飛進財(云南省元謀縣中醫(yī)醫(yī)院,云南 楚雄 651300)
針刺結合頸椎拔伸斜扳法治療頸椎病95例臨床觀察
飛進財
(云南省元謀縣中醫(yī)醫(yī)院,云南 楚雄 651300)
針刺;頸椎拔伸斜扳法;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由于人體頸椎間盤和周圍的纖維結構發(fā)生退行性變、骨質增生或頸椎生理曲線改變,刺激或壓迫頸神經、脊髓、椎動脈和交感神經等引起的一組綜合癥狀。常見于中老年人及長期伏案工作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癥狀復雜多變,具有發(fā)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后極易復發(fā)等特點。筆者應用針刺配合頸椎拔伸斜扳法治療頸椎病,明顯提高了頸椎病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95例頸椎病患者,男38例,女57例,年齡27~65歲,病程1~10年。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8例,對照組47例。兩組患者在病程、年齡、性別、治療方法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全部病例均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國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2007》中頸椎病的診斷標準確診。其中頸型頸椎病19例,神經根型頸椎病27例,椎動脈型頸椎病21例,交感型頸椎病7例,混合型頸椎病21例。
對照組采用針刺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頸椎拔伸斜扳法治療。每日1次,共治療7 d。
1.針灸治療:主穴取頸夾脊、百會、天柱、風池、肩井、外關、合谷、后溪。辨證配穴:①寒濕阻絡:加腎俞、關元;針用補法,可加灸。②濕熱痹阻:加陰陵泉、足三里、大椎、曲池;針用瀉法。③氣滯血瘀:加血海、陽陵泉、膈俞;針用瀉法。④氣血虧虛:加氣海、足三里、脾俞;針用補法。操作:使用0.35 mm×(30~40)mm毫針,75%酒精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進針。根據(jù)辨證取穴,采用捻轉提插等手法,使患者產生酸、麻、脹、重感[1]。
2.頸椎拔伸斜扳法:患者坐位或仰臥位。①患者坐位,頸項部放松,頭略前傾或中立位。以右側為例,術者站于患者右側后方,以左手扶按其頭頂后部,控制頭部旋轉的方向,配合右手做牽引拔抻動作。右手手掌扶托患者下頜部,右前臂置于其右肩部,以肩部作為支點,稍用力做向上的牽引拔伸。兩手協(xié)同動作,使患者頭部向右側方旋轉,當旋轉至有阻力時,略停頓片刻,隨即用“巧力寸勁”,做一個突發(fā)性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動,常可聽到“喀”的彈響聲,之后可按相同方法向另一側方向扳動。②患者仰臥位,全身放松。術者坐于患者頭端,以一手扶托于下頜部,另一手置于枕后部。兩手協(xié)同施力,先緩慢地將頸椎向上牽引,在牽引的基礎上將頸向一側旋轉,當遇到阻力時略停片刻,然后以“巧力寸勁”做一個突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動,??陕牭健翱Α钡膹楉懧暋W⒁庠趹妙i椎拔伸斜扳法時,應在X線片檢查后排除頸椎骨折、脫位等不適宜采用頸椎拔伸斜扳法等情況時方能應用。操作時不宜用力過猛或使用蠻力,動作要輕柔、緩慢,不能刻意追求彈響聲,否則會造成肌肉韌帶損傷。
1.療效評定標準:顯效:自覺癥狀和陽性體征消失,恢復正常工作生活。好轉:自覺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2.結果:觀察組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頸椎病是頸椎的一種慢性勞損性退行性改變,是頸椎間盤退變所致的贅生物刺激或壓迫有關組織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骨及椎間盤會發(fā)生退變,不正確的姿勢會引起或者加重頸部肌肉、韌帶的勞損,加快頸椎的退變,加重頸椎病的癥狀。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易復發(fā)不易根治。目前多采用針刺、牽引、推拿、理療等綜合性治療,使頸椎病癥狀體征得到緩解。如果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應用頸椎拔伸斜扳法,調整頸椎小關節(jié)及頸部肌群的力平衡,可明顯提高頸椎病的治療效果。
[1]武林,劉海越,徐日,等.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取穴規(guī)律[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23(8):45-46.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