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聞宇
生命的尊嚴及其內心的掙扎,不能不受到金錢的制約,于是,“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頗為流行。有人意懷“策反”,則認為“金錢不是萬能的”。因為兩句話間距甚大,各占形勢,人們便很難識辨金錢的本真面目?!疤煜挛跷?,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人說金錢是駿馬(世路難行錢做馬),有人說是兄長(孔方兄),有人索性認為是命根子。金錢的使用廣泛,無孔不入,數(shù)千年往矣,很多人并未能認清其本相。
對金錢認識得比較深刻的,一是七百多年前英國的培根,一是一千三百年前的唐代名臣張說。
培根認為金錢對于人生,近似于輜重之于行軍作戰(zhàn)。沒有輜重,軍隊是寸步難行;輜重倘是過剩,不僅致成拖累,貽誤戰(zhàn)機,而且會反過來招殃取禍,一敗涂地。人生處處是戰(zhàn)場,培根提示人們對金錢要取用有度,馬虎不得,比喻得確切精當。
早于培根五百余年的張說,針對金錢寫過一篇187字的《錢本草》。本草,為中藥之統(tǒng)稱。張說以中藥喻金錢,寄寓著診療人性之旨意,其目光之深沉,遠非普通郎中所能及。《錢本草》認為,金錢“偏能駐顏,采澤流潤”。運用金錢可以攝取人世間第一流的脂膏雨露,滋養(yǎng)本體,補益自身,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愉悅的心情洋溢于面顏,氣色紅潤,容光煥發(fā)。正因為這樣,張說在一開篇就指出:“錢,味甘,大熱。”財主們心里滿足而泛起愉悅的甜蜜感,而且是錢越多越甜蜜,甜蜜感漸漸生熱,熱氣旺盛而氣粗,氣粗則膽壯,紅得發(fā)紫,炙手可熱也?!拔陡?、大熱”之際,張說則一聲斷喝:“有毒!”
毒在何處?“其藥采無時,采之非理則傷神?!?/p>
“藥采”即斂財。世間斂財?shù)姆绞蕉喾N多樣,技術、方術、武術、巫術、魔術、馬術,幾乎都可以拓展成斂財?shù)拈T徑。培根也認為致富的途徑千條萬條,其正道則只有一條—— 依靠誠實與汗水致富,正道上勤勞致富,效果雖是遲緩,卻也是穩(wěn)妥可靠的。要成為暴發(fā)戶,唯有步入貪污、受賄、盜竊、訛詐的歪門邪道,所致成的必然癥結便是“傷神”。何謂“傷神”?張說認為是“能召神靈,通鬼氣”。
人性面對金錢時,著實險惡。兩個賊夜間盜墓,墓里的將寶珠遞出穴口,穴口上的接到寶珠,便用鐵錘猛一下?lián)魯劳?,封閉穴口,悄然遁去。美女有錢,絕不嫁于老翁;而老翁腰纏萬貫,必能娶得美麗的少女。金錢能不動聲色地毀人生命,破人貞操,不就是“召神靈,通鬼氣”的絕妙注解么?
俗謂“金錢萬能”。財主們手里大量的金錢,依然具備著諸種用途。問題是,財主有財主的愿望,其愿望因為皈依于難填的欲望,這愿望便只能是失衡的、失度的,在政壇上鑄造成野心,在經(jīng)濟上掘成為欲壑。依照培根所言,面對巨額金錢,上天只賦予財主們暫且的、虛榮的保管權力—— 飽飽眼福罷了,他們心里所預為安排的俱屬幻影,無一成真。這是“召神靈,通鬼氣”的又一條注釋。
有史以來的貪官污吏,在金錢上俱是“終日只恨聚無多”的典范。針對這亙古難移的財主本性,張說進一步點明:“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狈e而不散,慳吝成性,被盜被劫,或遭“水火”,尚屬于小患。現(xiàn)代社會,保安防范措施日益完備,盜賊、“水火”之類,都不在話下了,筆者所理解的潛在“之災”,應是“藥采”時來路鬼祟,終究要受到現(xiàn)實生活的認真清算,嚴厲審判。
恰如其分的比喻,有益拓展人們對金錢的認知。西方的培根從宏觀上俯視,喻金錢為輜重;東方的張說自微觀處切脈,喻金錢為本草。中外思想家的光芒與魅力,互為表里,無遠弗照,至今對世道人心有導航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