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中堯
是凡完整的表達,總歸有一個起承轉合的安排問題,作文的構思及行文概莫能外且更為講究。這中間,開合得當,講求的是作文的開頭、結尾要恰當;承轉得法,講求的是行文的過渡、照應要有法。
與一般的標題作文相比,材料作文的命題材料普遍具有動態(tài)感和過程性,無論是敘述性的事況,還是論述型的事理,材料中總會有先如何、后怎樣或者可這樣、能那樣的描述或表述。面對這樣的命題材料,作文的開頭就不宜全盤復述,而應采用單刀直入的方法為佳。不同的寫作者如果反復再述同一個命題材料,不僅多此一舉且會令人生厭。譬如面對以下這樣一則材料,作文開篇就不宜直接抄錄“見證、承載、折射、蘊含”等幾個方面的內容,或者機械地將它們分別復制粘貼于作文各段之首。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車來車往,見證著時代的發(fā)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著人生的哲理。
開門見山,無疑是最為常見而又最為實用的行文開頭方法之一。尤其是寫材料作文,命題材料的規(guī)定以至限定,猶如一條起跑線加上相應的跑道,決定了所有表達必須嚴格遵守的大方向,作文的開頭也就幾乎沒有了宕開一筆來言說的必要。就拿上述材料來說,寫議論文,無論是直接針對其中的表述,還是根據(jù)材料的提示引發(fā)出其它的見解,都應以直入論題或挑明觀點為好;假如欲以敘述的方式來顯現(xiàn)題意及立意,最好也能開門見山地導入情境或言明事由。
簡潔表述、明快切入、貼緊材料,應當是材料作文開門見山的基本原則。簡潔表述就是不要兜圈子、繞彎子、填格子,生怕達不到作文的字數(shù)要求而開篇注水,無益有弊;明快切入就是要盡可能快捷地將讀者帶入記人敘事的情形或場景之中,或者直截了當?shù)匕炎晕覈@材料所欲表達的思考、思索乃至思想的主體,清晰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貼緊材料則是材料作文開頭簡潔表述、明快切入過程中,必須始終充分關注的核心問題,這也是寫材料作文與一般的標題作文更為講究的又一個方面。
人們常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開門見山,除卻內容,也可在表達的方式方法上多一些講究,諸如形式上的明點、喻說、簡介、鋪陳、設疑、引用等。與此同時,要特別提防那種作文開頭與全文的目的走向相悖的做法,即記敘文的記人敘事總由議論(談態(tài)度或看法)引出,議論文的觀點提出又從敘述人事(復述材料的內容)落筆。如果短時間內覺得實在 “不知從何說起”,也可以采用最為靈活機動的解說導入法。解說的可以是命題材料相關的背景、涉及的對象、核心的詞句等。譬如:“獨,單一也;眾,群聚也。世間萬物皆有辯證之理,獨與眾相生相對,二者之間也蘊藏著微妙的聯(lián)系。或曰愛獨,或曰喜眾,獨眾之辯著實充滿意味。”導入則不拘一格,只要能很快進入敘述或議論的主體,可以緣事、因景、引言、設境,尤其是大量的修辭手法都可以成為導入的通道。譬如:“在好萊塢的大片中,彗星與地球相撞,頃刻間,火山噴發(fā),大地動搖,江流翻滾,尸橫遍野。社會生活中,假如出現(xiàn)互為對立、對抗的情形,哪又會如何呢?”
對文章的主體部分,要細心安排轉換與照應。寫材料作文,除了通常要考慮的內容與內容、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聯(lián)及關系,還有一個特別需要關注的轉換思考,即從命題材料的含意到自我思考的立意之間的過渡或轉換。無論是從具象的事況到抽象的事理,還是由抽象的道理到形象的人事,轉換必不可少又可大可小,而材料作文中彼此、虛實間的轉換又可以衍生出許許多多的角度、思路和方法。敘、議的上下文,都要注意材料與立意之間的協(xié)調對位。寫記敘文,段與段要講究詳略的交錯,段之間要有命題材料意義的蘊含;寫議論文,各段的論述要圍繞命題材料作一點角度的協(xié)調,段之間的安排要有指向命題材料的立意層次。這種不但看重對命題材料之題意的解讀,而且看重自我思考之立意的顯露的命題方式及其寫作要求,決定了精巧地設計并安排好行文段落間的過渡與轉換,業(yè)已成為實現(xiàn)個性化表達的前提和保證。
材料作文講照應,總體上也是要做到前有所呼,后有所應。形式和方法上也是多樣的:交代在前,回應在后;暗示在前,挑明在后;伏筆在前,解答在后等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寫材料作文所要講求的照應,不能只是作文內在的前后語言文字的關照和呼應,更為重要的應當是關于材料含意和自我見地之間表述的對應,而這種對應又是有一定的跨度和幅度的。那種“三明治”式的作文,往往只有開頭與結尾之間的呼應,文章的主體部分卻與前后意思不搭。結果是,兩頭的說法與命題材料如出一轍,中間的表述卻完全游離出了命題材料的含意和范圍。就拿江蘇2017語文高考“車來車往”那段命題材料來說,不少作文以“車來車往,承載了世間的真情”的轉述作為全文的開頭,而后就以大量的篇幅敘述或論說“人間自有真情在、無情未必真豪杰”,把個最核心的“車來車往”拋到了九霄云外,待到文章結束之際,又再次提及命題材料中關于真情的表述。這種講呼應卻不照應的材料作文,比起其它類型作文穿靴戴帽式的表達,顯然已非只是結構形式方面的不足,而是完全不符合材料作文最基本的主旨要求。
作文想到哪寫到哪顯然行不通,瞻前顧后觀整體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材料作文的照應,則更有明暗的講究。明的方面,要求文字的表述能與材料的所指環(huán)環(huán)相扣,既不能大包大攬超越內涵而不接材料的地氣,也不可擷取一滴(一詞一說)而漠視一池(核心主體);暗的方面,講求行文的開合能將命題材料的意思與行文表達的意義一以貫之,既不能拿材料當跳板,來有蹤(材料的點面)去無影(寫到哪算哪),更不可無視材料的指向不知所以然地自說自話。由此可見,寫材料作文,在認真推敲本篇內容、結構、表述的承轉及照應的同時,必須積極考量本文與材料在“意”的由來、生成、走向等方面的起承轉合。
至于作文的結尾,這實際上是一個袖手于前落筆于后的過程。材料作文,最為強調目的走向,基于此,構思行文時,也就多多少少要有點“終點優(yōu)先”的意識和構想,也就是對全文的結尾部分或結束之際,有一個大致的預設或構想,不能完全到時候再看如何收場。最好是自然收束,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只要順乎前文的敘或議的主旨來結束全文即可:記敘文可就所敘作點撥,不要亂拔高,如“一場意外,讓自己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意外,所以生命變得如此意外”;議論可就所議作歸結,切莫發(fā)號召,如“愿所有的文字,如同不會說謊的鏡子,剔除污濁與不堪,折射的,是作者心中的清明與安寧”。
有時,由于命題材料的內蘊與作文表達的意蘊不能一蹴而就一拍即合,根據(jù)選用文體的特點,為顯現(xiàn)題旨和主旨,也可以適當采用“卒章明志”、“提煉升格”的方式來結束全文。如“原來,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線上的。它又是道德評判的基準,為人處世的標桿。這位創(chuàng)業(yè)者所堅守的底線,使其至少在‘做人的層面上,已獲得了成功的自我與成功的人生?!睂?chuàng)業(yè)者的所作所為,通篇娓娓道來,直到結尾時方才顯明題意主旨,記敘文和敘述類的散文中常用這種卒章明志結束全文,以順情合理意蘊奪人。提煉升格則是比較講究技巧的結尾之法,譬如“如果說勵欲是為了‘面包,勵志則是為了精神。不把勵欲當作勵志,真正做到心懷信仰、胸懷理想、堅持慢功、力操潛功、久久為功,就一定能志有所向、業(yè)有所創(chuàng)、功有所成。‘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人生的價值,不在于欲望有多大,而在于志向有多遠?!边@是根據(jù)命題材料所含有關激勵意蘊的表述,在論述“勵欲與勵志關系”結束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表述升格,目的是要把文章的中心推向更高或更深的精神層面,以加大全文的說服力、感染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