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先紅
高中物理中功的概念,長期以來從教師到學生,都有較多的較深的模糊之處,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對概念形成過程的學習研究,特對青年教師作如下三點建議,并期與同行交流。
一、明白功的概念建立的緣起
高中教材對功的概念的形成歷史有一個簡要的交代——早期工業(yè)革命的需要促使人們需要一個衡量機械工作能力的統(tǒng)一標準,在此基礎上人們逐漸形成一致意見,即用機器將重物提起的高度與重物重力的乘積作為一個標準,由此逐漸形成了功的概念。
但是,這個交代,只說明了功的概念的建立歷史邏輯,卻并沒有很好的指出建立功的概念的理論目的,正是因此,從教師到學生對功的計算式的特異之處普遍感到不好理解——為什么要分解位移到力的方向呢?這有什么道理呢?
其實,物理學引入功的概念,實際上是為了量度一個運動變化過程中能量變化的多少,也就是教材所說:“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正是能量的變化的如彼特點,導致功的計算式必須如此??赡苡行┙處熣J為,功是能量概念之前就有的物理量,歷史上或許如此,但物理理論體系中,卻是先有能量概念,再有能量變化的量度問題,以及這個量度與力、位移的聯(lián)系問題。
因此,我建議教師講明功的概念建立的理論目的,并指出正是因為能量變化的如許特點,所以功的概念如此特異,要求學生在這個理解的基礎上,接受這種特異之處;并同時指出,到大學進一步深入學習物理時,就會明白如何由能量變化導出功的如此特殊的計算式。
這個講法還為后面講功能關系、能量守恒做好了鋪墊。
二、功的計算式中位移的最佳講法
功的計算式W=Flcosα中位移l是指力直接作用在其上的質(zhì)點的位移??墒?,高中物理習題中,很多物體卻不能看成一個質(zhì)點,比如可以形變的細繩、彈簧、人體,或者長度不能忽略的杠杠、黑板、滑塊等等。在面對前面一類情形時,過去有些教師便把功的計算式中位移說成是“力的作用點的位移”,但這個說法卻遇到了作用點在不停轉(zhuǎn)移時無法適用的問題(如手在書本上擦動時,計算手對書本做的功,此時書本也在滑動),于是從教師到學生普遍感覺到了一種混亂和無力。而且,這種說法用力的作用點代替受力物體(質(zhì)點),抽空了位移是受力物體的位移、功是受力物體能量變化的量度的物理實質(zhì)。
為了將各種情況下功的計算式統(tǒng)一,建議教學時,在這個位移的概念前加如下三個限定:
其一,力直接作用在其上時,
其二,力直接作用在其上的物體,
其三,對地的,
合起來即是:力直接作用在其上時、力直接作用在其上的物體對地的位移。
這樣,對于踢出的足球,計算腳對球做的功就只能用腳與球接觸有力的時間內(nèi)球的位移;對于滑塊在滑板上滑動時,計算摩擦力的功時,就不能用兩者的相對位移,而必須用兩者各自對地的位移。
更重要的是,對于前述不能看做一個點的物體,這種說法也有極強的適應能力。比如,引體向上時,計算桿對人體做的功,桿對人的力直接作用在手上,因此這時應該用手的位移代進公式計算;原地蹲立起跳、爬桿、爬樓梯、乘扶梯等一些列問題類似處理。再比如,手在書本上擦動,書本也在手的摩擦力作用下向前滑動,計算手對書本做的功,此時,整本書在平動,力直接作用在其上的物體就是整本書,于是就可以直接用整本書對地的位移代進公式計算,這時,不需要考慮作用點轉(zhuǎn)移的問題。所以,手在黑板上擦動時,因為黑板沒有動,沒有對地的位移,因此手對黑板不做功。
三、理解功的正負的物理意義
關于功的正負的物理意義,教材一般回避不談,而大部分資料和教師基本上都講成動力功、阻力功,即正功是指動力對物體做的功,負功是指阻力對物體做的功。這種說法對質(zhì)點而言并沒有多大的問題,但對可形變物體,就值得商榷了。
比如,人原地起跳時,地面對人的作用力是人起跳的動力,由于力直接作用在其上的腳離地前沒有位移,這個力對人并不做功。再比如,光滑水平地面上放一平板小車,一人站在小車上,現(xiàn)在人開始向后蹬車從而向前跑去——這個過程中,人對車的力是動力,做正功,因為車的位移與蹬力(摩擦力)方向相同;車對人向前的摩擦力也是人體前進的動力,但因為人的腳對地的位移向后,因此車對人做負功——這個過程中,動力做了負功!
動力是可以不做功,也可以做負功的!
因此認為正功即動力功,明顯有問題;更嚴重的是,這種講法,掩蓋了功的正負實質(zhì)——功的正負實際上是指能量轉(zhuǎn)化轉(zhuǎn)移的方向,即力對物體做正功,表示施力物體對受力物體輸入能量,力對物體做負功,表示施力物體從受力物體取走能量!
在前述人向后蹬車從而前進的問題中,人對車做正功,將人體的能量輸入平板車;車對人做負功,平板車將能量從人體取走?;蛟S有人問,人車動能都增加了,這增加的能量來自何處——很顯然,是人體肌肉消耗體內(nèi)化學能,對腳和上體都做了正功,從而將體內(nèi)化學能轉(zhuǎn)化為了人車整體的動能。
因此,我建議,關于功的正負,最好不提動力功、阻力功的說法,而直接指出功的正負是指能量轉(zhuǎn)化轉(zhuǎn)移的方向,并說明力對物體做正功,表示施力物體對受力物體輸入能量,力對物體做負功,表示施力物體從受力物體取走能量;如果一定要提動力功、阻力功,也要及時的補充前述“功的正負的實質(zhì)表述”,從而突出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的本質(zhì)意義,也為后面講功能關系、能量守恒做好鋪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