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克思經濟學說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2017-11-06 10:39顧笑然
經濟師 2017年10期
關鍵詞:價值創(chuàng)造勞動

顧笑然

摘 要: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傳統(tǒng)認識剩余價值全部源于雇用工人的剩余勞動,從而導致剩余價值理論沒有考慮資方勞動,難以圓滿解釋現(xiàn)代社會生產下剩余價值的全部來源。文章依據馬克思經典文獻,構建若干理論模型,在探討價值創(chuàng)造或增殖的同時,對剩余價值理論進行拓展和創(chuàng)新。

關鍵詞:價值創(chuàng)造 剩余價值 勞動

中圖分類號:F014.1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0-038-03

恩格斯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將馬克思杰出貢獻概括為兩大發(fā)現(xiàn):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1}。前者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后者解釋了財富創(chuàng)造的力量始源。馬克思經濟學說特別是剩余價值理論的創(chuàng)立,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不言而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繼承了馬克思經濟學說,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為開辟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新境界而不斷探索。

一、剩余價值理論的置評

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理論,科學地論證了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及勞動是剩余價值唯一源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壟斷生產資料的占有權,無償獲取剩余價值。雇用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并非是指淺顯易見的剩余勞動或剩余產品,而是具有價值表現(xiàn)形式的剩余勞動或剩余產品。占有對象的形式發(fā)生變化,使剝削更具有隱蔽性。馬克思經濟學說特別是剩余價值理論,為揭示資本主義制度下剝削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及其本質奠定了學理基礎。

1.貢獻:源于科學的發(fā)現(xiàn)。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首先繼承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思想,進而批判其在剩余價值起源和性質問題上的錯誤見解{2},全面系統(tǒng)地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矛盾,深刻闡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剩余價值的生產)的絕對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地區(qū)分了勞動和勞動力、價值形成與價值增殖過程,從而發(fā)現(xiàn)了新價值來源于勞動,揭開了資本家無償占有剩余價值、剝削工人的秘密,解決了烏托邦社會主義者不能解決、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家不敢解決的問題。馬克思的杰出貢獻,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為成為現(xiàn)實提供了強大的思想理論武器。

2.不足:因為時代的發(fā)展。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經濟學說的基礎理論和重要內容。自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兩類不同性質的挑戰(zhàn):一是來自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詰難,二是來自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省思。顯然,后者具有科學價值。由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獨特地位,使我們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局面:一方面,馬克思經濟學說如果教條地理解、機械地運用必然脫離實際,既不能科學地解釋現(xiàn)象,也不能合理地制定政策;另一方面,盡管馬克思經濟學也是舶來品,作為外國經濟學一家之言不能歸并于西方經濟學說,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主觀考慮影響客觀置評。

社會經濟發(fā)展到新的階段,新常態(tài)下經濟實踐需要有新的理論認識來指導。所謂新常態(tài),是指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水平和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建立。前者代表了新的生產力水平,后者反映了新的生產關系。因此,繼承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精神,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創(chuàng)新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理論,豐富和發(fā)展具有時代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

二、剩余價值理論的解析

剩余價值(Surplus Value)是馬克思經濟學說核心概念,由英國早期烏托邦社會主義者威廉·湯普遜(William Thompson)在《最能促進人類幸福的財富分配原理的研究》(1824年)一書中最先提出。古典經濟學少有使用和論述剩余價值,直到馬克思的經典性著作《資本論》問世。

1.剩余價值的產生。假設某紗廠{3},紡紗工人勞動6小時,消耗棉花10斤、價值10元,消耗紗錠等其他生產資料的價值為2元,勞動力1天的價值為3元,資本家墊付15元(預付資本:(10+2)c+3v=15元)。工人6小時將10斤棉花紡成棉紗,棉花和紗錠等其他生產資料的價值(12元)及其勞動力1天的價值(3元),一同歸集計入棉紗中。那么,10斤棉紗的價值應為15元(產品價值:(10+2)c+3v=15元)。產品的價值等于預付資本的價值、沒有增殖,即價值形成過程。

但是,資本家購買的是勞動力一天的使用權,雇用工人工作不止于此,必須繼續(xù)勞動。假定工人勞動12個小時,意味著20斤棉花紡成20斤棉紗,生產資料的消耗與勞動時間同比例增加,則資本家墊付資本27元(預付資本:(20+4)c+3v=27元)。生產的結果,產品價值30元(產品價值:(20+4)c+3v+3m=30元)。紡紗工人12小時勞動轉移生產資料舊價值(所消耗的棉花和紗錠等其他生產資料的價值)24元,創(chuàng)造新價值6元。其中,補償勞動力價值(耗費6小時)3元,余額3元(另6小時創(chuàng)造)。產品按價值出售后,資本家收回預付資本27元,剩余價值3元。產品價值大于預付資本價值,實現(xiàn)了增殖。由此推論,“勞動過程的第二段時間,工人超出必要勞動時間的界限做工的時間,雖然耗費工人的勞動,耗費勞動力,但并不為工人形成任何價值。這段時間形成剩余價值?!眥4}

既然“在不同生產部門,總資本中大小相等的各資本,包含著剩余價值的大小不等的源泉,而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勞動”{5},令人困惑的是:(1)資本家或職業(yè)經理人經營企業(yè)、組織生產的管理工作,在整個價值創(chuàng)造和增殖過程中是否屬于生產勞動?換言之,經營管理行為能否作為勞動參與價值創(chuàng)造?(2)資本家墊付的不變資本(構建或租賃廠房、購置機器和采購原材料的投入),承擔投資風險以及由此可能帶來貨幣貶值的損失,是否允許有回報?(3)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國家稅收十分完善,企業(yè)繳納經營稅、個人繳納個人所得稅、無論納稅主體是法人還是自然人的捐贈行為繳納贈與稅、個體生命終結繳納遺產稅,企業(yè)發(fā)展還要提取留存所需資金,剩余價值百分之百歸資本家占有值得商榷。

2.剩余價值的來源。為了簡化分析和說明問題,需要建立幾個模型:

分散生產模型:假設每人每天在家工作6小時可以將10斤棉花紡成棉紗,每周工作6天,其中1天用于賣貨和購買原料,10斤棉紗價值10元。如此,每周可紡50斤棉紗,價值50元,扣除成本費用可賺20元;endprint

集中生產模型:某紗廠雇用10名工人,每人20元/周報酬,生產條件不變(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6小時將10斤棉花紡成棉紗)。唯一變化的是,工人6天全部紡紗,資本家負責采購和銷售。如此,每名紡紗工6天可以生產60斤棉紗,集中生產比分散生產多產10斤棉紗。此外,集中采購可以降低成本。

分工協(xié)作模型:某紗廠雇用10名工人,每人20元/周報酬,勞動強度不變(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6小時)。與集中生產相比,工序由每人從頭到尾、各自為營,改為按照工藝分工、流水作業(yè),即2人梳棉、4人粗紡、4人精紡。分工使每個人的工作簡單化、程序化,協(xié)作提高組織整體的生產效率,平均每人每天生產11斤棉紗,每周生產66斤棉紗。如此,分工協(xié)作比集中生產多產6斤棉紗,比分散生產多產16斤棉紗。

簡化工藝模型:某紗廠雇用10名工人,勞動強度不變(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6小時)。與分工協(xié)作相比,按照生產工藝設崗定酬。梳棉和粗紡環(huán)節(jié)不需要專門技術,解聘6名工人以原工資的一半聘用6名學徒;精紡是提高棉紗質量的關鍵,解聘4名工人以原工資1.5倍聘用4名技師。如此,產量保持不變情況下,工資總額比分工協(xié)作生產方式少支付20元(原工資總額:20×10=200元,現(xiàn)工資總額:10×6+30×4=180元),相當于增加了20斤棉紗產量的效益。

機器生產模型:某紗廠勞動強度不變(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6小時),與簡化工藝相比,生產條件由手工作業(yè)改為機器生產,按照生產工藝設崗定酬??偣补陀?人:2名學徒工填料打包、2名技工操作機器紡紗、1名工程師負責機器維護。學徒、技工和工程師每周工資分別為10元、20元和80元。如此,產量保持不變情況下,工資總額比簡化工藝生產方式少支付40元(原工資總額180元,現(xiàn)工資總額:10×2+20×2+80×1=140元),相當于增加了40斤棉紗產量的效益。

以上模型,分析可知:

分散生產模型下,勞動者從事生產作業(yè),兼顧經營管理。若視個體經營為資本家不脫離生產勞動,其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皆有付出。

集中生產模型、分工協(xié)作模型表明,手工作坊生產是由組織要素(Organization Factor)組成,要素之間按照一定方式組成相應的系統(tǒng)結構,以使整體功能大于單個要素功能之和。生產作業(yè)與經營管理實現(xiàn)分工,管理職能從生產運作中獨立出來,可以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簡化工藝模型、機器生產模型表明,在生產過程中創(chuàng)造價值的生產勞動,不僅有雇用工人的勞動,也有資本家的勞動,資本家的勞動對生產經營和技術革新起關鍵作用,同樣創(chuàng)造價值。

綜上所述,分散生產模型下,只有一個人勞動。業(yè)主既是工人,又是資本家,勞動成果歸勞動者個人所有;集中生產、分工協(xié)作模型較之分散生產模型,勞動強度和勞動報酬條件保持不變,同樣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更大的價值。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剩余價值;簡化工藝、機器生產模型較之集中生產、分工協(xié)作模型,勞動強度保持不變,改革生產工藝、專業(yè)分工,以優(yōu)化組織資源配置實現(xiàn)價值增殖。由此可知,剩余價值還有新的源泉。集中生產、分工協(xié)作、簡化工藝和機器生產四個模型分別代表制度、管理、技術和工具等生產要素,在價值形成與價值增殖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馬克思的偉大,在于發(fā)現(xiàn)勞動在價值形成與價值增殖過程中的能動作用,從而參與剩余價值分配具有正當、合理性。否定其它生產要素在價值形成與增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勞動本身也就無法創(chuàng)造價值和社會財富。

三、剩余價值理論的否定之否定

在馬克思以前,早期西方經濟學家就已經發(fā)現(xiàn)雇傭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超過自身勞動力價值的價值,卻止步于“勞動商品”、“出賣勞動”的傳統(tǒng)認識。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從分析勞動力商品切入,探索剩余價值的來源,根據勞動價值理論構建起剩余價值理論框架。雖然,馬克思對剩余價值并沒有給定一個標準定義,而是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概念。例如,“剩余價值首先是商品價值超過商品成本價格的余額”{6}、“這個過程的完整形式是G-W-G。其中的G=G+ΔG,即等于原預付貨幣額加上一個增值額。我把這個增值額或超過原價值的余額叫做剩余價值(surplus value)”{7}、“把剩余價值看作只是剩余勞動時間的凝結,只是對象化的剩余勞動,這是對于認識剩余價值也是具有決定性的意義”{8}。不同概念的建構,只是從不同視角展開論述、本質無異,這些論述確立了剩余價值理論的基本觀點,表征了馬克思的政治立場和研究視域。

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發(fā)展,都應當密切關注時代提出的現(xiàn)實問題,“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xiàn)時代自己內心狀態(tài)的最實際的呼聲”{9},這是學術研究的使命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化大生產有賴于投資者、管理者、工人的共同勞動。生產作業(yè)與經營管理都是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這不是否定剩余價值理論,而是對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給予重新認識,對剩余價值的產生進行省思。馬克思對剩余價值的認識是科學的,也是正確的。歷史條件所限,以小生產的視域看待社會化大生產顯然不足。后繼者囿于教條認識,又成為小生產者觀的繼續(xù)。

在分散生產模型下,有社會分工、無組織分工,利益關系單一,組織內部無利益矛盾;集中生產、分工協(xié)作、簡化工藝和機器生產模型下,社會分工與組織分工共同作用,利益分化形成利益矛盾,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管理運營與作業(yè)操作、專業(yè)技術與非專業(yè)技術之間的經濟差異格局不斷擴大。利益矛盾激化勢必導致利益沖突,而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利益分化則會助推社會經濟發(fā)展。

“每一既定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表現(xiàn)為利益”{10},“世界并不是一種利益的世界,而是許多種利益的世界”{11},個人和組織的動機、思維和行為都可以從各自的利益訴求中獲得答案,故馬克思言:“人們?yōu)橹畩^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眥12}現(xiàn)代社會,資本家通過投資活動,合理使用勞動對象、降低勞動強度、節(jié)省勞動時間,優(yōu)化資源配置、集約勞動所產生的合力大于個別勞動簡單相加之和,特別是采用先進的生產裝備和科學工藝、改進組織管理進行專業(yè)化分工提高生產率,減少生產運營中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剩余價值的來源除了勞動,還有制度、管理、技術、工具等生產要素,共同構成剩余價值的來源。當然,勞動是剩余價值的主要來源。正確理解剩余價值或財富創(chuàng)造的源泉,有助于指導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和微觀領域的企業(yè)管理。

四、結束語——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精髓

馬克思經濟學自創(chuàng)立至今,已逾一個多世紀。在經濟學說史上燦然卓立,對世事時事洞察深刻、對資本主義理解深徹,奧妙在于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不是教義而是方法?!顿Y本論》是以剩余價值為中心,《資本論》的方法論是馬克思經濟學說方法論集大成者。所以,剩余價值理論的方法論可以視作馬克思經濟學說方法論。馬克思認為任何生產過程既是物質、技術的過程,也是社會、歷史的過程,所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具有三大特點:(1)研究結論來源于對社會實踐的考察;(2)研究結論接受不斷發(fā)展的社會實踐進行檢驗、修正和補充,否則就有脫離實際成為教條之虞;(3)研究結論不可避免地受到歷史條件(社會實踐發(fā)展水平)和研究者水平(研究能力)的限制。概而言之,馬克思經濟學說方法論的特點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徹底貫徹歷史唯物主義,才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注釋: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2.

{2}{3}{4}{7}{8}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0.218.251.176.251.

{5}{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6.41.

{9}{11} {1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3.272.187.

{10}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作者單位:山東管理學院 山東濟南 250100)

(責編:若佳)endprint

猜你喜歡
價值創(chuàng)造勞動
讓勞動實踐真正發(fā)生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勞動使人快樂
熱愛勞動
管理會計在企業(yè)經營創(chuàng)造價值中的作用
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政治經濟學研究
基于價值創(chuàng)造與可持續(xù)增長的現(xiàn)金流量管理模式探討
淺談價值創(chuàng)造視域下的國有企業(yè)內部財務控制問題
左贡县| 辰溪县| 南岸区| 吴忠市| 四会市| 乌拉特后旗| 宜兰市| 武城县| 临桂县| 澜沧| 灵宝市| 重庆市| 台江县| 疏附县| 万全县| 鲜城| 改则县| 五峰| 达州市| 攀枝花市| 成都市| 临朐县| 大石桥市| 涿州市| 西昌市| 如东县| 大新县| 土默特右旗| 阜城县| 蒙城县| 宁远县| 昌平区| 海兴县| 南阳市| 梧州市| 特克斯县| 南汇区| 绍兴市| 阿尔山市| 达日县|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