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儀
智者學派代表人物普羅塔哥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边@是古代人類在認識自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直將自己置于自然控制之下的人類第一次將自己置于世界的中心,將世界看作是自己的附庸,實在是價值觀的一大突破。正如王陽明所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边@段包含著“心外無物”思想的話充分體現(xiàn)了人類以自我為中心的理論的源遠流長,也難怪唯心主義思想家們把人的意識作為世界的本原了。
偉大的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曾經(jīng)說:“認識你自己?!笨墒侵挥袑ψ约旱恼J知有所偏頗的人,才會一味將自己置于世界的中心。比如前蘇聯(lián)的各位領導人,一直對民眾灌輸個人崇拜的思想,對領導人的個人崇拜的行為在當時的蘇聯(lián)日益泛濫。在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期間,蘇聯(lián)政府向全社會公布了一些前領導人的腐敗行徑,想以此消減當時盛行的個人崇拜現(xiàn)象,結(jié)果卻使民眾對布爾什維克黨失去信心,從而引發(fā)了嚴重的社會和政治危機,間接導致了蘇聯(lián)解體。再如古希臘神話中那個愛上自己水中倒影的美少年那格索斯,竟日觀賞自己倒映在水中的美貌,最終溺水而死,在他死去的地方長出了一棵植物——水仙。水仙的花語揭示了那格索斯悲劇的根源——自戀。
荀子云:“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舜亡?!比祟愒谧匀幻媲八坪鹾苡行o能為力,我國古代許多的文學家都曾發(fā)出過類似的感慨。蘇東坡在他的《赤壁賦》中就借客人之口說過:“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比酥谧匀?,之于宇宙,是如此之渺小,由此可見一斑。不僅在自然面前,處于社會之中的個人同樣也很不起眼。屈原為奸佞所害,被楚懷王疏遠,空有蘭草般的美德,卻不為所用,只能留下皇皇《離騷》訴說他的忠貞,最終縱身一躍,葬身魚腹。他并非想借汨羅江上濺起水花去挽回君王的心意,而是不忍見國家和民眾被蹂躪于強秦的鐵蹄之下。屈原的心中,該是多么無力無助!
不深切了解自己的人才會有如此的無力感。三國時的司馬懿,在面對諸葛亮的空城,竟率領著數(shù)萬精兵落荒而逃。不就是因為司馬懿不了解敵我形勢,加之在面對諸葛亮時那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卑,才使得諸葛亮的空城計生效的嗎?
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既是自信的,又是自謙的。他們知道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同時又是一顆塵埃。歷史上鮮卑族在這一點上曾經(jīng)做得很好,一方面他們在軍事上傲視群雄,不斷取得勝利,最終建立了北魏政權(quán);另一方面,他們以軍事征服者的身份恭恭敬敬地做漢文化的學生,促進了文化的交融,為唐朝空前繁榮的文化氛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是成熟的,正如余秋雨所言,他們的行為舉止無一不顯露出一種大氣和成熟,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需伸張的厚實。也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既不孤芳自賞,也不妄自菲薄,他們會用成熟的心態(tài)待人處世,以優(yōu)雅的姿態(tài)摸爬滾打,以果敢的精神沖鋒陷陣。
江蘇省鹽城市景山中學高中部王淦生老師點評
文章從蘇格拉底的名言“認識你自己”入題,以豐富的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名言和實例證明了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的必要性。正反兼顧,理實交融,很有思辨性和說服力。尤其是對前蘇聯(lián)的失敗和屈原的自戕的原因(前者自大,后者自卑)的分析,觀點新穎又富有見地。而結(jié)尾處引用的魯迅先生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闭菍ξ恼轮黝}的最好的概括——做人當傲則傲,該謙則謙。
(編輯/張金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