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輝
談名士,說風流,總讓人不禁想起魏晉時期常在一起暢飲清談、撫琴詠詩的“竹林七賢”。這七賢中,獨愛嵇康,天下名士若有排行榜,他必居第一。翩翩公子在濁世中以打鐵為生,特立獨行,不諂媚,不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從容赴死。一曲《廣陵散》,如天籟之音,彰顯了一代名士的傲岸風骨和別樣風流。
魏晉另一位重量級名士當屬陶淵明。想當年,他不為五斗米折腰,倔強地扛起鋤頭直奔田園。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卷而懷之。歸隱,于很多人而言,只是說說而已,想想而已,或者做做樣子而已。而在陶淵明這里,卻是切切實實的生活。陶淵明的風流逸事太多了,且大都和酒有關——彭澤先生是酒狂啊?!段辶壬鷤鳌分羞@樣寫道“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痹涣咔槿チ簦@是何等灑脫,何等率真,什么人情世故,什么封建禮法,于我何干!每讀書至此,我常想,若生在東晉,我就去做陶淵明的鄰居,日日供他酒喝。昭明太子蕭統(tǒng)所著《陶淵明傳》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次重陽佳節(jié),陶淵明在菊花叢中閑坐,忽而興起,采來滿手菊花。不一會兒,王弘送美酒而來,陶淵明自是開懷痛飲。那先前采來的菊花,可是被他插滿了頭?酒酣之際,他會不會在菊花叢中起舞?醉酒的人基本都不招人待見,像陶淵明這么可愛的,除了李白,不知還能有誰。放浪形骸,無拘無束,這就是名士獨有的風流。
《世說新語》被魯迅稱為“名士的教科書”,我只說說王徽之。在王羲之的七個兒子之中,王徽之并不出奇,與父親齊名的是他的七弟王獻之。為王徽之贏得大量粉絲的是他那一派瀟灑爛漫的名士風度,尤其是那著名的雪夜訪戴的故事。這個故事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國人都知曉,那一句“乘興而來,興盡而反”讓我們記住了他,并為他點贊,為他著迷。古往今來,這樣的隨性使然,這樣的放任曠達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和他當年東床袒腹的父親,何其相像。這種名士風流,原是血脈相傳的。不過,王羲之靠真性情為自己迎來了一段好姻緣,王徽之卻沒那個好命。據說,謝安特別欣賞王徽之的風流氣度,在為侄女謝道韞挑女婿時,首選的就是他??僧斔犃送趸罩哪蔷洹俺伺d而來,興盡而反”,害怕他是個容易變心的人,遂改變了主意,將謝道韞許配給王凝之。這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過,從這件事看,這謝安啊,倒算不得真名士。
說到魯迅,恐怕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xiàn)出一副凌厲嚴肅的樣子。其實,生活中的魯迅是個非常溫厚有趣的人,讀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覺得他真是可愛至極。章衣萍寫過一本書叫《枕上隨筆》,里面講了個魯迅與豬打架的軼事。那是一九二六年,魯迅四十五歲,正與許廣平熱戀,每三十六個小時便會寫一封情書。這年夏天,魯迅來到廈大授課。校園里有很多相思樹,一天,魯迅在校園散步,看到一只豬在吃相思樹葉。正飽嘗相思苦的魯迅怎能容忍象征愛情的相思樹被豬糟蹋呢,于是堂堂大學教授,在校園里和一頭豬打起架來。一同事恰巧路過,頓時呆住了,驚問原因。魯迅說,原因嘛,我還真不方便告訴老兄。聽了這個故事,你還覺得魯迅難以接近嗎?如果那個時候網絡發(fā)達,這件事定能上新聞頭條,刷遍朋友圈。
林徽因在北京香山養(yǎng)病期間,一個閑暇的夜晚,她手執(zhí)一卷書,身著一襲白色睡袍,望著窗外柔柔月色,很自戀地對梁思成說:“我這個樣子,任何一個男人進來都會暈倒吧?!辈粫缘锰煜履凶訒粫灥?,在我看來,這樣的林徽因不美,太矯情太做作,名士不是這個樣子。名士的風流,像鮮花盛開,像鳥兒展翅,自自然然,絕無絲毫刻意。
林徽因最動人的時刻,是在兵荒馬亂的戰(zhàn)爭歲月,她表現(xiàn)出來的錚錚鐵骨。她寫信給沈從文,信中說:“二哥,你想,我們該怎樣活著,才有法子安頓這一顆還未死透的良心?”她十二歲的兒子梁從誡問她:“媽媽,日寇來了,我們怎么辦?”林徽因鎮(zhèn)靜地說:“知識分子總還有一條后路,咱家門外不就是揚子江嗎?”兒子急了,又問:“我一個人在外上學,你們不管我了?”“孩子,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顧不上你了?!?/p>
名士,并非專屬男子。林徽因的那一句“咱家門外不就是揚子江嗎”擲地有聲,勝過多少七尺須眉。
歷史上的名士風流,說不完,道不盡。因為這份名單太長,故事太多。無奈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落日的余光中,翻看故紙堆,隱隱傳來嵇康深深的嘆息:《廣陵散》于今絕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