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我國早期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藝術歌曲,在創(chuàng)作手法和藝術風格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較高的藝術成就,其中有一批歌詞來源于我國的古典詩詞作品,音樂與古詩詞完全結合被賦予了更好的藝術表現(xiàn)力,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以《陽關三疊》為例,對音樂、演唱技巧進行分析來領略中國藝術歌曲的魅力。
關鍵詞:陽關三疊;音樂分析;演唱
一、作品分析
想要唱好作品,先要了解背景介紹。背景介紹:《陽關三疊》始創(chuàng)于唐代著名的琴歌,有唱有奏。歌詞以王維的詩《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為詞,曲調以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疊奏方式,即在重復的基礎上,作即興伴奏、展衍和發(fā)揮,使其成為我國聲樂藝術作品里廣為傳唱的一首送別之歌。意境古樸悠遠,曲調情深意長,歌詞凄美深邃,旋律感人肺腑。在音韻悠長的古琴和詩意的襯托下一唱三嘆,讓人聽得蕩氣回腸。
二、音樂分析
《陽關三疊》全曲分三大段,后兩段都是在第一段的基礎上進行變化重復,疊唱三次,稱為“三疊”。
第一疊:第一疊以王維的詩《送元二使安西》為主歌詞,副歌用的大跳集中表現(xiàn)詩人的不舍和對友人長途漫漫的心酸心疼的感情。
第二疊:在第一疊的基礎上進行微小變化重復,副歌這句“依依顧戀不忍離,淚滴沾巾”與第一疊感情相似,卻又加深了對友人的不舍,“不忍離”“淚滴沾巾”,眼里都是淚水,無疑不加深了不舍和難過的程度。
第三疊:主歌是第一疊和第二疊的結合,副歌變化大,旋律起伏較大,表達情感激動。這句“千巡有盡,寸衷難泯無窮的傷感”將作品推向高潮,后面的一個“噫”字進入收尾,表達首尾呼應,貫穿全曲。
三疊中,每一疊都在主歌的詩詞中進行展開,第一疊中“遄行,遄行,長途越渡關津,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長途漫漫,路途辛苦,畫面就在眼前浮現(xiàn)。第二疊“感懷,感懷,思君十二時辰,誰相因,誰相因,誰可相因日馳騁”多么深的情懷啊,不舍啊,思君心切啊。第三疊“旨酒,旨酒,未飲心已先醇”喝酒,喝酒,一切都在酒里,還沒有喝就已經(jīng)醉了。后面的“載馳骃,載馳骃,何日言旋軒轔,能酌幾多巡”。
三、演唱分析
中國的詩詞是可以吟詩詠唱的,在唱這類作品的時候,想要唱好古詩詞,不僅要掌握發(fā)聲技巧,還要深入了解詩詞,查閱資料,領會詩詞的意思,這樣才能唱好一首中國詩詞作品。
唱一首歌,離不開字、聲、氣、情這四個方面。
1.字
古代詩詞是建立在漢民族語言的基礎上,講究聲、韻、調三個要素,歌唱的字離不開韻母,還要求吐字清晰,將每個字的韻母歸位,串成一條項鏈才能保證在一個腔體里演唱。而古代詩詞是以詩歌為歌詞,每個字都賦予了深刻的含義,比如這幾個字,渭、邑、輕、晨、塵、客、青、因、神等必須要唱清楚,還要唱得有韻味。運用慢呼慢吸的方式,娓娓道來,表達出作者的不舍的情感。
2.聲
指的是音色,它對塑造整個作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用音色展現(xiàn)人物形象和畫面,歌唱者用音色反映風格,也可以通過不同的音色去演唱作品,但要表達出不舍的情感,不論用哪一種音色都不能脫離本作品的情感把握。
3.氣
指的是氣息,它至關重要。演唱古詩詞氣息連貫、流暢,有充足的氣息是最基本的,在每一句話中,不需要每個字都需要用同一個力度去唱,而是根據(jù)每句話的內(nèi)容情感,氣息應由強到弱,或由弱到強去表達歌曲、演唱歌曲。在每一段的后半段大跨度進行時都是很難把握的地方,用氣要充分,要提前準備好,有些字需要去延長,有了充足的氣才能一氣呵成。
4.情
指感情,情感。有聲,有氣,有字可以唱一首歌,而如果沒有情,是不可能唱好這首歌的,咬字吐字都為它服務,在演唱前,先有感情地朗頌詩詞,深入分析,理解重點的字,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在這首歌中,每一段要表達的都一樣,從不舍到喝酒到未喝酒,從已醉到再次傷感,每一段的情感都一樣,只有了解深入到位,才能唱得有感情,有吟誦的感覺。
中國詩詞作品博大精深,演繹好中國詩詞作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今天借用《陽關三疊》這部作品,通過從作品、音樂到演唱三個方面的分析,讓我們了解演唱中國作品時應該怎么去進行演唱,聲是基礎,情是主體,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結合一定的技巧,唱出古詩詞的風采,最終達到以聲美化字,用字表達情,用情帶聲,用氣支撐聲,達到完美結合,將歌曲表達得更完美。
參考文獻:
[1]李曉貳.民族聲樂演唱技術[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
[2]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
[3]張曉農(nóng).中國古代聲樂技術[M].中華書局出版社,2003.
[4]劉陽瓊.論聲樂作品的美學內(nèi)涵[J].藝海,2008(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