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偉智
換一副眼光看『成功人生』
□司徒偉智
有一種矛盾現(xiàn)象,挺費解。一方面,誰都對孩子宅家啃老嘖有煩言,成天盼他找份工作,快快自立才好。另一方面,卻又夠挑剔,“啥格掃馬路擺菜攤,啥格工地浪廂肩挑背扛,現(xiàn)在勿要講阿拉,就農(nóng)民工也不會讓孩子干!”于是乎,就怪怪的,好些人沒事干,好些事沒人干。
我給這起了新名號,叫“功能性失業(yè)”。崗位真擱在那兒,奈何“功能”不配胃口,人家瞧不上眼。職業(yè)選擇,何處無之,但咱們這確乎嫌苛。有朋自加拿大來,聊及彼邦謀職難,我說了句“那就掃大街吧”,孰料他答:“掃街的活兒可緊俏了,招工時排長隊的,我們這幫外來戶絕對沒戲。”啊哈,如此,在我們這兒不要說長隊,短隊也絕無,因他或她會小嘴一撅,“這不是我的菜”!他們要的“菜”,是當白領(lǐng)當成功人士,是端坐寫字樓空調(diào)間。
破解之道,可從兩個方向考慮。要么是高端突破,來個職場大升級——“急令飛雪化春水”,所有崗位一夜間統(tǒng)統(tǒng)晉級成白領(lǐng)專職。謀職者遂皆大歡喜,軟椅搖搖裙裾飄飄,全都“出息”“成功”了。但是,可能嗎?粗臟累活一下消失,腦體差別立時弭平,幻想而已,至少在目前。
要么是低端突破,教育孩子來個身段大降調(diào),不拒絕任何卑微的崗位。既然爺爺奶奶當年能把一份份藍領(lǐng)工作干出成績及興趣,我看小孫孫今天沒理由做不到。關(guān)鍵是轉(zhuǎn)換觀念,尊重每一種勞動。再不宜將成功人士定于一尊——你會編軟件、畫圖紙,是成功人士;我會焊鋼板、銼圓球,也是。我代替不了你,當然;可你也代替不了我呀。
難忘一位美國大媽的見識。那是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tǒng)后,記者下鄉(xiāng)采訪其母親如何為兒子自豪,豈料她道:“我還有一個兒子,同樣使我自豪。”“他在哪里?正在地里收土豆。凡是孩子積極工作,真誠做人,都值得母親驕傲?!闭媸琴澷p如此豁達的“成功”觀。
切勿限窄了“成功”的天地。要換副眼光,給“成功人生”重新定義。盧梭的《愛彌兒》主張教育要回歸人的本位,“從我的門下出去,我承認,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侶,他首先是人”。孩子長大,盡做人的本分,努力完成分工,養(yǎng)活家小的同時又造福社會,不是夠體面了嗎?拆除了庸俗攀比的功利化囿禁,你看成功的空間何等開闊!何苦天天責之以“鄰家姑娘進了普華永道,同事外甥是阿里巴巴高管,你咋就沒出息”呢。須知此等言談,在家則徒令孩子壓力山大寢食難安,在外甚至還會影響到更多青年廣闊的就職選擇。
能力不同,貢獻也會不同。袁隆平推廣雜交水稻,可養(yǎng)活人口數(shù)以千萬計;而你承包糧田種稻,大概就供給不足百人而已。但是,無需自哀自怨,盡可心安理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語),因為成功有大小多少之分,卻同樣是成功人生。區(qū)分只在定量,定性都是成功。
末了,擬打油一首,供一笑——
眼光不肯換,啃老勢難斷。“成功”重定義,謀職天地寬。
阿爾薦自《上海老年報》2017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