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在辭典上是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所以生活中單獨說借時常常會有誤會,到底誰借誰?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拿別人的錢先用叫貸,把自己的錢給別人用叫借,無論借貸都會生息,朋友之間不計較利息那是一份情誼。
貸款生息天經(jīng)地義,少說也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春秋時期高利貸就出現(xiàn)了,那時的年利率今天聽著有些高,至少50%,但仍有人冒風(fēng)險貸款先用。古代錢幣有個特性,計重為準,尤其秦國統(tǒng)一貨幣之后,秦半兩、漢五銖都是計重錢,五銖還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最長的貨幣,達800年之久,可見計重貨幣的合理性。那時,朝廷向私人貸錢付息時有發(fā)生,原因是計重錢朝廷也無法濫發(fā),十分公平。
歷史上高利息的時代很長,也引發(fā)過社會嚴重動蕩,比如北魏,統(tǒng)治者為了安定社會,規(guī)定年利率不得超過100%,這一傳統(tǒng)認知,導(dǎo)致宋元社會的年利率保持100%成為正常狀態(tài)。王安石變法中體恤民生,讓朝廷放貸給農(nóng)民只收20%的利息,沒承想實行不多久就導(dǎo)致腐敗頻發(fā),新政成為官員致富的工具了。
明清以后,官府對借貸管理上限是一本一利,即年利率100%為上限,嚴禁計復(fù)息,俗稱利滾利,如有違反,輕則挨棍子,重則坐牢,最狠的懲治則對債主連本帶息一起罰沒充公,不講情面。這么看,帝制社會還挺向著窮老百姓的。
何為高利貸,歷史上也沒有明說,一本一利即100%的年利息今天聽著都嚇死人。目前國家規(guī)定高于銀行利息4倍即為違法,法院不支持,應(yīng)該算高利貸了??晌医裉炜匆姷母哌^銀行4倍利息的案子比比皆是,大學(xué)生裸貸中常見按周計息,居然有高達2000%的年利息的,這種錢誰敢貸就會是終身噩夢,肉償都不行,只能拿命償還,除非政府出手相助,還要用上古代社會的老辦法。(摘自“馬未都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