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麟
祖母出生在1912年,是那個年代被纏過足的小腳女人。她雖然很瘦,但無論走路還是坐著,腰桿總是挺拔直溜。
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父親響應(yīng)國家號召,踴躍報名入伍參軍,成為一名軍人。祖母是一個非常剛毅的母親,有著強(qiáng)烈的愛國情懷,她極力支持父親參軍和投身國防建設(shè),希望父親到部隊好好鍛煉。在歡送會上,祖母還代表參軍入伍家屬發(fā)了言,看著父親胸前戴著大紅花,別提有多么自豪和光榮。后來,她執(zhí)意把父親從家里一直送到火車站。父親臨上火車的時候,祖母還唱起了毛主席的《七律·長征》,雖然調(diào)不大準(zhǔn),但聲音洪亮。祖母囑咐父親,好男兒應(yīng)該志在四方,報效國家,有國才有家,不能光顧自家的小日子。父親非常理解祖母的話,更深知軍人這個稱謂在她心里的分量有多么重。父親雖然是和平時期的軍人,沒上前線打過仗,但是一直都保持整裝待發(fā)、聽從祖國召喚、警惕來犯之?dāng)车慕鋫錉顟B(tài),始終將“位卑未敢忘憂國”牢記心頭,隨時準(zhǔn)備為祖國而戰(zhàn)斗。
我的童年是在冀東農(nóng)村度過的,我一出生就沒見過祖父,祖母一直同我們一起生活。我是聆聽祖母和母親的教誨長大的,無論農(nóng)村條件多么艱苦,祖母都和全家相依為命,祖母和母親一起挑起照顧全家人的重?fù)?dān)。那時,父親在塞外山城張家口某部。
我5歲那年,剛剛到了記事的年齡,記得家里做些所謂的好飯菜,祖母舍不得讓自家人吃,而是邁著小碎步親自送給村里那些困難家庭的小孩。祖母雖然是小腳,但走路總是挺著腰桿。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她的身影是那么高大。
還有一次,祖母過66歲生日,家里的親戚和鄉(xiāng)親們?yōu)榱私o她祝壽送來了幾籃子壽桃形狀的饅頭和點心,她依舊舍不得吃,說別人家比咱家困難,還是送給他們吧。我跟在祖母身后,挨家挨戶地將“壽桃”和點心送給老人、病人和小孩,自己眼巴巴地望著“壽桃”和點心,口水直往肚里咽。
每當(dāng)母親給父親寫信的時候,祖母總是讓母親叮囑父親,不要惦著家里,心里要裝著國家,把部隊的工作做好就是對家里最好的回報。受祖母的影響,父親對自己要求非常嚴(yán)格,對戰(zhàn)友親如兄弟,總是幫助那些有困難的戰(zhàn)友們。由于成績顯著,父親多次立功受到嘉獎,被授予“雷鋒式干部”榮譽(yù)稱號,得到部隊的推舉和認(rèn)可。
記得那一年夏天,我們終于盼到了全家隨軍。父親做通祖母的工作,硬是把年近古稀的祖母連同全家從河北昌黎遷到張家口。到了冬天,塞外格外寒冷,但是全家人相隔兩地的日子終于結(jié)束了,大家生活在一起感到異常溫暖。
那時部隊的文化生活極其豐富,幾乎每周都有活動。最讓我難忘的是,部隊每一場電影和文藝演出,父親都讓祖母一飽眼福,場場不落。父親安排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后,回到位于幾里以外的東山坡營房的家里,接上祖母,小心翼翼地把她背在自己的背上,步履堅實地一步步走向演出禮堂或露天放映現(xiàn)場,母親、妹妹和我則跟在父親身后。那時,看著父親背著祖母的背影,我驚詫地感到父親和祖母是那么協(xié)調(diào),好像是一座山托著一座橋梁,猶如彩虹般鑲嵌在不平而又幸福溫馨的山道上。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在部隊的日子里,當(dāng)有放映和演出活動,父親的背上就有祖母的身軀。幸福和歡樂,還有那每天從早到晚的軍號聲,充盈著全家在部隊的美好時光,其樂融融。父親帶著全家走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我們與父親度過那段難忘的軍旅歲月。父親的軍裝我試穿過不少,父親的領(lǐng)章和帽徽,至今我還依然珍藏。
時光蹉跎,33年前,我們?nèi)乙搽S父親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秦皇島。但是,父親踩著山道背著祖母的種種情景,還有那令我終生難忘的軍營生活,如同放電影一樣歷歷在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