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斌
(蘇州市相城區(qū)民政局,江蘇 蘇州 215131)
唐宋時期《憶秦娥》詞體演進及其與《秦樓月》之關系
陳 斌
(蘇州市相城區(qū)民政局,江蘇 蘇州 215131)
唐宋時期,《憶秦娥》經歷了字數(shù)多寡、押韻方式、句法句式等方面的演進,在其詞調固化定型的過程中,北宋中后期蘇軾、李之儀為代表的創(chuàng)作實踐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肚貥窃隆返某霈F(xiàn),與《憶秦娥》的詞體演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兩者的詞體演進又相互交織在一起,因而兩者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既同中見異,又異中見同,其間異同主要體現(xiàn)在字數(shù)多寡、押韻方式、句法句式等方面。通過縱向梳理與橫向對比,《憶秦娥》與《秦樓月》之間呈現(xiàn)出清晰的源與流、干與枝的關系。
憶秦娥;秦樓月;詞體演進
唐宋詞中的《憶秦娥》與《秦樓月》,往往被認為是同調異名,如張綖《詩余圖譜》卷一云:“《憶秦娥》,一名《秦樓月》?!背堂魃啤秶[余譜·詩余譜》卷一三云:“《憶秦娥》,一名《秦樓月》。”萬樹《詞律》卷四云:“《憶秦娥》,四十六字,又名《秦樓月》《雙荷葉》《碧云深》?!标愅⒕础⑼蹀惹宓取稓J定詞譜》卷五云:“《憶秦娥》十一體,又名《秦樓月》《雙荷葉》《蓬萊閣》《碧云深》《花深深》?!饼堄苌短扑卧~格律》云:“《憶秦娥》,又名《秦樓月》?!比欢?,從唐五代兩宋詞人創(chuàng)作的實際情況來看,《憶秦娥》與《秦樓月》并非簡單的同調異名,其間關系錯綜復雜,既同中見異,又異中見同,因此,兩者不可輕易等同,更不可隨意混同。唐五代至北宋前時期,《憶秦娥》并非四十六字體,演進至北宋中后期才定型為四十六字體,而《秦樓月》自始至終都是四十六字體。四十六字體的《憶秦娥》與《秦樓月》,在押韻方式、句法句式等方面有明顯的不同。本文擬從字數(shù)多寡、押韻方式、句法句式等方面梳理唐宋時期《憶秦娥》的詞體演進歷程,并探討其與《秦樓月》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唐五代時期,除作者歸屬頗受爭議的《憶秦娥》(簫聲咽)之外,僅有馮延巳《憶秦娥》(風淅淅)一詞留存至今,為三十八字體,而《秦樓月》一調并無詞作留傳后世。兩宋時期,《憶秦娥》《秦樓月》的創(chuàng)作明顯增多,據(jù)筆者手工翻檢統(tǒng)計,《全宋詞》中《憶秦娥》有99首,其中95首為四十六字體,《秦樓月》有38首,都是四十六字體??梢?,從數(shù)量上看,兩宋時期《憶秦娥》的創(chuàng)作明顯多于《秦樓月》,是其2.5倍還多。
《全宋詞》中,張先的《憶秦娥》(參差竹)、歐陽修的《憶秦娥》(十五六)以及毛滂的《憶秦娥·冬夜宴東堂》(醉醉)和《憶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軒作》(夜夜)均非四十六字體,比較特殊。從字數(shù)上看,這4首詞代表了北宋前中期《憶秦娥》的3種典型體式:張先詞為代表的四十一字體、歐陽修詞為代表的四十五字體、毛滂詞為代表的三十七字體。與五代馮延巳的三十八字體《憶秦娥》(風淅淅)相聯(lián)系,可以看到唐五代至北宋前中期《憶秦娥》在字數(shù)多寡方面的演進趨勢:三十七字體——三十八字體——四十一字體——四十五字體。需要指出的是,毛滂雖比張先、歐陽修時代晚,然其創(chuàng)作為“返古”,所填乃古體《憶秦娥》。下面,我們通過兩兩比照來作具體分析:
醉醉。醉擊珊瑚碎?;ɑ?。先借春光與酒家。 夜寒我醉誰扶我。應抱瑤琴臥。清清。攬月吟風不用人。
(毛滂)
夜夜。夜了花朝也。連忙。指點銀瓶索酒嘗。 明朝花落知多少。莫把殘紅掃。愁人。一片花飛減卻春。
(毛滂)
風淅淅。夜雨連云黑。滴滴。窗外芭蕉燈下客。 除非魂夢到鄉(xiāng)國。免被關山隔。憶憶。一句枕前爭忘得。
(馮延巳)
參差竹。吹斷相思曲。情不足。西北有樓窮遠目。 憶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飛速。菰草綠。應下溪頭沙上宿。
(張先)
十五六。脫羅裳、長恁黛眉蹙。紅玉暖,入人懷,春困熟。 展香茵、帳前明畫燭。眼波長、斜浸鬢云綠??床蛔恪?鄽埾?,更漏促。
(歐陽修)
由馮延巳詞與毛滂詞相比可知,三十八字體《憶秦娥》上闋首句“風淅淅”比三十七字體《憶秦娥》的“醉醉”“夜夜”增一字。由張先詞與馮延巳詞相比可知,四十一字體《憶秦娥》上闋第三句“情不足”比三十八字體《憶秦娥》的“滴滴”增一字,下闋首句“憶苕溪、寒影透清玉”比“除非魂夢到鄉(xiāng)國”增一字,下闋第三句“菰草綠”比“憶憶”增一字。由歐陽修詞與張先詞相比可知,四十五字體《憶秦娥》比四十一字體《憶秦娥》上闋第二句增“脫羅裳”三字,“西北有樓窮遠目”句,減一字攤破作“入人懷,春困熟”兩句,下闋第二句增“眼波長”三字,“應下溪頭沙上宿”句,減一字攤破作“苦殘宵,更漏促”兩句。值得注意的是,歐陽修詞上闋的“脫羅裳、長恁黛眉蹙”、下闋的“展香茵、帳前明畫燭”“眼波長、斜浸鬢云綠”,與張先詞下闋的“憶苕溪、寒影透清玉”字數(shù)、句讀驚人的相似,可見其間演進軌跡(五字句——八字句)。在北宋詞人的《憶秦娥》創(chuàng)作中,詞體演進的增字趨勢再向前發(fā)展,就出現(xiàn)了四十六字體,如蘇軾《雙荷葉》(雙溪月)、李之儀《憶秦娥·用太白韻》(清溪咽)等:
雙溪月。清光偏照雙荷葉。雙荷葉。紅心未偶,綠衣偷結。 背風迎雨流珠滑。輕舟短棹先秋折。先秋折。煙鬟未上,玉杯微缺。
(蘇軾)
清溪咽。霜風洗出山頭月。山頭月。迎得云歸,還送云別。 不知今是何時節(jié)。凌歊望斷音塵絕。音塵絕。帆來帆去,天際雙闕。
(李之儀)
由此可見,四十六字體《憶秦娥》上闋第二句“清光偏照雙荷葉”“霜風洗出山頭月”,比四十五字體《憶秦娥》的“脫羅裳、長恁黛眉蹙”減一字;上闋結尾兩句“紅心未偶,綠衣偷結”“迎得云歸,還送云別”,與“入人懷,春困熟”相比,兩三字句各增一字為兩四字句;下闋第一句“背風迎雨流珠滑”“不知今是何時節(jié)”,比“展香茵、帳前明畫燭”少一字;第二句“輕舟短棹先秋折”“凌歊望斷音塵絕”,比“眼波長、斜浸鬢云綠”少一字;結尾兩句“煙鬟未上,玉杯微缺”“帆來帆去,天際雙闕”,與“苦殘宵,更漏促”相比,兩三字句各增一字為兩四字句?!稇浨囟稹吩~體在字數(shù)上定型之后,詞作明顯增多,北宋中后期的秦觀、晁補之、賀鑄等均有創(chuàng)作,南渡以降,《憶秦娥》更是大量涌現(xiàn)。
李之儀《憶秦娥》自注曰:“用太白韻”,可知,北宋中后期《憶秦娥》(簫聲咽)已托名李白,且流傳頗廣。蘇軾《雙荷葉》(雙溪月),作于熙寧五年(1072)十二月,其時蘇軾尚處于初學填詞階段,調名之所以取為《雙荷葉》,是因詞中有“清光偏照雙荷葉。雙荷葉”之句,用“雙荷葉”取代“憶秦娥”,是蘇軾有意為之,目的是為了藏拙,有意掩蓋模仿廣為流傳的《憶秦娥》(簫聲咽)而創(chuàng)作的痕跡。李之儀與蘇軾的創(chuàng)作,都是學習《憶秦娥》(簫聲咽),從學習方式上看,李之儀是次韻,蘇軾是效體。
托名李白的《憶秦娥》(簫聲咽)、蘇軾的《雙荷葉》(雙溪月)、李之儀的《憶秦娥·用太白韻》(清溪咽)之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它們對北宋前中期《憶秦娥》的詞體演進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其后的《憶秦娥》創(chuàng)作中,四十六字體“流行開來,馮延巳等諸體遂廢”。
《秦樓月》之得名,大多認為源于《憶秦娥》(簫聲咽)中“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之句,這或許是《憶秦娥》與《秦樓月》之間千絲萬縷聯(lián)系、錯綜復雜關系的邏輯起點與紐帶。這種得名方式,與蘇軾《雙荷葉》的取名相類似,因此,《秦樓月》的出現(xiàn)與蘇軾《雙荷葉》也有著割舍不斷的聯(lián)系,只是無從考證何者在先、何者在后了?,F(xiàn)存最早的《秦樓月》是毛滂的《秦樓月·月下觀花》(薔薇折):
薔薇折。一懷秀影花和月?;ê驮?。著人濃似,粉香酥色。 綠陰垂幕簾波疊。微風過竹涼吹發(fā)。涼吹發(fā)。無人分付,這些時節(jié)。
毛滂既有三十七字體《憶秦娥·冬夜宴東堂》(醉醉)、《憶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軒作》(夜夜),又有四十六字體《秦樓月·月下觀花》(薔薇折)。由此可知,在毛滂的創(chuàng)作時代,古體《憶秦娥》、時體《秦樓月》兩者并存。
綜上,從字數(shù)多寡上看,唐五代至北宋前中期,《憶秦娥》詞體有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這種詞體演進通過增字、減字(二字——三字,五字——八字——七字,三字——四字)、攤破句法(七字句——三字句,三字句)等方式實現(xiàn),至北宋中后期最終固化定型為四十六字體,詞體固化定型之后詞作數(shù)量大增。相比之下,《秦樓月》不但晚出,且體式單一(僅有四十六字體),詞作數(shù)量遠不如《憶秦娥》多。
唐宋時期,《憶秦娥》與《秦樓月》的異同,不僅體現(xiàn)在字數(shù)多寡上,還體現(xiàn)押韻方式上,其中,最明顯的區(qū)別是押不押平聲韻。以現(xiàn)存詞作來看,《憶秦娥》既押仄聲韻(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還押平聲韻,且并非全都一韻到底,存在平仄韻換押的現(xiàn)象;而《秦樓月》僅押仄聲韻,不押平聲韻,且一韻到底,并無平仄韻換押的情況。下面,從單押入聲韻、押非入聲仄聲韻(上聲韻、去聲韻)、單押平聲韻以及平仄韻換押四個方面作具體分析。
1.單押入聲韻
唐五代至北宋前中期,非四十六字體《憶秦娥》中,馮延巳《憶秦娥》(風淅淅)、張先《憶秦娥》(參差竹)、歐陽修《憶秦娥》(十五六)都押入聲韻,從其押韻情況可以看出押入聲韻的《憶秦娥》的演進趨勢。馮延巳詞、張先詞,均是上、下闋各四句,句句押韻,無疊韻??梢姡瑥鸟T延巳詞到張先詞,字數(shù)雖然增多了,但是韻位疏密并沒有發(fā)生變化。歐陽修詞,上、下闋各五句,上闋一、二、五句押韻,下闋一、二、三、五句押韻,并非句句押韻,且無疊韻。與馮延巳、張先二詞相比,韻位明顯變疏了。
北宋中后期,押入聲韻的四十六字體《憶秦娥》,上、下闋各五句,第一、二、三(疊韻)、五句押韻,韻位由疏返密,如蘇軾《雙荷葉》(雙溪月)、李之儀《憶秦娥·用太白韻》(清溪咽)。其押韻方式與歐陽修《憶秦娥》(十五六)下闋相近,所不同者,四十六字體《憶秦娥》中出現(xiàn)了疊韻,即上、下闋的第三句疊押第二句韻,這種疊韻的形式最終固化定型為四十六字體《憶秦娥》的體式特征之一。由此可見,押入聲韻的《憶秦娥》在押韻方式上的演進趨勢有兩個特點:一是韻位的由密變疏又由疏返密,二是疊韻的出現(xiàn)?!度卧~》中,押入聲韻的四十六字體《憶秦娥》共有69首。
《全宋詞》中,《秦樓月》僅有四十六字體,均是上、下闋各五句,第一、二、三(疊韻)、五句押韻。其中,押入聲韻的《秦樓月》共有31首,是《憶秦娥》的二分之一還不到。
2.押非入聲仄聲韻
《全宋詞》中,押非入聲仄聲韻的四十六字體《憶秦娥》有9首,分別是晁補之《憶秦娥·和留守趙無愧送別》(牽人意)、萬俟詠《憶秦娥》(天如洗)和《憶秦娥·別情》(千里草)、陳與義《憶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魚龍舞)、王炎《憶秦娥·甲戌賞春》(胭脂點)、趙彥端《憶秦娥》(云葉舞)、楊萬里《憶秦娥·初春》(新春早)、程垓《憶秦娥》(愁無語)、劉克莊《憶秦娥》(梅花謝了),都是上、下闋各五句,第一、二、三、五句押四非入聲仄聲韻。其中,晁補之詞比較特殊:
牽人意。高堂照碧臨煙水。清秋至。東山時伴,謝公攜妓。 黃菊雖殘堪泛蟻。乍寒猶有重陽味。應相記。坐中少個,孟嘉狂醉。
詞中,“意”“至”“味”“記”“醉”,去聲;“水”“妓”“蟻”,上聲。其押韻方式的特殊之處在于:一是上去聲韻通押,而非上聲韻或去聲韻單押;二是沒有疊韻。晁補之詞的重要性在于,這是現(xiàn)存的唯一的一首沒有疊韻的四十六字體《憶秦娥》,代表了《憶秦娥》詞體演進中的一種體式。其余8首《憶秦娥》均是上聲韻單押,且都有疊韻。由此可以看出《憶秦娥》詞體演進歷程中的兩個趨勢:一是由上去聲韻通押到上聲韻單押;一是從無疊韻到有疊韻。
《全宋詞》中,押非入聲仄聲韻的《秦樓月》有7首,分別是王之道《秦樓月·和張文伯雪》(云不倦)和黎延瑞《秦樓月》(花孤冷)、《秦樓月》(春來了)、《秦樓月》(羅浮暮)、《秦樓月》(齊山頂)、《秦樓月》(醒人)、《秦樓月》(葉葉里),均是上、下闋各五句,第一、二、三(疊韻)、五句押四非入聲仄聲韻。其中,《秦樓月》(春來了)、《秦樓月》(醒人)、《秦樓月》(葉葉里)3首上聲韻單押,其他4首上去聲通押?!肚貥窃隆ず蛷埼牟?云不倦),下闋第二、三句“臨風捉筆綸巾岸,綸巾岸”押去聲韻,其余韻位押上聲韻。《秦樓月》(花孤冷),上闋末句“無香堪恨”、下闋首句“香無卻有仙風韻”押去聲韻,其余韻位押上聲韻。《秦樓月》(羅浮暮),上闋首句“羅浮暮”、下闋前三句“行云飛入瑤臺路,夢回飄渺香風度,香風度”押去聲韻,其余韻位押上聲韻?!肚貥窃隆?齊山頂),下闋首句“枝南枝北迢迢恨”押去聲韻,其余韻位押上聲韻。
3.單押平聲韻
《全宋詞》中,押平聲韻的四十六字體《憶秦娥》有17首,分別是秦觀《憶秦娥》(曲江花)、《憶秦娥》(楚臺風)2首,賀鑄《憶秦娥》(曉朦朧)、《憶秦娥》(著春衫)2首,朱雍《憶秦娥》(風蕭蕭)、陸游《憶秦娥》(玉花驄)、程垓《憶秦娥》(青門深)、高觀國《憶秦娥》(棲烏驚)、張輯《碧云深·寓〈憶秦娥〉》(風凄凄)、翁元龍《憶秦娥》(三月時)、顏奎《憶秦娥》(水云幽)、汪元量《憶秦娥》(笑盈盈)、《憶秦娥》(雪霏霏)、《憶秦娥》(天沉沉)、《憶秦娥》(水悠悠)、《憶秦娥》(馬蕭蕭)5首,鄭文妻《憶秦娥》(花深深),上、下闋各五句,第一、二、三(疊韻)、五句押四平韻。
《全宋詞》中,沒有押平聲韻的《秦樓月》,這一特殊現(xiàn)象值得關注,是《憶秦娥》與《秦樓月》體式特征的鮮明差異。
4.平仄韻換押
《全宋詞》中,平仄韻換押的《憶秦娥》,僅有毛滂《憶秦娥·冬夜宴東堂》(醉醉)、《憶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軒作》(夜夜)二首(詞見前引),其押韻方式為非入聲仄聲韻換押平聲韻。前一首,上闋前兩句押去聲韻(韻腳字為“醉”“碎”),后兩句換押平聲韻(韻腳字為“花”“家”);下闋前兩句押上聲韻(韻腳字為“我”“臥”),后兩句換押平聲韻(韻腳字為“清”“人”)。后一首,上闋前兩句押去聲韻(韻腳字為“夜”“也”),后兩句換押平聲韻(韻腳字為“忙”“嘗”);下闋前兩句押上聲韻(韻腳字為“少”“掃”),后兩句換押平聲韻(韻腳字為“人”“春”)。
毛滂詞的這種押韻方式向前演進,《憶秦娥》的押韻方式理論上有四種可能性:平聲韻單押、上聲韻單押、去聲韻單押和上去聲韻通押??v觀宋人的《憶秦娥》創(chuàng)作,僅去聲韻單押的情形未出現(xiàn),其余三種押韻方式都出現(xiàn)了。
《全宋詞》中,沒有平仄韻換押的《秦樓月》,這一特殊現(xiàn)象同樣值得關注,與前文的《秦樓月》不押平聲韻之間應有密切聯(lián)系,只是無從考證何者為因、何者為果。這兩個特殊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更能說明平聲韻在《秦樓月》中是缺失的。
綜上,從押韻方式上看,《憶秦娥》的詞體演進有兩大系統(tǒng)。一是入聲韻系統(tǒng),以馮延巳《憶秦娥》(風淅淅)為最早,經歷了上、下闋各四句押四韻——上闋五句押三韻、下闋五句押四韻——上、下闋各五句押四韻的演進過程,最終固化定型;二是非入聲韻系統(tǒng),以毛滂《憶秦娥·冬夜宴東堂》(醉醉)、《憶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軒作》(夜夜)為最早,上、下闋各四句押四韻,平仄韻換押,向前演進,形成兩個子系統(tǒng):仄聲韻(上去聲韻)系統(tǒng)和平聲韻系統(tǒng),兩者都是上、下闋各五句押四韻,一韻到底,最終固化定型。其中,仄聲韻系統(tǒng)又分為上聲韻單押、上去聲通押兩種類型。可見,《憶秦娥》的押韻方式具有完整性。《秦樓月》的押韻方式僅有入聲韻單押、上聲韻單押、上去聲通押三種,不押平聲韻,相比之下,具有殘缺性,存在押韻的“盲區(qū)”。
唐宋時期,《憶秦娥》與《秦樓月》除了在字數(shù)多寡、押韻方式層面存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之外,在句法句式層面也存在異同,具體表現(xiàn)在疊字句法、重疊句式、對偶句式與復沓句式四個方面。
1.疊字句法
從疊字句法的角度看,《憶秦娥》的詞體演進呈現(xiàn)出疊字減弱的趨勢,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數(shù)量的減少,二是分布的由集中到分散。
唐五代北宋前中期,尚未固化定型的《憶秦娥》中,毛滂《憶秦娥·冬夜宴東堂》(醉醉)、《憶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軒作》(夜夜)二首和馮延巳《憶秦娥》(風淅淅)有疊字句,而張先《憶秦娥》(參差竹)、歐陽修《憶秦娥》(十五六)均無疊字句,有疊字句與無疊字句的勢均力敵。固化定型之后的95首《憶秦娥》中,無疊字句的多達56首,占比將近60%,而有疊字句的僅有39首,占比40%左右??梢?,在《憶秦娥》詞體演進過程中,疊字句的減少是一個明顯的趨勢。
從疊字句的分布情況看,《憶秦娥》詞體演進呈現(xiàn)出由集中到分散的趨勢。尚未固化定型的《憶秦娥》,疊字句集中分布在上、下闋的首句和第三句,如毛滂《憶秦娥·冬夜宴東堂》上闋首句“醉醉,醉擊珊瑚碎”,第三句“花花,先借春光與酒家”,下闋末兩句“清清,攬月吟風不用人”,《憶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軒作》上闋前兩句“夜夜,夜了花朝也”;再如馮延巳《憶秦娥》上闋首句“風淅淅,夜雨連云黑”,第三句“滴滴,窗外芭蕉燈下客”,下闋末兩句“憶憶,一句枕前爭忘得”。而固化定型之后的《憶秦娥》,疊字句不僅分布在上、下闋的首句和第三句,還分布在上、下闋的第二、四、五句。有疊字句的39首《憶秦娥》中,僅上、下闋首句或第三句有疊字句的有18首,僅上、下闋第二或四或五句有疊字句的有9首,上、下闋首句或第三句有疊字句且上、下闋的第二或四或五句也有疊字句有12首。
《全宋詞》中的38首《秦樓月》中,沒有疊字句的有24首,約占三分之二;有疊字句的為14首,約占三分之一,也是無疊字句者居多。其中,僅上、下闋首句、第三句有疊字句的有8首,僅上、下闋第二或四或五句有疊字句的有4首,上、下闋首句、第三句有疊字句且上、下闋第二或四或五句有疊字句的有2首,疊字句的分布也呈現(xiàn)分散的特點。
2.重疊句式
從重疊句式的角度看,《憶秦娥》的詞體演進呈現(xiàn)出由無疊句到有疊句的發(fā)展趨勢。
尚未固化定型的《憶秦娥》,均沒有疊句。北宋中后期蘇軾、李之儀等人是創(chuàng)作中,《憶秦娥》出現(xiàn)了上、下闋第三句疊第二句尾三字的重疊句式。這種重疊句式在其后詞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得以強化,并最終固化定型成為《憶秦娥》鮮明的詞體特征。四十六字體《憶秦娥》中,只有晁補之《憶秦娥》(牽人意)沒有疊句,留下了《憶秦娥》詞體演進的痕跡。其余的四十六字體《憶秦娥》,均有疊句句式。正式這種疊句句式,帶來了其押韻方式上的疊韻。
《秦樓月》,都是上、下闋第三句疊第二句尾三字的疊句句式。
3.對偶句式
從對偶句式的角度看,《憶秦娥》的詞體演進反映出句式齊整化、對稱化的趨勢。
尚未固化定型的《憶秦娥》,其句式有二字句、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句式很不齊整,且二字句、三字句多間于五字句、七字句之間,使得五字句、七字句交錯出現(xiàn),分布上呈現(xiàn)出鮮明的不對稱性。句式不齊整、不對稱,因而不可能出現(xiàn)對偶句式。歐陽修《憶秦娥》(十五六)下闋首兩句“展香茵、帳前明畫燭,眼波長、斜浸鬢云綠”,兩八字句雖構成對稱分布,然而亦非對偶句式。固化定型的《憶秦娥》,句式有三字句、七字句、四字句,比較而言,句式齊整,且上、下闋末兩句均為四字句,下闋首兩句均為七字句,構成對稱分布,因而可以形成偶有句式。
四十六字體《憶秦娥》中,有對偶句的有36首,占比約37.89%,也就是說,固化定型后的《憶秦娥》中,有將近五分之二的有對偶句?!稇浨囟稹分械膶ε季?,分布在上闋末兩句、下闋首兩句和下闋末兩句,合計共有46組。具體分布情形有六種:上闋末兩句對偶的有20首,對偶句20組;下闋首兩句對偶的有4首,對偶句4組;下闋末兩句對偶的有3首,對偶句3組;上、下闋末兩句均對偶的有5首,對偶句10組;上闋末兩句、下闋首兩句均對偶的有3首,對偶句6組;上下闋末兩句、下闋首兩句都對偶的有1首,對偶句3組。
有對偶句的《秦樓月》僅有8首,占比約21.05%,也就是說,有超過五分之一的《秦樓月》有對偶句?!肚貥窃隆分械膶ε季洌瑑H分布在上、下闋末兩句,合計共有11組。具體分布情形有三種:上闋末兩句對偶的有1首,對偶句1組;下闋末兩句對偶的有3首,對偶句3組;上、下闋末兩句均對偶的有3首,對偶句6組。相比較而言,《秦樓月》中的對偶句的分布相對集中,不如《憶秦娥》廣泛。
從內容上看,《憶秦娥》《秦樓月》中的對偶句,有數(shù)字對、顏色對、方位對、景物對、人事對、感覺對等。
數(shù)字對,如秦觀《憶秦娥》(楚臺風):“一闌修竹,幾壑疏松”;楊無咎《憶秦娥》(情難足):“扁舟一葉,別愁千斛”;趙彥端《憶秦娥》(云破碧):“一行征雁,數(shù)聲橫笛”;朱熹《憶秦娥》(云垂幕):“千林瓊玖,一空鶯鶴”;程垓《憶秦娥》(愁無語):“新愁一寸,舊愁千縷”,《憶秦娥》(青門深):“萬重云水,一寸歸心”;汪元量《憶秦娥》(笑盈盈):“雙開雉扇,六曲鴛屏”,《憶秦娥》(水悠悠):“萬般哀怨,一種離愁”;黎延瑞《秦樓月》(云根屋):“商山四皓,首陽孤竹”;無名氏《憶秦娥》(暮云碧):“兩行征雁,數(shù)聲羌笛”。
顏色對,如蘇軾《雙荷葉》(雙溪月):“紅心未偶,綠衣偷結”;秦觀《憶秦娥》(曲江花):“酒樓青旆,歌板紅牙”。
方位對,如秦觀《憶秦娥》(曲江花):“水邊院落,山下人家”;劉克莊《憶秦娥》(梅謝了):“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陸游《憶秦娥》(玉花驄):“笙歌園里,錦繡叢中”;仇遠《憶秦娥》(秋乍覺):“南山猿鶴,北枝烏鵲”。
景物對,如秦觀《憶秦娥》(庾樓月):“涼風清露,瑤臺銀闕”,《憶秦娥》(楚臺風):“滄江浩渺,綺閣玲瓏”;朱敦儒《憶秦娥》(霜風急):“寒溪殘月,冷村深雪”;向子諲《秦樓月》(芳菲歇):“無邊煙水,無窮山色”;蔡伸《憶秦娥》(花陰月):“江梅標韻,海棠顏色”;袁去華《憶秦娥》(月照席):“鵲橋初就,玉繩低側”;向滈《憶秦娥》(秋蕭索):“日斜庭院,月明簾幕”;張孝祥《憶秦娥》(天一角):“水寒煙淡,霧輕云薄”;朱熹《憶秦娥》(云垂幕):“剡溪山水,碧湘樓閣”;趙長卿《憶秦娥》(寒蕭索):“江空天迥,夜寒楓落”;仇遠《憶秦娥》(秋乍覺):“黃昏庭院,水風簾幕”;無名氏《憶秦娥》(花蹊側):“江梅風韻,野棠顏色”。
人事對,如朱敦儒《憶秦娥》(吳船窄):“驚塵心緒,轉蓬蹤跡”,《憶秦娥》(霜風急):“洛陽醉里曾同摘,水西竹外常相憶”;張元干《憶秦娥》(桃花萼):“長亭無寐,短書難托”;曾覿《憶秦娥》(風蕭瑟):“叢臺歌舞無消息,金尊玉管空塵跡”;王炎《憶秦娥》(胭脂點):“少年游樂,而今慵懶”;朱淑真《憶秦娥》(彎彎曲):“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劉克莊《憶秦娥》(泥滑滑):“荀郎衣上香初歇,蕭郎心下書難說”;汪元量《憶秦娥》(水悠悠):“欲攜斗酒,怕上高樓”。
感覺對,如秦觀《憶秦娥》(楚臺風):“飄飄彩笑搖長虹,泠泠仙籟鳴虛空”;范成大《秦樓月》(浮云集):“鵓鳩鳴怒,綠楊風急”;陳三聘《秦樓月》(春膏集):“柳塘風快,水流聲急”;劉克莊《憶秦娥》(游人絕):“枝頭杜宇啼成血,陌頭楊柳吹成雪”;王炎《憶秦娥》(胭脂點):“牡丹紅透,荼蘼香遠”。
顯而易見,《憶秦娥》中的對偶句,內容上遠比《秦樓月》豐富多彩。
4.復沓句式
從復沓句式的角度看,《憶秦娥》的詞體演進同樣反映出句式齊整化、對稱化的趨勢。
尚未固化定型的《憶秦娥》,由于句式的不齊整、不對稱,同樣不可能出現(xiàn)復沓句式。固化定型之后的《憶秦娥》中,出現(xiàn)了復沓句式。有復沓句式的《憶秦娥》有11首,占比約11.58%,也就是說,有超過十分之一的《憶秦娥》有復沓句式?!稇浨囟稹返膹晚尘?,集中分布在上、下闋末兩句,合計共有12組,具體情形三種:上闋末兩句復沓的有3首,復沓句3組;下闋末兩句復沓的有7首,復沓句7組;上、下闕末兩句均復沓的有1首,復沓句2組。
上闋末兩句構成復沓句式的,有劉辰翁《憶秦娥》(收燈節(jié)):“今宵清絕,今宵愁絕”,《憶秦娥》(梅花節(jié)):“上林雁斷,上林書絕”;無名氏《憶秦娥》(嬌滴滴):“為君含笑,為君愁蹙”。
下闋末兩句構成復沓句式的,有萬俟詠《憶秦娥》(天如洗):“幾重云岫,幾重煙水”;李清照《憶秦娥》(臨高閣):“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朱熹《憶秦娥》(梅花發(fā)):“為誰凝佇,為誰攀折”;程垓《憶秦娥》(愁無語):“一重云斷,一重山阻”;劉辰翁《憶秦娥》(燒燈節(jié)):“照人燭淚,照人梅發(fā)”,《憶秦娥》(驚雷節(jié)):“不堪臨鏡,不堪垂發(fā)”;汪元量《憶秦娥》(風聲惡):“又添煩惱,又添蕭索”。
上、下闕末兩句均構成復沓句式的,有黃機《憶秦娥》(秋蕭索):“數(shù)聲新雁,數(shù)聲殘角”,“幾重庭院,幾重簾幕”。
《秦樓月》中,沒有復沓句式出現(xiàn)。
綜上,從句法句式上看,《憶秦娥》的詞體演進,總體趨勢是疊字的弱化,疊句的出現(xiàn)并固化定型,句式的齊整化、對稱化以及對偶、復沓的出現(xiàn)。對偶與復沓,使得齊整、對稱的句式更加工整與雅致,這是詞體雅化的體現(xiàn)。相比較而言,《憶秦娥》的對偶句、復沓句不僅數(shù)量多(對偶句46組,復沓句12組),而且分布廣泛(上、下闋末兩句、下闋首兩句);《秦樓月》的對偶句、復沓句不僅數(shù)量少(對偶句11組,復沓句0組),而且分布集中(僅上、下闋末兩句)。
唐宋時期,《憶秦娥》的詞體演進,字數(shù)多寡上,經歷了由少到多、由變到穩(wěn)(上、下闋四句37字——四句38字——五句41字——五句45字——五句46字)的發(fā)展過程;押韻方式上,經歷了韻位由密到疏又由疏返密(上、下闋各四句四韻——上闋五句三韻、下闋五句四韻——上、下闋各五句四韻)、押韻形式多樣化(上、去聲韻換押平聲韻,入聲韻單押——上、去聲韻通押、平聲韻單押、上聲韻單押、入聲韻單押)以及疊韻出現(xiàn)并固化定型的發(fā)展過程;句法句式上,呈現(xiàn)出疊字弱化,疊句出現(xiàn)并固化定型,句式齊整化、對稱化以及對偶、復沓句式出現(xiàn)的總體趨勢?!肚貥窃隆肥窃~體固化定型之后的《憶秦娥》演進進程中的一支,兩者之間存在同中見異、異中見同之處。一言以蔽之,《憶秦娥》與《秦樓月》是源與流、干與枝的關系。
[1]張綖.詩余圖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程明善.嘯余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萬樹.詞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陳廷敬,王奕清等.欽定詞譜[M].北京:中國書店,1983.
[5]龍榆生.唐宋詞格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唐圭璋,王仲聞,孔凡禮.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7]張璋,黃畬.全唐五代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吳熊和.唐宋詞通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王曉芳
2016-05-14[作者簡介]陳斌(1988— ),男,江蘇蘇州人,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唐宋詞及其傳播與接受。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