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金榮
在羅馬邂逅濟慈
◎ 李金榮
1
真沒想到隔著二百年的時空,我與濟慈竟在羅馬相遇,至今想來仍感意外。當時是下午四點多鐘,我從古羅馬斗獸場出來,穿過標有西班牙使館標志的孔多第街,直奔西班牙廣場。也許是因為天氣陰冷的緣故游客稀少,整個廣場顯得空曠靜謐。就在離開時,一座標有“濟慈、雪萊紀念館”的小樓闖進了我的視線,立刻跑過去,門扉緊鎖。不過慶幸的是我在羅馬還有一天的行程,那就明天見吧。
第二天也就是2016年1月5日,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我再次來到紀念館。這是一座意大利民宅式的三層小樓,當初被人們稱為“小紅房”,因為通體漆成了深紅色,如今由于光陰的剝蝕已變成黃白色,19世紀末意大利“濟慈、雪萊紀念協(xié)會”把這座小樓買了下來改為紀念館。事實上雪萊只是來過羅馬,并沒有在這里住過,只有濟慈在這里住了三個多月直到去世,因此館里的展品主要與濟慈有關(guān)。
置身其間才真切感覺到它的格局確實不大,但安靜整潔。走過一樓的紀念品專柜和二樓的視頻室,就到了一個類似小圖書館式的書房,濟慈的臥室就在盡頭的拐角處。房間很小,一張船形的單人床占去了半間屋子,其余是展柜,擺放著濟慈生前的日記、手稿、頭發(fā)等物品。窗外便是西班牙廣場,可巧廣場上的噴泉也是船形,出自雕塑家老柏尼尼之手,據(jù)說靈感來自臺伯河泛濫時,一條運酒的船被沖到了廣場中央。不知濟慈看見這條早期巴洛克風格的沉船有何感觸,是否觸景生情與自己的命運聯(lián)系到一起?反正在羅馬的100個日日夜夜,汩汩泉聲一直陪伴著他。
如果以昨天為分界線,最初對西班牙廣場的向往是因為電影《羅馬假日》,但今天或此刻久久不愿離去卻是因為濟慈,因為他的美麗與哀愁。他的悲劇色彩仿佛與生俱來,他出生的那一天正好是1795年的萬圣節(jié),一個上演“鬼片”的日子,因此濟慈生前很忌諱自己的生日。但無論如何,反觀濟慈的一生福禍已然天定。
濟慈也曾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小少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就讀的學校恩菲爾德對他的影響很大,使他一生鐘愛大自然。恩菲爾德位于倫敦以北12英里的鄉(xiāng)間,校園外面是一大片草地,一直延伸到遠處的森林。濟慈經(jīng)常和同學們外出散步,或是到森林里探訪夜鶯、歌鶇、蟈蟈的影子,或是躺在山坡上與花叢為伴,這一切都為他的日后創(chuàng)作埋下了詩歌的種子。
有時生活比文學還文學,因為它比虛構(gòu)更具偶然性。也許你可以猜中一個故事的結(jié)局,但卻猜不中自己人生的下一篇章。就像濟慈一樣,9歲那年的春天,他父親來學??此诜祷赝局斜宦飞弦粔K石頭絆了一下墜馬身亡。濟慈的人生也從此改道,從殷實之家到家境窘困,然后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的外祖父、母親、外祖母都相繼去世,他的境遇可想而知。
2
從恩菲爾德畢業(yè)后,濟慈先是跟著一位醫(yī)生當了一名藥劑師學徒,后來又進入倫敦蓋氏醫(yī)院學習。此時詩歌走進了他的生活,帶給他一個瑰麗多彩的世界。
18歲那年濟慈無意中讀到詩人斯賓塞的《喜歌》,立刻就迷上了?!跋哺琛痹瓰楣畔ED時代,青年男女在洞房外面為新婚夫婦唱的祝福歌。斯賓塞在《喜歌》中摹仿了這種形式,將婚禮的歡樂氣氛躍然紙上:通往教堂的路上人們談笑風生歡天喜地,新娘低著頭羞紅了雙頰,喜慶的鐘聲在小鎮(zhèn)上空回響,最后夜幕降臨回歸平靜。這樣的描寫令濟慈目眩神迷,也許是由于他的人生太過陰郁,他對這種歡快的場面由衷的喜愛,在后來的創(chuàng)作中他也熱衷描寫這種熱鬧的場景。
從那天起濟慈一頭扎進了詩歌的海洋,從斯賓塞到彌爾頓,從華茲華斯到拜倫,最后停靠在莎士比亞的港灣。他開始寫詩。他的十四行詩《哦,孤獨》很快在《觀察家》上發(fā)表,然后是《詩集》的出版,一躍成為詩壇上的一顆新星。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詩人雪萊邀請他來一場友誼賽,半年內(nèi)各寫4000行詩看誰最先完成。雪萊話音未落舉座嘩然,因為在場的大多都是詩人,他們知道這對新出道的濟慈來說,與其說是邀請,不如說是挑戰(zhàn)。濟慈答應了。緊接著,他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棄醫(yī)從文。
沒了工作的壓力,濟慈感到從未有過的云淡風輕。他喜歡早起看晨光一點點灑滿窗子,讓希冀在心間慢慢升騰,然后在咖啡的余香中讀書寫詩。下午外出散步。別看濟慈是土生土長的倫敦人,但更喜歡田野。有時候他會長時間地徜徉其間,靜靜地感受周圍的一切:天氣晴好的日子,鳥兒不知疲倦的歌唱,根本不在意是否有人傾聽;花兒五彩繽紛,開了又謝了,悄無聲息;樹上的漿果悄然成熟,然后又墜地成泥;灌木叢里的小動物旁若無人來去匆匆,履行著自己不為人知的使命……也許只有人類才有所謂的煩惱!
下雪的夜晚最宜讀書,濟慈被《十日談》中的一個故事深深震撼。一個叫伊薩貝拉的姑娘,愛上了一個叫羅倫佐的青年,而這個青年卻因此被她的兄長殺害。伊莎貝拉知道后找到了他的尸體,帶回頭顱將其埋在一只紫蘇花盆里,終日對著花盆流淚。濟慈唏噓不已,由此誕生了長詩《伊莎貝拉》。也許是因為濟慈有過在醫(yī)院當外科助手的經(jīng)歷,詩中不少場景帶有哥特式小說的恐怖意味,仿佛一幅幅幽暗詭異的畫面,特別是那只埋著頭顱的紫蘇花盆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正因為如此,反而增添了一種悲劇美,凸顯了伊莎貝拉對愛情的忠貞。
不久發(fā)生了兩件事,讓濟慈一喜一憂。喜的是二弟喬治結(jié)婚了,憂的是三弟托姆的肺病日漸加重。為了照顧托姆,濟慈把他接來一起住,為他日后的肺結(jié)核埋下了病根。托姆的病讓濟慈聯(lián)想到了母親和舅舅,他們都死于肺病,心生幻滅無法寫作,因此也輸?shù)袅搜┤R之約。在給朋友布朗的信中,濟慈說自己的未來也許也不過千日。四個月后死神帶走了托姆,也一并帶走了濟慈的快樂。
3
這年年底布朗邀請濟慈入住他的溫特華斯寓所,那是一棟美麗的小白樓,共兩層,坐落在倫敦北郊的漢普斯特德叢林邊,樓下有一個小花園,園里有一株正開花的梅樹。布朗為濟慈騰出的那間小屋,有一扇法式落地窗,正沖著寓所門前的那條小路。濟慈有種回家的感覺,他把房間布置成書房兼臥室的樣子,然后把朋友塞文給他畫的肖像,掛在挨著書架的那面墻上。
雖然此時的濟慈還沒有走出失去弟弟的痛苦,但從他短暫的一生看,這里可以說是他的福地,不僅迎來了他的黃金時代1819,還遇到了一生摯愛——芬妮。當時布朗把空余房間出租給了布勞恩太太,正好與濟慈為鄰。布勞恩太太是個寡婦,有一兒兩女,芬妮是她的大女兒,當她像一朵盛開的野玫瑰出現(xiàn)在花園時,濟慈恍入夢境。那年芬妮18歲,濟慈23歲。
濟慈在女孩面前一向有些靦腆木訥,芬妮的活潑開朗讓他放松了許多。剛開始芬妮總是帶著頑皮戲謔的神情和他說話,后來聽說了濟慈的遭遇后她立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仿佛一夜間長大,變得善解人意溫柔體貼,有時竟讓濟慈不知所措。有一次在布朗的建議下,濟慈為大家讀了他的新詩《致幻想》。當他讀到“哪里有不褪色的人面\哪一位少女百看不厭\她的紅唇會永遠新鮮?”的時候,芬妮落下淚來,哽咽著請求濟慈以后不要再寫這樣的詩,濟慈被感動了。
當天夜里,濟慈輾轉(zhuǎn)難眠,芬妮在他的腦子里反復出現(xiàn),讓他有種欣悅的刺痛,最后忍不住給她寫了一封信,說愿為裙下臣。第二天黃昏時分芬妮“路過”他的窗前,給了他一個羞澀的點頭,濟慈會心地笑了。幾天后濟慈以圣誕節(jié)的名義,送給芬妮一本紅色皮面的日記簿,芬妮回贈給他一枚印有希臘萊爾琴圖案的印章,但不知為什么琴上的8根琴弦斷了4根,使人不由得產(chǎn)生聯(lián)想巧合?還是不祥之兆?管它呢,反正愛情來了。
濟慈用鳥兒的口吻寫了一首《別落淚了》,借此抒發(fā)心中的快樂?!安灰О?!哦,不要悲哀?。艿矫髂?,花兒還會盛開?!彼目鞓芬矀魅窘o了布朗,于是相約一起去漢普郡游玩。當走進一個叫奇切斯特的小城時濟慈感慨不虛此行,小城里古老的城墻、哥特式的十字架、建于12世紀的大教堂無不讓人有穿越之感。他們還正趕上當?shù)氐氖喣峁?jié)。這個節(jié)日源于中世紀的基督教,少女亞尼以身殉教,后來為了紀念她尊奉她為處女天使,傳說在節(jié)日前夕女孩子禁食后臥床祈禱,可以夢見自己未來的丈夫。
神奇的傳說讓濟慈浮想聯(lián)翩,由此孕育了敘事長詩《圣亞尼節(jié)前夕》。故事發(fā)生在中世紀一個圣亞尼節(jié)前夕,少年波菲羅潛入仇家男爵府邸,通過乳娘的安排藏進少女梅德琳的房間。梅德琳禁食后臥床禱告,醒來后發(fā)現(xiàn)波菲羅就在她的身邊,于是兩人逃往窗外的風雪中。如此決絕,我想也許在濟慈的潛意識里美好的東西易散難得,所以更需要勇氣。重溫這首詩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這哪里是詩呀,簡直就是濟慈為青春和愛情譜寫的頌歌。
4
春天又降臨在漢普斯特德叢林,濟慈窗外的櫻草花也是鋪天蓋地燦若云霞。面對如許春色,他激動地寫下這樣的詩句“戀愛中的人兒決不會\輕易踐踏櫻草花的花冠\哪怕是他從傍晚跳舞到天明?!闭媸切挠徐`犀,這時芬妮出現(xiàn)了,只見她身著春裝,低著頭正在細細端詳著櫻草花。濟慈怦然心動,她總是新的,仿佛永遠是第一次見到。他寫信懇求芬妮一起去叢林散步,他期待她的吻,吻過了上千次之后再來一千零一次的吻。
由于恩菲爾德的熏陶,濟慈對大自然有一種異乎尋常的洞察力,仿佛叢林里的一切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告訴芬妮空氣中飄浮的是石楠花的芬芳,灌木中有幾只麻雀在嬉戲,草叢里有一只正準備溜走的白鼬。如此“博學”的濟慈,讓身邊的芬妮暗自吃驚,禁不住悄悄打量他,有著一頭赤褐色卷發(fā)和一雙淡褐色大眼睛的濟慈,不就是希臘神話中美少年的化身嗎?這時濟慈突然陷入沉默,轉(zhuǎn)過身來注視著她,芬妮羞紅了臉,怯怯地說我好想聽你朗誦《有多少詩人把閑暇鍍成金》。
芬妮和春天催生愛的花朵,化作一首首詩綻放在濟慈案頭。其中有一首小詩叫《噓,別出聲》讓我啞然失笑,這是濟慈為他和芬妮在梅樹下的約會而作,簡直就是英文版的“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看來世間的男女情愛,幽會的情景難免有雷同之處。
雖然只一墻之隔,濟慈依然喜歡給芬妮寫信。我讀過濟慈的書信集,他的情書是那么的美,真摯、纏綿、熱烈而又青澀,在愛欲的火焰下閃著燦爛的光?!拔也恢廊绾伪磉_對如此美好形體的愛慕之情,我想要的詞比光彩奪目還要光彩奪目,比美麗優(yōu)雅還要美麗優(yōu)雅?!薄拔?guī)缀跸M覀兂蔀橄奶炖镏换钌先斓暮湍愦线@樣三天,我會往其中注入平常五十年也裝不下的歡樂。”“我可以為你而死。我的信仰就是愛情,你是它的唯一的主人?!蔽蚁氩恢皇窃娙?,任何人只要對戀人說過這樣的話,就不負青春年華。
芬妮的回應讓這份感情持續(xù)升溫,以至他們白首為盟廝守一生。剛開始芬妮的母親表示反對,從最初聽說濟慈棄醫(yī)從文的那天起,她就認為濟慈是一個發(fā)瘋的男孩,不足以讓女孩托付終身,沒有固定收入何以養(yǎng)家?難道靠稿費不成?后來迫于芬妮的堅持,布勞恩太太勉強答應訂婚,但鑒于濟慈的經(jīng)濟狀況,結(jié)婚的時間無法提上日程,婚約暫時對外保密。濟慈把一枚鑲嵌有紅寶石的銀戒,鄭重地交到芬妮手中,那是他母親留給他的。我在紀念館里見到了那枚銀戒的仿制品,雖然是仿制品也難掩其雅致與光陰的味道。
5
漢普斯特德叢林春深似海,到處散發(fā)著草木的芬芳。溫特華斯寓所花園里的梅樹亦是綠葉成蔭,一對夜鶯在樹間筑巢棲息。一天上午用過早餐后,濟慈搬了一把椅子到花園里閑坐,靜聽夜鶯與天籟之聲。不知不覺間,綿延靜穆之美在濟慈的心中蕩漾開來,余音裊裊不絕于耳。差不多兩三個小時之后,《夜鶯頌》便枝頭生葉般從他的筆尖冒出。
真是樂事成雙的一天。那天下午塞文突然出現(xiàn)在花園里,還特意給濟慈帶來一件禮物——一只希臘式古甕,讓濟慈好生歡喜。本來他就喜歡古希臘造型藝術(shù),這次塞文的贈予不僅讓他可以時時把玩,還為他提供了與芬妮單獨外出的機會,因為他覺得古甕可以用來插花,那么往后他就可以常常約芬妮一起去叢林采花。還有就是塞文說最近一段時間,倫敦藝術(shù)界會經(jīng)常舉辦希臘風格的瓶器展,這樣的話他和芬妮的腳步就可以走到叢林之外了。
在展覽會上,一只希臘古甕電光火石般擊中了濟慈。只見古甕正面的中心圖景上,是一個歡快的少年正在熱烈地追逐一個少女,而多情的少女則在鼓樂聲中俏皮地躲閃;旁邊是蔥郁寂靜的樹林;再看背面卻是一座被時光遺忘的寂寥小鎮(zhèn)。從狂歡到死寂仿佛瞬間,讓濟慈頓感恍惚和虛無。后來才知道這類石甕是用來儲藏骨灰的,希臘人之所以要在正面綴以喜慶的圖案,是為了撫慰甕中的亡靈。濟慈沉默了,然后借《希臘古甕頌》講述了一個如花的故事,這個故事美則美矣,但冰冷得如同雕刻它的石頭。
秋天的田野有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好像走到哪都能聞到瓜果或莊稼的清香。有一天濟慈和一片剛收割完的麥田相遇,金燦燦的暖融融的,恍如一幅偌大的油畫,讓濟慈有一種想擁抱它親吻它的沖動,這種沖動成就了日后《秋頌》的問世。在詩中,詩人如精靈般忽而坐在倉廩和打谷場,忽而拾起麥穗悠然跨過小溪,忽而在榨果架旁閑看酒漿緩緩滴落……就這樣用文字描繪的一幅幅小畫,最后連綴成英國文學史上最美麗的一幅秋景圖。它讓我想起了學生時代老師講過的一段話,說英國最美的地方在鄉(xiāng)村,鄉(xiāng)村最美的時候是秋天,看來確實如此。
濟慈仿佛有第六感,在《秋頌》中雖然未著一字,但揮手告別的姿態(tài)卻呼之欲出,此后除了幾首致芬妮的十四行詩和頌詩外,再無其他,直到1819年年底喉炎發(fā)作被迫停筆。
6
濟慈病了。由于婚約一直沒有對外公布,芬妮不便總?cè)タ此?,便找各種機會接近他,有時是打發(fā)弟弟或妹妹送去一張紙條,有時是代表母親送去濟慈愛吃的覆盆子蜜餞。兩個人雖然不能時刻見面,但她愿意待在墻壁那邊隨時聽候濟慈的召喚。隨著病情的加重,布勞恩太太允許芬妮每天黃昏到濟慈身邊呆半個小時。多么難得的半個小時,總是匆匆溜過。他們每次在一起都仿佛是訣別,有說不完的話。每次離開芬妮都會留一個吻給濟慈,臨睡前再寫張紙條祝他晚安。
醫(yī)生建議濟慈在夏天結(jié)束前去羅馬醫(yī)治,那氣候宜人,還有一位醫(yī)術(shù)高明的英國醫(yī)生,和濟慈有過合作的出版社表示愿意墊資??紤]到從倫敦到羅馬路途迢迢,有人想到一個人——畫家塞文,如果有他陪伴就再好不過了,一來他是濟慈的朋友,也是單身;二來他可以去梵蒂岡學繪畫。塞文慨然應允。
濟慈住進了芬妮家。如果說當初布勞恩太太在女兒的婚事上尚有私心,那么此時卻可以說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不避世俗,慈母般照料濟慈。這是濟慈在英國度過的最后一段時光,也是他一生中最溫馨的一段時光。芬妮與他朝夕相伴,陪他說話、給他念書、為他縫補衣物。一想到濟慈和芬妮所求的不過是做一對世間最平凡的夫妻,卻不可得,我心里就特別不是滋味。
親情般的愛讓濟慈變得清醒,三弟的死令他不堪回首,如今悲劇重演,他決不能讓芬妮看到,他決定盡快離開,在他還能動的時候。他對布朗說雖然去留的結(jié)果是一樣的,但至少讓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安心,這也是他目前唯一能為他們做的。離別在即,濟慈把肖像、平常最愛的書和一縷頭發(fā)留給了芬妮,芬妮給濟慈的睡帽縫上了絲綢襯里,然后把她的一縷頭發(fā)和隨身的一些小物件一并放進了濟慈的旅行箱。一切停妥后是深深地擁抱。
1820年9月,濟慈在朋友們的祝福聲中走向泰晤士河南岸的塔港,走向他將乘坐的雙桅船,走向他生命最后的歸宿——羅馬。一路上濟慈有好幾次想重回漢普斯特德再見芬妮一面,但陣陣濤聲提醒他,他已經(jīng)走上了不歸路。有一次他夢見自己變成了《無情的妖女》中那個臉色蒼白的騎士,身邊只有冰涼的空氣和枯敗的蘆葦。他發(fā)燒了昏睡了好多天,醒來后船已停在那不勒斯等待檢疫。
那不勒斯港的海面上停著各色船只,遠處白帆點點水天一色,近處則是裝滿了活魚鮮蝦、水果蔬菜的船只。漁民模樣的漢子從他們身邊經(jīng)過時打著招呼,發(fā)出清脆爽朗的笑聲。塞文難掩興奮,再看濟慈一臉落寞,仿佛他已經(jīng)不再是這個世界的公民了。其實濟慈一直向往希臘羅馬文明,現(xiàn)在他們停泊的地方就在當年羅馬執(zhí)政官的莊園別墅下面,桅桿上方是見證過斯巴達克思起義的維蘇威火山,可如今詩人的心弦卻與之無法共振啦。我想如果濟慈不是在病中,那不勒斯港灣該會激起他多少詩情!而我又是多么希望沒有如果呀!
7
從那不勒斯到羅馬約有140英里,他們雇了一輛四輪小馬車。為了讓濟慈坐得舒服一些,塞文經(jīng)常下車步行。為了哄濟慈開心,塞文不時在窗外提醒哪兒有頭水牛在吃草,哪兒有座漂亮的葡萄園,哪兒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地中海。遇到路邊有好看的野花,他會跑過去摘下一大捧笑著丟進車廂。行程過半后,他們進入了瘴氣彌漫的荒野,除了牧羊人幾乎不見行人,他們開始加速前行。
一個星期后濟慈和塞文入住小紅房——西班牙廣場26號,醫(yī)生就住在廣場對面。塞文為了照顧濟慈很少去梵蒂岡,而是在家里給濟慈畫像,用畫筆記錄了濟慈在羅馬不同階段的容貌。如果說在濟慈眾多的朋友中,塞文也許并不是他最親密的朋友,但卻是最忠實的朋友。他們在小紅房里朝夕相處,除了在濟慈偷食鴉片一事上倆人發(fā)生過爭執(zhí)外,塞文對濟慈可以說是百依百順無微不至,這可以從塞文寫給布朗的信中觸摸到,那是世間最為感人的友誼篇章。
《濟慈書信集》終結(jié)日期為1820年11月30日,最后一封信是寫給布朗的,表達了對芬妮的不舍和對弟弟妹妹的牽掛,從頭至尾彌漫著宿命的色彩,最后一句為“即使在信中我也難以和你說聲再見。我的鞠躬總是那么笨拙?!比绻f《秋頌》是濟慈在文學上的謝幕,那么這里所表達的則是人生的謝幕。從此以后的兩個多月,濟慈只有一具纏綿病榻的軀體了。
濟慈在人間的書寫就此結(jié)束。他預感來日不多,開始向塞文交代后事,他死后在報上不要登任何消息;在墓碑上刻上希臘萊爾琴的圖案,但不要寫名字,只需寫上“這里躺著一個人,他的名字是用水寫成的?!比缓笳埲拇醋约旱拈L眠之地——新教公墓。塞文回來告訴他墓區(qū)里草兒茂盛,雛菊和紫羅蘭已經(jīng)開花,周圍還有幾株松樹,特別清凈,只有羊群來吃草時才會有鈴鐺聲。濟慈聽后喃喃自語:“我好像感覺到了雛菊在我上面生長?!?/p>
一天夜里塞文驚醒,發(fā)現(xiàn)躺在他懷里的濟慈永遠地去了,那天是1821年2月23日。濟慈去世的消息一個月后傳到倫敦,芬妮大病一場,病愈后剪短了頭發(fā)穿起了喪服,一穿便是六年。此時的芬妮整個人看上去如霜花般一夜凋零,要么整天對著濟慈的書信垂淚,要么在叢林深處獨自徘徊深夜不歸,害得布勞恩太太提著燈籠四處尋找。后來布勞恩太太去世了,孤苦無依的她在35歲那年結(jié)束了單身,濟慈送給她的戒指一直戴在手上伴其終老。也許這是最好的一種結(jié)局或告慰吧,因為濟慈生前是多么希望芬妮幸福?。?/p>
我們通過“導航”找到了新教公墓,后人在濟慈墓旁的一段圍墻上鑲嵌了他的浮雕頭像,頭像下面寫著:“濟慈!假如你的名字真是用水寫成,那每一顆水珠都應從悼念者臉頰上滴落……”面對這樣的留言,我失語了。濟慈,一個才不可攀,生命卻如流星般短促的詩人,就這樣走了。
不過,畢竟來過。來過,這個世界就很美。
責任編輯:馬小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