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書軍
摘要 為了研究不同除草劑、不同劑量對冬小麥田闊葉雜草的防治效果,以濟麥22為材料,研究了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銳超麥)75 mL/hm2+助劑225、450 mL/hm2,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銳超麥)45 mL/hm2+10%唑草酮可濕性粉劑150 mL/hm2,50 g/L雙氟磺草胺150 mL/hm2+200 g/L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600 mL/hm2 4種不同劑量的除草劑對冬小麥田闊葉雜草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施藥7 d后,4個處理的平均防效依次為88.10%、92.53%、95.38%、92.18%,而空白對照為11.76%。由此可見,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銳超麥)45 mL/hm2+10%唑草酮可濕性粉劑150 mL/hm2防效最好,但有輕微藥害;其余處理防效也均較好,且無藥害產生,各處理藥劑均可以用于冬小麥田闊葉雜草的防治。
關鍵詞 小麥;闊葉雜草;除草劑;防治效果;安全性;產量
中圖分類號 S451.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9-0099-01
麥田雜草是影響小麥高產穩(wěn)產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學有效地防除麥田雜草是保證小麥高產的重要田管措施之一[1-2]。根據(jù)有關研究表明,我國每年因雜草危害而引起的小麥減產約達400萬t[3]。目前,各國對于麥田雜草的防除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各種高新除草技術,如化學除草、人工除草、農業(yè)防治以及電流除草等,但是依據(jù)我國實際情況,化學除草依然是最切實可行的除草技術[4-5]。亳州市譙城區(qū)小麥常年種植面積8.67萬hm2,是皖北地區(qū)重要的糧食生產區(qū),近年來豬殃殃、薺菜、播娘蒿、婆婆納等麥田闊葉雜草的危害,對當?shù)匦←湲a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文研究了4種除草劑對冬小麥田闊葉雜草的防治效果,以期找到防除小麥田闊葉雜草的有效藥劑。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田位于亳州市譙城區(qū)十河鎮(zhèn)十河村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承包田,該地為一年兩熟、小麥—玉米套種地塊,土壤類型為淤土地,井水灌溉,地勢平坦,肥力較好。播種前施底肥750 kg/hm2,前茬玉米,夏季復種,2016年10月8日播種,小麥品種為濟麥22,畦寬2.2 m,每畦11行,行間距為0.2 m,播種量為300 kg/hm2。
1.2 試驗藥劑
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銳超麥),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10%唑草酮可濕性粉劑,江蘇瑞邦農藥廠有限公司生產;50 g/L雙氟磺草胺懸浮劑,張掖市大弓農化有限公司生產;200 g/L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安徽省四達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銳超麥)75 mL/hm2+助劑225 mL/hm2;處理2: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銳超麥)75 mL/hm2+助劑450 mL/hm2;處理3: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銳超麥)45 mL/hm2+10%唑草酮可濕性粉劑150 mL/hm2;處理4:50 g/L雙氟磺草胺懸浮劑150 mL/hm2+200 g/L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600 mL/hm2;CK:空白對照。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共15個小區(qū),處理1、2、3、4小區(qū)面積為300 m2,對照小區(qū)面積為150 m2。
1.4 施藥方法
試驗于2016年12月2日上午進行,此時小麥處于越冬期,雜草處于四至六葉期,共施藥1次。采用WS-16D衛(wèi)士電動噴霧器(生產廠家:山東衛(wèi)士植保機械有限公司,山東華盛中天機械集團),兌水量225 kg/hm2。
1.5 調查統(tǒng)計
1.5.1 藥效調查。于施藥前各處理區(qū)隨機抽取5個點調查雜草的發(fā)生基數(shù),每個點為1 m2;施藥后7 d,各點再分別調查1次,計算防治效果。
藥效計算公式如下:
1.5.2 作物安全性觀察方法。施藥后3、7、21 d觀察麥苗的長勢,如有藥害,詳細描述藥害癥狀及發(fā)生時間,并在每次調查時,觀察藥害變化情況和完全恢復的時間。
按目測法,劃分5級確定藥害程度,安全性分級標準:1級—小麥生長正常,無任何受害癥狀;2級—小麥輕微藥害,藥害少于10%;3級—小麥中等藥害,以后能恢復,不影響產量;4級—小麥藥害較重,難以恢復,造成減產;5級—小麥藥害嚴重,不能恢復,造成明顯減產或絕產。
1.5.3 對作物產量的影響。收獲時,各處理測產評估藥劑安全性,測產方法采用實測法,每小區(qū)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1 m2,實收實測,折算公頃產量。
1.5.4 數(shù)據(jù)處理。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計算死亡率、防治效果,采用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LSD多重比較法對防效進行差異顯著性測驗[6-7]。
1.6 氣象資料
試驗示范期間(2016年11月22日至12月18日),譙城區(qū)11月下旬平均氣溫3.6 ℃,較常年同期偏低3.3℃;旬降水量11.3 mm,較常年同期偏多5.4 mm;旬日照時數(shù)35.8 h,較常年同期偏少10.4 h。11月下旬總體氣溫偏低、降水偏多、日照偏少。12月上中旬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氣溫異常偏高,無降水,日照偏多。旬平均氣溫7.8 ℃,較常年同期偏高2.8 ℃,最高氣溫18.3 ℃,最低氣溫1.2 ℃;旬日照時數(shù)51 h,較歷年同期偏多5 h。總體而言,試驗示范期間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藥劑處理除草劑防效比較
施藥后3 d田間調查發(fā)現(xiàn),各處理區(qū)雜草生長均受阻,以處理3效果較為明顯。施藥后7 d,處理3雜草出現(xiàn)大面積枯死現(xiàn)象,其余處理區(qū)雜草出現(xiàn)葉片發(fā)黃、植株萎蔫、矮化現(xiàn)象。
由表1可知,處理3對冬小麥田闊葉雜草防治效果最好,防效為95.38%;其后依次為處理2、4,二者的防效分別為92.53%、92.18%,且處理3、2、4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處理1的防效為88.10%,與處理3、2、4之間呈顯著或極顯著差異。
2.2 對小麥的安全性
施藥后3 d觀察,處理3出現(xiàn)輕微藥害,葉片有輕微發(fā)黃失綠斑點;施藥后7 d,處理1、2、4及CK小麥均生長正常,處理3藥害表現(xiàn)明顯;施藥后21 d,處理3藥害癥狀消失,葉片正常。
2.3 對作物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以處理3的產量最高,達到8 516.70 kg/hm2;CK產量最低,為7 548.75 kg/hm2;處理2和處理4間差異不明顯,但顯著低于處理3,處理1的產量雖然顯著低于處理2、3、4,但仍達到7 841.85 kg/hm2。
3 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4種除草劑及組合對麥田闊葉雜草的防治效果均達到85%以上,且對小麥生長無明顯不利影響,可以有效地控制冬小麥田闊葉雜草的危害,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為防治冬小麥田闊葉雜草的藥劑推廣使用。
4 參考文獻
[1] 王正貴,于倩倩,周立云,等.幾種除草劑對小麥籽粒產量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核農學報,2011,25(4):791-795.
[2] 劉波. 淮北地區(qū)麥田雜草的發(fā)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5(24):91.
[3] 于振北.作物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22-27.
[4] 張澤溥.我國農田雜草治理技術的發(fā)展[J].植物保護,2004,30(2):28-33.
[5] 黨建友,張定一,裴雪霞,等.除草劑對優(yōu)質小麥品質和旗葉保護酶的調控效應[J].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08,14(1):18-23.
[6] 農業(yè)部農藥檢定所生測室.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三)[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7] 唐啟義,馮明光.實用統(tǒng)計分析及其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