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以和大唐頂尖詩人比肩的宋詩十大家(下)
木匠
本周,我們主要來和大家聊聊黃庭堅和楊萬里這兩大家。他們一個是“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一個是“誠齋體”的創(chuàng)始人,無論是“江西詩派”,還是“誠齋體”,在中國詩的發(fā)展長河里,影響之深,都是值得大書而特書的。
本周,我們主要來和大家聊聊黃庭堅和楊萬里這兩大家。他們一個是“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一個是“誠齋體”的創(chuàng)始人,無論是“江西詩派”,還是“誠齋體”,在中國詩的發(fā)展長河里,都可謂影響深遠。至于陳與義、王禹、陸游和范成大四家,限于篇幅,就不在這里給您介紹了。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修水縣)人。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其詩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也是著名的書法家,為“宋四家”之一(其他三人分別為蘇軾、米芾和蔡襄)。他還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其他三人分別為張耒、晁補之和秦觀,據(jù)說蘇軾還曾因為黃“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而舉薦其代替自己為侍從官)。
據(jù)《宋史》記載:黃庭堅幼年,就很聰明機警,讀書數(shù)遍便能背誦。一天,他的舅舅李常來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他在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考中了進士,不久便擔任了葉縣(今河南葉縣)的縣尉。熙寧初,他又參加了四京(北宋時期有東西南北四京,它們分別是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應天府)學官的考試,由于文章出色,便留在北京,擔任了國子監(jiān)的教授。其時,蘇軾看到了他的詩文,以為他的詩文超凡脫俗,“獨立萬物之表”,世間已很久無此佳作了。由于有了蘇軾的點贊,他的聲名一下子震動了四方。
不久,黃庭堅又擔任太和縣知縣,政聲頗佳。
哲宗即位后,召黃庭堅為校書郎、任《神宗實錄》檢討官。一年以后,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在修完《神宗實錄》以后,又被提拔為起居舍人。不久,即遭母喪。黃庭堅原本就是一個性情至孝之人,母親重病期間,他夜以繼日地守在母親的病榻前,衣不解帶地服侍母親,及死,又筑室于墓旁守孝,哀傷成疾,幾乎喪命。
服喪期滿,他又出任秘書丞,提點明道宮,兼國史編修官。紹圣初,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不久,被人陷害,被貶為涪州別駕,攻擊他的人還認為治他不夠狠,又將他發(fā)往戍州安置,而黃庭堅對此卻毫不以為意。其時,四川的士子也都很仰慕他,樂意與之親近。徽宗即位后,黃庭堅又被起用,朝廷本想要他到吏部任職,但他卻不想進京,求為郡官,終得任太平州知州。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上任才九天就又被罷免了,并被發(fā)往宣州,管制居住。三年后,朝廷又要將他移至永州,但命令還未宣布,他就死了,終年六十歲。
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江西詩派的另一大家陳師道曾評價他的詩:奇崛瘦硬,力擯輕俗,學杜(甫)而又不模仿杜。事實也的確如此,黃庭堅嘗說:“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后人讀書少,胡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保ā洞鸷轳x父書》)由此可見,其對杜詩韓文的推崇。另外,我們當從這段文字中記住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無一字無來處”,一個是“點鐵成金”。這也正是黃庭堅所追求的作詩的最高境界。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黃庭堅的幾首小詩:
一、《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二、《寄黃幾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三、《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選一)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氵預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就在他出生前數(shù)月,金兵大舉南下,擄走了徽、欽二宗及太子、宗戚三千余人,北宋滅亡。楊萬里八歲喪母,其父楊芾(字文卿)常忍著饑寒購買圖書,有藏書數(shù)千卷。《宋史》的《楊芾傳》,稱芾“性至孝,歸必市酒肉以奉二親,未嘗及妻子。紹興五年大饑,為親負米百里外,遇盜奪之不與,盜欲兵之,芾慟哭曰:‘吾為親負米,不食三日矣。幸哀我?!I義而釋之。”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就很勤奮。
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春,楊萬里進士及第,授贛州司戶參軍。二十九年十月,調(diào)任永州零陵縣。時主戰(zhàn)派領袖張浚正居永州,閉門謝客。他三次前往拜謁而不得見,后來終于見到了,浚勉之以“正心誠意”四字。他回來就把自己書室命名為“誠齋”了。紹興三十二年六月,高宗趙構(gòu)遜位,孝宗即位,銳意恢復,起用張浚為樞密使,不久拜相。楊萬里亦因張浚的推薦,離任零陵,來到臨安任國子監(jiān)教授。未及赴任,因父故,而歸故里服喪三年。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楊萬里服喪期滿,再至臨安,上政論《千慮策》30篇,深刻總結(jié)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地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并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這充分顯示了他的政治才能。乾道六年,楊萬里被任命為奉新縣知縣。時值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他一到任,即下令釋放了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并放寬稅額、期限。結(jié)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稅,不出一月,欠稅便全部交清了。同年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薦,楊萬里又當上了國子博士。四年以后,楊又被升為漳州知州,但因病未能赴任。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春,楊萬里病好后復出,為常州知州。八年,任廣東提點刑獄。是年冬,他率兵平定了閩“盜”,被孝宗稱為“仁者之勇”,賜直秘閣。九年,其繼母去世,離任服喪。十一年,服除入京,歷任吏部員外郎、郎中、太子侍讀、秘書少監(jiān)。時,左丞相王淮曾問政于他:“宰相何事最急先務?”他答:“人才最急先務?!笔迥?,因力薦主戰(zhàn)派名將張浚配饗高宗廟祀,惹惱孝宗,被降職為絹州(今江西高安)知州。直到光宗即位,才復直秘閣。
紹熙二年(公元1192年),朝廷要在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楊萬里上書力諫此事不可行,得罪宰臣,又被降為贛州知州。稱病未赴,自請免去一切官職,回歸吉水。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寧宗即位,曾幾次想讓楊萬里入京任職,但都被他拒絕了。
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權(quán)臣韓倪胃為了邀功,在準備不周的情況下,意存僥幸,貿(mào)然出兵北伐,年已80的楊萬里聞訊痛哭,憤然嘆曰:“奸臣妄作,一至于此!”遂不肯進食,兀坐書齋中,在寫下“奸臣專權(quán)害主,動兵殘民,謀危社寢。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后,筆落而逝。
他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其他三位分別是尤袤、范成大、陸游),現(xiàn)存詩有四千二百多首,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有說他一生一共創(chuàng)作了兩萬多首詩的。如果屬實,那他將是我國古代作詩最多的詩人(一說為陸游,有說陸一生一共創(chuàng)作了一萬四千多首詩的,不過現(xiàn)存的陸詩卻是楊詩的兩倍不止,有九千多首)。楊詩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間疾苦抒發(fā)愛國感情,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世稱“誠齋體”。錢鐘書嘗說:“放翁(陸游)善寫景,而誠齋(楊萬里)善寫生。放翁如圖畫之工筆,誠齋則如攝影之快鏡,兔起鶻落,鳶飛魚躍,稍縱即逝而及其未逝,轉(zhuǎn)瞬即改而當其未改,眼明手捷,蹤矢躡風,此誠齋之所獨也?!?/p>
下面,我們也來欣賞楊萬里的幾首小詩:
一、《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二、《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三、《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