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當個快遞小哥有多難
雙十一的硝煙剛剛散盡,雙十二又在不遠處招手——快遞小哥一句“你的快遞到了”無異于天籟,如果我們穿越回古代,還能享受這種福利嗎?古代交通不如現(xiàn)在便利,雖有“快馬加鞭”,但重點還是在“遞”,和“快”真沒啥關(guān)系!
送信可能是快遞業(yè)的“先祖”。我國最早出現(xiàn)送信的說法是在商代。
到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為了更好地方便信息傳遞、統(tǒng)治人民,秦始皇設(shè)立了以首都咸陽為中心的覆蓋全國的驛站網(wǎng)絡(luò),多為官府文書傳遞使用。在古代,你要是寫封家書,給家里寄點稻香村點心什么的,只能靠民間的土辦法傳遞,有點兒像今天的代購,就是你家親戚朋友鄰居正好要去個什么地方,你要給那個地方的某個人帶東西,就托這些人幫忙給捎過去。漢樂府民歌《飲馬長城窟行》里面有幾句詩,是這么寫的: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第一次讀這首詩的人,可能不太明白,古代人用鯉魚放書信,那得多腥?也是重口味??!
此鯉魚非彼鯉魚,這里的“鯉魚”是指鯉魚形的木匣子,比現(xiàn)在的信封可奢華多了。
“烹鯉魚”也是作者很可愛的一種寫法,信里寫了點啥呢?前面說“記得飯要多吃點啊”,后面說“我好想你”。如此樸素的文字卻有最直白熱烈的感情,誰說古人不懂浪漫呢?
大部分古代老百姓是享受不到專業(yè)的古代快遞服務(wù)的。在古代,能享受到現(xiàn)代這樣坐在家里下單,沒幾天快遞員上門送貨的便利生活的,只有皇帝或皇室成員。需要快馬加鞭傳遞的貨物,大部分是生鮮、水果之類極難儲存的東西。
據(jù)《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楊貴妃愛吃荔枝,“必欲生致之”,意思是一定要吃新鮮的。荔枝的主要產(chǎn)地在四川、廣州,離當時的首都西安很遠,而荔枝又極難儲存,“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寵愛楊貴妃的唐玄宗是怎么做的呢?他“乃置轉(zhuǎn)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也就是說,新鮮的荔枝在四五日之內(nèi),就送到數(shù)千里之外的貴妃面前了。杜牧的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不無諷刺之意。
韓愈為孔子三十八世孫孔戣寫的的《唐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志銘》,也記載了當時皇帝為了吃鮮貨勞民傷財?shù)囊患聝?,寧波出產(chǎn)的海貨送到西安,每年差不多要用到四十三萬六千多個快遞員,可見皇上的喜好會給下層人民帶來多大的辛苦。幸好孔戣是個為百姓著想的好官,他“奏疏罷之”,勸皇上中止了這個行為。
《水滸傳》的一百單八將里楊志,可以稱得上是史上最倒霉的快遞員。他剛出場的時候就挺衰的。當時的道君皇帝,也就是宋徽宗特別喜歡那些奇花異石,各地官員就想盡辦法幫皇帝搜羅,派專業(yè)快遞員給運到京城去,楊志就是那些快遞員中的一個。本來挺靠譜的,誰知道中間倒霉,“押著那花石綱來到黃河里,遭風打翻了船”,只好逃去他處避難。后來幸而得到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書的賞識,做了提轄使,本來前途一片光明,誰知道梁中書又派他送快遞。
這次的貨物是梁中書巴結(jié)自己的老丈人蔡京,為他準備的生日驚喜“生辰綱”,價值十萬貫。由于他為人嚴苛、不知變通,也由于晁蓋等人細密籌劃,太過狡猾,他的運輸團隊慘被忽悠,都吃了蒙汗藥,生辰綱被梁山泊好漢劫掠一空。因為怕蔡京給差評,楊志逃跑了。古代快遞員真難做啊。
由于快遞這一行業(yè)對于時效的要求比較高,古代的交通條件又非常有限,時間全部是由快遞小哥櫛風沐雨、披星戴月地長途奔波、爭分奪秒地趕出來的。但是統(tǒng)治階級可不管,只要你慢了就得“差評”——打板子,快遞員生存艱難??!
據(jù)《明史》記載,明朝末年,邊患四起,朝廷需要用錢,當時的兵科給事中劉懋給崇禎皇帝除了個昏招——把體制內(nèi)的快遞員的數(shù)量減一減,崇禎愉快地同意了。
不久以后,在離京城千里之外的寧夏銀川,有一個叫李自成的快遞員丟掉了工作、失去了收入來源,無力償還之前欠下的債務(wù),被債主告到官府,差點丟了性命。逃出來之后,他殺了債主,揭竿而起,攻城略地,建立了名叫“大順”的新王朝,一度打進北京城,逼死崇禎皇帝,自立為帝。
從驛卒到皇帝,李自成的成名史在很多“草根”出身的皇帝里面也算傳奇。如果早知今日……
崇禎皇帝當年說什么也要先把劉懋打一頓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