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艷琳
(桂林醫(yī)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上映于2016年的《奇幻森林》(TheJungleBook)改編自英國作家吉卜林的同名小說。影片由喬恩·費儒執(zhí)導,講述了年幼的男孩毛克利被黑豹巴希拉發(fā)現(xiàn),并由狼群撫養(yǎng)長大。當憎恨人類的老虎謝利·可汗發(fā)誓要將人類的孩子鏟除后,毛克利不得不面對生活的重大轉變。影片對神秘瑰麗的大自然的展現(xiàn),對森林中不同動物栩栩如生又擬人化的塑造,以及對毛克利種種奇遇的書寫,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奇幻森林》被搬上大銀幕之前,吉卜林出版于19世紀末的這部短篇小說集便早已家喻戶曉。吉卜林于1907年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作家,也被譽為英國當時最好的短篇小說家。而《叢林之書》正是其最受歡迎的短篇作品之一。早在1967年迪士尼便拍攝了根據該小說集改編的動畫片。時隔近50年,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又將其搬上了大銀幕。在電影技術的支撐下,影片將吉卜林筆下的叢林美景與林林總總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出來,再次帶領人們進入了狼孩毛克利所生存的充滿神秘而廣闊的自然界。本文從敘事基調、敘事視角以及隱喻敘事三方面,分析影片《奇幻森林》的敘事策略。
對于一部影片來說,敘事基調不僅是影片故事開展的基礎,也是塑造整部影片風格的關鍵?!镀婊蒙帧返臄⑹戮哂袕驼{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原著,也體現(xiàn)出電影創(chuàng)作者自己的藝術理念和價值立場。
首先,《奇幻森林》色彩明麗,有著濃郁的樂觀和浪漫主義色彩。一方面,通過森林的美景體現(xiàn)。影片向觀眾展示了不同于《獅子王》中非洲草原的景象,叢林成為影片中的主要場景。而叢林在影片中也以不同的姿態(tài)呈現(xiàn)。毛克利生長的這片叢林,樹木茂密,林地上鋪著厚厚的落葉,粗壯的樹根突出地面向四面延展,毛克利可以從容地與小狼們在林中穿梭。而蟒蛇卡奧所在的叢林,則更像熱帶雨林。這里到處都是樹藤,高大的樹木遮天蔽日,粗壯的樹干上遍布斑駁的苔蘚,氤氳的霧氣在林中彌漫?;倚馨汪斁幼〉纳蕉锤浇梢哉f是最具美感的。這里溪水潺潺,各色野花遍布山野,石崖邊有幾小股瀑布飛瀉而下,石崖有眾多蜂巢倒垂而下。不同的叢林景色具有不同的美感,能夠引領觀眾逃離現(xiàn)實生活的喧囂,沉浸在影片的浪漫唯美氛圍中。另一方面,則是通過人物的個性體現(xiàn)。毛克利作為影片的主人公,叢林的生活使他十分愜意。他除了和小狼兄弟們玩耍,就是從黑豹巴希拉那里學習生存技能。毛克利與狼群親如一家,而狼王阿克拉也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有了狼群的保護,毛克利可以說生活得無憂無慮。片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灰熊巴魯,也是樂觀派的代表。巴魯從蟒蛇卡奧的口中將毛克利解救下來,并帶他來到自己的山洞。而作為回報,毛克利幫助巴魯將石崖上的蜂巢弄下來。這樣,巴魯就能得到夢寐以求的美食蜂蜜。巴魯是毛克利的真誠伙伴,他教毛克利唱歌,與毛克利嬉戲,在毛克利出現(xiàn)危險后能挺身而出。巴魯?shù)臉诽炫尚愿窬哂袕姶蟮母腥玖Γ矠橛捌臄⑹峦可狭艘荒辽?/p>
其次,影片對廣袤、神秘叢林的渲染,對毛克利面對各種生存危機的描寫,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吉卜林原作品中的黑暗色調。揭示了毛克利的長大成人將經過艱苦與曲折的蛻變過程。影片的敘事原動力,是毛克利與老虎謝利·可汗之間的矛盾。謝利殺掉了毛克利的人類父親,同時它也被火燒傷臉頰,從此對人類懷恨在心。而當它知道毛克利就是當年自己遺漏的孩子時,恨意再次涌上心頭,它要殺掉毛克利。為了達到目的,它暗算了毛克利的守護者,也就是狼群首領阿克拉。對于毛克利而言,謝利是自己幾乎無法戰(zhàn)勝的存在,但自己的人類父親和狼群父親都被謝利殺害,這使他無法逃避。由此可見,影片敘事的動力與殺戮緊密相連,這就使影片的敘事基調蒙上了一層黑暗色彩。此外,影片中出現(xiàn)的人類廢棄的遺跡班達羅格中的巨型猩猩路易王則是動物中的野心家的代表。路易王擁有無盡的食物和奴仆的服侍,人類在遺跡中散落的物品成為他的專屬寶藏,他在班達羅格一代的叢林中稱王稱霸。但路易王要的不僅是這些,他還想得到人類使用的“紅花”(火)的秘密,這樣一來,他就可以登上食物鏈的頂端,在整個叢林中成為征服者。充滿野心的路易王讓我們看到了叢林中并非一片祥和,表面平靜卻暗流涌動。
從敘事視角上看,電影創(chuàng)作者在《奇幻森林》中兼顧了兒童視角與成人視角。少年毛克利是影片的主人公,影片大部分時間也是以主人公的有限視角來進行敘事的。這樣既為影片增加了懸念感,也使得觀眾更容易從毛克利的視角出發(fā),感同身受地理解人物的生存處境,并更深切地體驗到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同時,不同的動物群體作為主人公的呼應面存在,他們有的作為一種生存的危險,有的是毛克利成長的導師,有的又作為毛克利的保護對象而存在。這種人物關系構成了主人公成長的總環(huán)境,既有一種教育意義,也映射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個體生存的普適法則。從這一點上看,影片又具有明顯的成人視角。
首先,兒童視角?!镀婊蒙帧放c原著相比在情節(jié)上大量簡化,人物關系也相對簡單,更加突出了原作中的兒童視角。影片以兒童的視角出發(fā),集中表現(xiàn)在作為孩子的毛克利頑皮、純真的一面。如旱季時眾多動物都聚到了和平巖邊上的水池來飲水,而毛克利沒有和動物一起,他坐在高處的石頭上,用藤蔓拴住一個果殼來舀水喝,眾多動物包括狼群都對這個“小伎倆”感到新奇,這正是毛克利的淘氣之處。在灰熊巴魯?shù)纳蕉赐猓死弥参镒龀闪恕颁徸印?,并利用藤蔓將自己捆扎好,然后“巴魯—藤蔓—大樹”構成的“塔吊”使毛克利輕松地割下眾多蜂巢,松鼠成為毛克利的信使,而穿山甲成為測量員,在巴魯?shù)呐浜舷?,這個小團隊收獲頗豐。雖然毛克利的“小伎倆”一次又一次獲得了成功,但他也受到了包括狼王阿克拉、黑豹巴希拉的訓斥,但毛克利仍舊樂此不疲。當他用自己的“小伎倆”成功解救困在泥潭中的小象時,巴希拉看到了在這個孩子身上的巨大潛能。影片中的毛克利就像微縮版的人猿泰山,他生活的環(huán)境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孩子完全不同,這種新鮮感極大地吸引了低齡觀眾的注意力。此外,毛克利就地取材利用森林中的物品制造工具,展現(xiàn)了豐富的想象力,這與孩子們的天性有著極大的一致性,符合兒童的審美需求。
其次,成人視角。毛克利生長的叢林與人類生存的社會構成同構關系,叢林中動物的相互關系與人類社會相似。黑豹巴希拉是毛克利的導師,也是毛克利的守護者。毛克利被遺棄在叢林中,是巴希拉發(fā)現(xiàn)他,并將其交給了狼王阿克拉,使毛克利得到了狼群的庇護。而且,巴希拉還訓練毛克利在叢林中生存的技能并教給他關于叢林的知識。如影片開頭就是巴希拉與毛克利在叢林中的追逐,這是毛克利的日常訓練之一。當毛克利辯解說自己只是爬錯了樹時,巴希拉告訴他:“那棵樹上有無花果藤,凡是被匍匐枝纏繞的樹,不是死了,就是快死了。”類似的,當巴希拉與毛克利在叢林中碰到大象時,巴希拉告訴毛克利要對大象謙卑,因為是它們創(chuàng)造了這片森林。當毛克利的生命遭到謝利·可汗的威脅時,巴希拉不顧危險挺身而出,為毛克利的逃生贏得時間。巴希拉在毛克利的成長過程中,充當了一名合格的導師。而老虎謝利·可汗,可以說是影片中最大的反派,他陰險狡詐,是以毛克利的對立面的形式存在的。謝利·可汗殺死了毛克利的人類父親以及狼群父親,同時還要殺掉毛克利。毛克利快樂的成長環(huán)境因老虎的到來而發(fā)生了轉變,毛克利的成長也因老虎的存在而帶有一定的強制性。謝利·可汗利用自己的狡詐,殺掉了頭狼阿克拉,并將狼群的領地據為己有。在毛克利利用野牛的掩護逃過謝利的追捕后,謝利仍然沒有放棄對他的追殺。影片最后,毛克利終于利用人類的智慧殺掉了謝利·可汗,成功復仇。由此可見,影片從成人的視角展現(xiàn)了少年毛克利的成長歷程,他是在與殺父仇人的對抗中,在導師巴希拉與朋友巴魯以及狼群的幫助下,完成了成長中的飛躍。
隱喻是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論此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镀婊蒙帧返碾[喻敘事是極為鮮明的。這使影片超越了傳統(tǒng)動畫影片單一的成長主題敘事,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
首先,善惡隱喻。影片中的謝利·可汗代表著人性中惡的一面。毛克利的父親帶著襁褓中的孩子到叢林中旅行,他對動物并無惡意。但謝利發(fā)現(xiàn)后,對毛克利的父親發(fā)動了攻擊,雖然這個人類手中有“紅花”存在,但謝利還是殘暴地殺死了對方,自己也落得被燙傷的下場。影片在謝利·可汗的設定上,與原著區(qū)別很大。在吉卜林的小說中,老虎謝利·可汗是個瘸子,它走路留下的腳印總是“一邊深,一邊淺”,老虎之所以攻擊人類,也是因為它瘸,速度慢,無法捕捉到獵物。在電影中,這些設定都發(fā)生了變化。老虎謝利·可汗有著健壯的四肢,它甚至因為殘暴的本性而忘記了害怕人類手中的火把,這種超越動物本能的設定,其實是在隱喻人性中的惡。當人性中的惡已經超越道德底線(對火的恐懼),那么這種惡就淪為純粹的惡。謝利殺死毛克利的父親,是一種純粹的殺戮行為,而不是動物為了填飽肚子的覓食行為。與老虎相對的,灰熊巴魯可以說是善的代表。灰熊本是雜食動物,影片中的巴魯則是一個素食主義者,只是吃樹上的漿果和懸崖上流下來的蜂蜜。巴魯從蟒蛇卡奧的口中解救了毛克利,在與毛克利成為真心的朋友后,巴魯參加到了從巨猿路易王手中解救毛克利的行動。在毛克利與謝利·可汗的對峙中,巴魯更是挺身而出,被謝利咬成了重傷。從巴魯?shù)纳砩?,我們可以看到人性中善的一面。影片也將這種善放大,從而使善惡的對比更加鮮明。
其次,生態(tài)隱喻。即,生命平等,尊重與包容。以往的生態(tài)電影,往往是人類感到地球已經危機四伏,不堪重負,如動植物的大量滅絕,氣候日益惡劣,水資源短缺或被污染等,并且這種不斷加劇的危機是跨越國境的,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而在《奇幻森林》中,生態(tài)視角發(fā)生了變化,轉變成了動物的視角。在動物所掌控的叢林中,人類的后代毛克利在巴希拉的訓練下雖然具有一定的生存技能,但與動物(如狼群)相比,仍然屬于“弱勢群體”。而老虎謝利·可汗則是叢林中不折不扣的強者。但老虎的所作所為卻只能用恃強凌弱來形容。影片最后老虎的死亡,也將他所代表的生命不平等的價值觀一同帶進了火中并灰飛煙滅。而影片所歌頌的,無疑是眾多動物在和平巖下有秩序地飲水的平和。無論何種動物,都有其在叢林中生存的權利,任何動物都無法剝奪。由此可見,叢林中的生態(tài)與人類社會構成了一組隱喻,影片從動物的視角反觀人類,呼吁生命平等、尊重與包容等價值觀。
綜上,《奇幻森林》以栩栩如生的畫面向觀眾展現(xiàn)了作家吉卜林所描繪的充滿瑰麗與奇幻色彩的自然界,以及充滿傳奇色彩的主人公毛克利。影片通過敘事基調、敘事視角的恰當選取,將故事內涵隱喻其中,既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著的風格,也賦予了影片新的內涵和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