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摘要】目的 觀察難治性貧血與巨幼細胞性貧血的骨髓形態(tài)檢驗對比。方法 擇取筆者所在醫(yī)院治療難治性貧血的患者40例,設其為研究組;擇取同期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患者40例,設其為對照組。檢驗對比兩組結果。結果 研究組在紅系病態(tài)、粒系病態(tài)以及淋巴樣小巨核的檢驗結果上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骨髓形態(tài)檢驗中,可以通過對比紅系病態(tài)、粒系病態(tài)以及淋巴樣小巨核三項指標來實現對難治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的鑒別。
【關鍵詞】貧血;骨髓形態(tài);檢驗
【中圖分類號】R5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3..02
貧血是臨床常見病,有缺鐵性、地中海性、難治性、巨幼細胞性等若干分型,這些不同性質的貧血疾病在血象與表現上或者存在較大差異,臨床應該借助相應的醫(yī)療設備或診斷技術來實現準確的鑒別,進而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據[1]。本文選擇難治性貧血患者40例與巨幼細胞性貧血患者40例,試對比兩組患者在骨髓形態(tài)檢驗中的不同表現。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治療難治性貧血的患者40例,設其為研究組;擇取同期于筆者所在醫(yī)院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患者40例,設其為對照組。研究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5歲~75歲,平均年齡(50.67±11.29)歲。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6歲~76歲,平均年齡(50.82±11.35)歲。兩組患者就年齡和性別而言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檢驗,檢查時護理人員先為兩組患者進行體位引導,使其保持側臥的體位,隨后在患者的髂骨后上棘處進行穿刺,同時,標記突出的臀上方骨與骶椎兩側,在消毒后使用2%濃度的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固定標記好的部位,使用
20 mL容量的注射器進行穿刺,穿刺方向與骨面垂直,待穿刺到骨髓腔后抽取骨髓標本約0.1~0.2 mL,制成骨髓標本涂片,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骨髓病態(tài)造血狀況,其中:①粒系的觀察標準:雙核、細胞漿和細胞核在發(fā)育上并不均衡、核分葉或是過多或是過少、存在Pelger畸形,等等;②紅系的觀察標準:細胞核為復數個且數量為奇數、核碎裂或畸形核,外周血中可見巨大紅細胞;③巨核系的觀察標準:顯微鏡下可見巨大血小板與淋巴樣的小巨核細胞。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 17.0進行分析。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在紅系病態(tài)、粒系病態(tài)以及淋巴樣小巨核的檢驗結果上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研究組在紅系巨幼變、粒系巨幼變、多核小巨核方面,其檢驗結果則與對照組非常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從細胞形態(tài)學角度來說,難治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存在一些相似之處,如:均有程度不一的全血細胞計數降低表現、骨髓細胞內外鐵水平均比較高、紅細胞平均體積在100fL以上、血常規(guī)檢查中可見涂片上分布有幼紅細胞與幼稚粒細胞、紅系的細胞核與細胞漿在發(fā)育上不平衡、紅系及粒系均出現巨變,等[2]。本文中兩組患者,其骨髓形態(tài)檢驗結果中便體現出了在紅系巨幼變、粒系巨幼變發(fā)生率上的相近表現(P>0.05)。
從結果可以發(fā)現,研究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在紅系病態(tài)、粒系病態(tài)以及淋巴樣小巨核這三個方面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P<0.05),臨床可以通過對骨髓形態(tài)檢驗這三項指標的檢查來鑒別難治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而鑒別的依據,則與難治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的病變機理有關:難治性貧血起病于骨髓造血肝細胞損傷導致的骨髓病態(tài)造血結果、外周血血細胞減少或形態(tài)異常,雖然患者血細胞中的一系或多系發(fā)生巨幼變,但是其主要特征依然是病態(tài)造血,因此難治性貧血患者在粒系病態(tài)、紅系病態(tài)上表現得更加明顯[3]。巨幼細胞性貧血則是因葉酸、維生素B12不足而引發(fā)的血細胞脫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礙,其細胞形態(tài)變化的主要特征是紅系、粒系細胞發(fā)生巨幼改變。雖然難治性貧血也會發(fā)生紅系、粒系細胞的具有改變,但是其發(fā)生原因為骨髓造血干細胞自身的異常,與巨幼細胞性貧血存在機制上的不同。
參考文獻
[1] 劉 琦.難治性貧血與巨幼細胞性貧血的骨髓形態(tài)檢驗對比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18):93-94.
[2] 王玉春,杜 欣.應用 WHO 新分型標準對難治性貧血的重新評估[J].腫瘤防治研究,2011,38(2):214-215.
[3] 馬自梅.巨幼細胞貧血與難治性貧血患者血清LDH檢測結果分析[J].內科,2012,7(5):492-493.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