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北華航天工業(yè)學院文法系 李壽榮
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體要求是十六字方針,即“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十四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要堅持的五個基本原則,它是確保依法治國能夠順利進行并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法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1]這兩個“最”既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偉大意義,又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之間最本質、最密切的聯系?!皼]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同樣,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所以“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盵2]歷史的經驗和現實的實踐告訴我們,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我國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全面依法治國是在黨的全面領導下的依法治國,即黨領導人民群眾科學立法、黨領導各級行政機關嚴格執(zhí)法、黨領導各級司法機關公正司法、黨領導社會各界帶頭守法。
習總書記指出:“黨和法的關系是一個根本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黨興、國家興;處理得不好,則法治衰、黨衰、國家衰。”[3]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是有機統一的,兩者并不矛盾。一方面,堅持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前提和政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這個前提不能動搖也動搖不得,因為只有在依法治國中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法治的社會主義本色,才能實現公平正義,才能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黨必須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要求對社會主義法治進行領導是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和必然要求。黨的一切活動必須要有法有據。黨首先必須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其次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范下領導我國的法治建設,只有這樣,黨的領導才具有合法性,黨的領導才能得到法治的保障。黨的執(zhí)政地位來源于憲法的規(guī)定,黨的執(zhí)政權力來源于憲法的授權,黨的執(zhí)政活動需要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范,黨的執(zhí)政效果需要憲法和法律的保障。所以,黨對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yè)的領導不是自封的,它有憲法依據,因而是依法領導。而且,黨必須接受憲法和法律的監(jiān)督和制約,依法執(zhí)政、依法施政,絕不能具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黨要依據憲法法律、黨章黨紀來管黨,從嚴治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zhí)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于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于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于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盵4]
堅持黨的領導首先要自覺維護黨的權威。維護黨的權威其實就是提高黨在人民群眾中的信任度、認同感和威望,從而維護黨執(zhí)政的生命?!包h的執(zhí)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一個政黨是否能夠長期執(zhí)政,并不取決于它的主觀意愿,而在于人民群眾的認同程度?!盵5]黨的權威來源于人民群眾的認可、擁護和信任,而人民群眾對黨執(zhí)政地位和領導工作的認可、擁護和信任來源于黨的人民性,具體表現為黨為了人民、服務人民、依靠人民,權為民所授、權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早在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就將群眾路線同實事求是和獨立自主一道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形成了黨的群眾路線的權威表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盵6]所以,要“千方百計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7]只有黨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人民才能全心全意擁護黨和愛戴黨。為了保持、完善和提高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覺悟和執(zhí)政能力,黨不僅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而且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保持一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
習近平同志于2014年10月23日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边@條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一條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實事求是的科學之路,否則,法治建設可能會偏離我們的初衷和目標。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fā)展道路,真理都是有條件的,是相對性和絕對性的統一。習總書記引用清代魏源的話說:“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毙欠襁m合腳,只有穿鞋的人知道;中國人需要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只有中國人自己清楚。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國建設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革命和發(fā)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倫敦金融城發(fā)表演講時強調:“道路決定命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找到適合自己條件的道路,才能實現自己的發(fā)展目標?!狈ㄖ谓ㄔO作為服務于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必須適合于經濟基礎,適合本國的國情和實際才能促進經濟和其他事業(yè)的發(fā)展。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頭就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習總書記引用戰(zhàn)國商鞅的話說明了觀時俗、察國本對于治國理政、立法行政的重要性?!盀閲?,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币獔猿址ㄖ谓ㄔO的中國道路,必須要從中國的國情和實際出發(fā),從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際出發(fā)。所以,在法治建設中我們一定要做到:“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8]
當然,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并不是我們要關起門來搞法治,排斥一切外來法治經驗和法治思想。如果是那樣,那將是一條僵化封閉的老路,這是習總書記堅決反對的。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中國的大門從來就是敞開的,我們愿意接受和吸納一切有利于我國發(fā)展的外來經驗和做法,法治建設也是如此?!胺ㄖ问侨祟愇拿鞯闹匾晒唬ㄖ蔚木韬鸵紝τ诟鲊鴩抑卫砗蜕鐣卫砭哂衅毡橐饬x,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yōu)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學習借鑒不等于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盤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9]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和推動社會進步的積極力量。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中國建設所取得的成就是人民的成就。中國共產黨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始終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黨在各項事業(yè)中始終堅持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得到群眾的熱烈擁護,黨的執(zhí)政地位才能穩(wěn)如磐石。習近平總書記恪守“以民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不動搖,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最高位置。
為人民服務是由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是共產黨人革命和建設的目的和宗旨。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盵10]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開篇就提到:“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盵11]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毛澤東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12] “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1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堅持和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還要求我們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自己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并全面支持人民群眾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政治經濟文化等事業(yè)中來,在各項事務中主動發(fā)揮他們的智慧和能力,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地位。
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就要做到:一是全面依法治國為了人民,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依法治國的宗旨,法為民立、法為民謀、法為民想。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確保人民的權利和自由得到徹底而充分地實現。二是全面依法治國要依靠人民,全面支持人民群眾參與我國法治建設的各項事業(yè)當中來。包括人民參與立法、執(zhí)法、司法,人民群眾學法用法、知法守法等法治活動中來?!氨仨毷谷嗣裾J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盵14]三是通過法治確保人民群眾在其他領域和方面的利益和權利,確保人民群眾在其他領域和方面主體地位的實現?!氨仨毐WC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盵15]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參與者和支持者,也是依法治國的維護者和受益者。全面依法治國需要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確保人民的主體地位。
依法治國離不了中國的歷史和國情。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的國家,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儒家思想所倡導的“德主刑輔”、以“仁義”為核心、以“禮儀”為規(guī)范的治心之術就是傳統德治的本質,是約束人行為的根本。歷代統治階級通過以文化德、以禮施教、德法并用、德主刑輔的統治方略,使中華文明維持了兩千多年超穩(wěn)定的封建社會,形成了獨特鮮明、影響深遠的古代中華民族治國理政的思想。習近平同志深諳中國傳統文化和現實國情,實事求是地提出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統一。法律不是萬能的,許多問題法律涉及不到、解決不了,所以需要道德自律來解決;法律也并不是萬善的,其中有很多人為操控的因素,如法律是人制定的,立法者的道德性直接影響法律的道德性;法律也是由人來執(zhí)行的,執(zhí)法者的職業(yè)操守和職業(yè)道德直接決定法律執(zhí)行的善與惡。所以,法律需要道德來完善,法治需要德治來補充。
一個國家的守法程度和法治化水平與這個國家的道德素質和道德水平密切相關,道德水平高,守法程度高,法治化水平也高;反之,道德水平低,守法程度低,法治化水平也低。傳統中國是一個很注重德治的國家,而且與法律相比,道德教化更能說服人心,在治國理政中起著更大的作用。這種德治的傳統在現代人觀念中依然根深蒂固,所以全面依法治國離不了以德治國,并且包括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共同發(fā)展。 “現代國家固然需要強調依法治國,但同時也需要以德治國。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規(guī)范社會成員的行為,而德治則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內在自律意識,從而達到規(guī)范行為的目的。所以,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是一致的。”[16]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fā)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fā)揮法律的規(guī)范作用,又重視發(fā)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yǎng)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盵17]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注重通過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結合來提高國家的治理能力,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重點強調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法律與道德就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誰也離不了誰。法律與道德密切聯系,相互滲透。“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眱烧叨际切袨榈纳鐣?guī)范。法律與道德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法律有效實施有賴于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狈赏ㄟ^規(guī)范外在的行為促進個人內心道德的提升,道德通過規(guī)范內在的心靈指導外在的行為?!胺墒菧世K,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薄皬娜祟惱硇缘慕嵌确治?‘依法治國’本質上所體現的是一種工具理性,它表現為公民對法律和規(guī)則的一種崇拜與服從;‘以德治國’所體現的則是一種價值理性,它表現為公民內在道德修養(yǎng)與自律意識以及對外在規(guī)范與法津的態(tài)度問題?!盵18]“從一種治理理念來講,德治傾向于鼓勵與激發(fā),法治則傾向于強制與懲罰;從一種治理模式來講,德治是一種‘道德-自主’模式,而法治是一種‘被動-服從’模式;從一種治理原則來講,德治是一種‘情感-尊重’原則,法治則是‘理性-馴化’原則; 從其中體現的文化精神來講,德治體現的是自主與自覺精神,而法治體現的是管理和征服的意志?!盵19]所以,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必須兩手抓,“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p>
法治以追求公平正義為核心價值,而公平正義的首要要求和前提就是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是依法治國的程序要求也是實體要求。并不是所有社會的法律都講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過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法律工具來剝削壓迫勞動人民、以法律的形式規(guī)定法律面前不平等的歷史不勝枚舉。《漢穆拉比法典》將古巴比倫人分為三個等級,并給他們規(guī)定了不同的法律權利。我國《周禮》就有“八辟”之制,曹魏以后發(fā)展為“八議”,即八種特殊的人犯罪交由皇帝直接裁決或依法減輕處罰的特權制度。所以,古代社會所謂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只是一種法治的理想或托詞而已,真正落實到現實生活中往往就變成了“刑不上大夫”。法律的性質由社會制度的性質所決定,即使是到了比較民主的資本主義社會,法律也不過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20]我國社會主義社會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它消滅了人剝削人的政治基礎和經濟條件,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由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決定的,它反映了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的性質,確認了人人平等的法律地位并能在實踐中保障和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所以,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特點和基本屬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含義就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所概括的那樣:“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盵2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三層意思:一是任何人的合法權益都應受到法律平等的保護;二是任何人的違法犯罪都要平等地受到法律的制裁;三是任何人都要平等地在法律范圍內活動,沒有人能夠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
習總書記說:“我國是個人情社會,人們的社會聯系廣泛,上下級、親戚朋友、老戰(zhàn)友、老同事、老同學關系比較融洽,逢事喜歡講個熟門熟道,但如果人情介入了法律和權力領域,就會帶來問題,甚至帶來嚴重問題?!盵22]這就告誡我們在依法治國中一定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嚴格地依法辦事,不能受人情、權力、利益等方面的誘惑或干涉。
參考文獻:
[1][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R].2016-7-1.
[3]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6:96.
[4][8][14][15][17][2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2014-10-23.
[5] 胡榮榮.執(zhí)政黨與新社會組織關系研究:基于政黨認同的視角[J].江淮論壇,2010,(06):53.
[6] 李春秋 黃秀紅.為人民服務是黨奮斗的最高價值目標——論毛澤東群眾路線的哲學意蘊[J].紅旗文稿,20114,(03).
[7]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2006-10-11.
[9] 習近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J].求是,2015,(01).
[1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11][12] [13]毛澤東選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1095,1096.
[16] [19]肖琴.法治環(huán)境下“德治”文化的地位、作用及其培育[J].湖南社會科學2016,(02).
[18] 江作軍.“法治”與“德治”:當代理性精神的現實統一[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3).
[2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8.
[22]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