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蘇
日本二戰(zhàn)失敗與牙齒有關
●薩蘇
大阪大學一個叫作瀨村的教授,對于牙齒保健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日本戰(zhàn)敗原因問題提出了新的看法。
日本人的牙齒,自古不佳,最大的毛病是長得里出外進,還有的長得層層疊疊。這種問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曾給日本人帶來極大的麻煩。他們選拔飛行員的時候,一半以上被淘汰的原因竟然是牙齒不齊。牙齒不齊,就無法咬緊氧氣面罩,所以不能當飛行員。
瀨村教授認為這個先天的缺陷制約了日本飛行員的數(shù)量和素質,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空戰(zhàn)敗給盟國。
不過,日本人是天生牙齒不好嗎?
瀨村教授筆鋒一轉,提到日本在二戰(zhàn)戰(zhàn)敗后,有很多遺孤流落在中國,被善良的中國人收養(yǎng),史稱“中國殘留邦人”。這些人在中日建交后陸續(xù)回到日本,而在他們中間,盡管也有一些營養(yǎng)不良的,卻多有一口漂亮的牙齒,比一般日本人整齊得多??梢?,牙齒不齊,并不是種族原因造成的。
經(jīng)過研究兩國人的生活習慣,這位教授茅塞頓開,原來問題在于中國人有個吃肉的時候也吃骨頭的習慣。紅燒排骨、冰糖肘子,這些典型的中國菜都需要“啃骨頭”。即便是到了海外,在飲食上稟性保守的中國人,依然保持著喜歡吃帶骨頭的肉這個習慣。
從醫(yī)學角度看來,事情就很好解釋了。因為小孩兒啃骨頭,可以使牙床受到強烈擠壓,這種擠壓對牙床是一種良性刺激,能夠迫使它充分長開,換牙以后就會長出整齊的牙齒來。同屬日本人的“中國殘留邦人”因為從小隨中國人生活,也養(yǎng)成了“啃骨頭”的習慣,結果也獲得了一口整齊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