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楊
微信的傳播特性分析
劉 楊
微信逐漸普及,它的傳播特色如溝通模式具有特色,具有強大的社交功能等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微信傳播 社交功能 虛擬角色
微信以其獨有的傳播方式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帶給了傳統(tǒng)傳播學新的思考。我們外出游玩時習慣拍照片放到朋友圈上,找朋友聊天時習慣使用微信交流,甚至外出購物也越來越多的使用微信支付,微信已經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社會生活。
(一)豐富的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
當人們在交流時,全部感官都會接受到刺激,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都會起到作用。用戶在使用微信交流時,可以通過文字,也可以通過語音傳達包括情緒、所處環(huán)境等信息,聲音信號有著其突出的自然屬性優(yōu)勢,語音交流時方便、簡單又不影響其他工作。此外微信中豐富的非語言符號也是其一大亮點。微信中有豐富的表情包可供用戶下載,列如兔斯基系列、暴走漫畫系列等等,空前的娛樂性加強了用戶體驗,也可以為受眾帶來更廣闊的語義空間。一個表情所帶來的語義由接收者自己解讀,這種雙方交流中不言而喻的默契增強了聊天的趣味性。
(二)娛樂功能豐富
微信用戶可以通過“微信搖一搖”、“漂流瓶”等豐富的模式和陌生人建立朋友關系,在交友方面有很強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微信中也可以拼手氣搶紅包,傳播者在一對一的對話框中或者是群聊中發(fā)紅包,接受者可以在紅包中獲得隨機數(shù)量的金額;微信運動可以記錄用戶每日的運動量,并可以分享到朋友圈中,也可以直接顯示出用戶在朋友圈中的用戶排名。微信中類似以上的諸多娛樂功能使微信的功能更加多元化,更加具有趣味性,增強了用戶體驗。
(三)傳受雙方建立關系門檻低
互動本質上就是信息的雙向傳播和交流,互動改變了傳統(tǒng)媒體單向傳播信息的方式,受眾不只是被動地接收。[1]微信中有多種互動交友的方式,用戶可以通過微信號、QQ號或者手機號直接添加好友,也可以通過“附近的人”這一功能添加附近的好友,甚至可以通過“漂流瓶”等模式添加天南海北、素未謀面的朋友。新奇的交友方式引起用戶很大的興趣,給用戶帶來了非常“好玩兒”的用戶體驗。規(guī)則簡單、渠道豐富的交友模式近乎零門檻,深受用戶追捧。
(四)微信傳播娛樂性強
在現(xiàn)今忙碌的都市生活中,空前復雜地交織了多種文化因素。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認為:當今社會是一個“娛樂之城”,在這里,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xiàn),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微信的傳播成為了娛樂文化重要的搖籃。[2]無論是用戶在朋友圈直接發(fā)布信息,還是將外部網絡的內容分享到對話窗或者是朋友圈,其內容都有很強的娛樂性,這使用戶體驗達到非常愉悅的狀態(tài)。
這一節(jié)主要描述朋友圈的強大功能。朋友圈是微信中類似社交網站的一大重要功能,用戶能夠在朋友中隨意發(fā)布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內容包括圖片、文字或者小視頻,也可以轉發(fā)外部網站的鏈接內容。圈子中的人們不僅僅是資源共享,他們之間已經建立起了一種相互富有粘性的社交關系。人們已經把沒事刷一刷朋友圈,看看朋友們都在做什么當成了一種生活習慣。朋友圈與其他社交網站相比,有三個顯著特色。其一是朋友圈的社交范圍相對較小,其功能與定位是與熟人或存在一定社交關系的人的聯(lián)系、互動和深化。其二是朋友圈傳播范圍相對封閉,僅僅在朋友圈內部傳播。其三朋友圈是典型的“熟人社交圈”,其內容只內在好友之間點贊、評論、或者轉發(fā)。
(一)隱私保護性強,社交安全性高
與QQ等社交軟件不同,微信在隱私保護方面的設計極具獨到之處。用戶在朋友圈中發(fā)布一條信息,比如原創(chuàng)文字、圖片或者視頻,都可以對編碼的受眾人群進行設置,可以選擇朋友圈中“誰可以看”“誰不可以看”以及“提醒誰看”。這些特色功能使得朋友圈有很強的保密性。例如領導和員工之間,員工可以發(fā)布一條對領導表示憤怒的朋友圈,并且將領導屏蔽掉,這樣員工即宣泄了不滿,又沒有影響到和領導的工作關系。
(二)分享性傳播盛行,原創(chuàng)內容可視性高
北京大學傳播學教授楊伯溆在其微博上曾提示了轉發(fā)的意義:“主動轉發(fā)優(yōu)質信息可讓個體覺得自己很有用”“主動展示智慧啟迪別人的評論常常意味著輿論領袖的地位”。微信的朋友圈催生了一種“轉發(fā)分享”的社交趨勢,人們已經習慣于在朋友圈中轉發(fā)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內容來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興趣。微信朋友圈中的原創(chuàng)內容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居多,這符合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圖片和視頻比文字更有表現(xiàn)力和沖擊力的認知。
(三)虛擬角色扮演性與現(xiàn)實角色尋求認同性并存
微信朋友圈作為一種載體,使用者可以在朋友圈中讓人們認識一個自己想塑造成的樣子。在這個圈子中,使用者可以發(fā)布想讓朋友們了解到的信息,有技巧的創(chuàng)作和轉發(fā)內容,塑造一個親友們期待的形象,這種形象有時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樣子,有時又與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狀態(tài)有所差異。例如一個大學生期待家人們認為其符合“在學校認真學習”的形象,那他就時常會在朋友圈中發(fā)布自己在圖書館學習的信息,那么閱讀他朋友圈的人就自然而然的認為他在大學每天以學習為中心,勤奮上進。因此朋友圈的虛擬形象與現(xiàn)實形象并不完全一樣,但又深刻地影響著現(xiàn)實社會的生活。
[1]蘇宏元.網絡傳播學導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2]曹文欣.微信中的人際傳播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5.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基礎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