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開學了,仍有少數(shù)特殊困境的孩子沒法如期上學,政府、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都在想方設法幫助他們重返校園。但這其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和諧聲音,使愛變成傷害,需要警惕。
公開述貧。有的學校為了表示自身公正,采取公開“述貧”方式,確定學生受助等次和金額,迫使貧困生不得不犧牲隱私、自揭傷疤。有的學生不想“哭窮”,情愿放棄獲贈機會;有的學生在“比窮”后放聲大哭。這種資助方式極可能讓自卑者更加自卑,對學生造成“二次傷害”。
亮相媒體。有的部門和公益組織為了呼吁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愛心助學隊伍,往往會對助學情況進行大張旗鼓地宣傳,還讓受助學生面對鏡頭說些感恩的話。他們大多數(shù)人不想曝光自己的隱私,但不說似乎就是不懂感恩,要背負道德評判。有的貧困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對愛心助學產(chǎn)生了排斥。
父母陪會。有的部門在開展助學活動時,不僅要請貧困學生到場,還要求他們的父母也必須參加。一些貧困家長本身有身體障礙,出行不便,到會場費時費力,十分不便。一般的貧困生都會疼惜父母,也不愿別人看到自己父母窮苦、殘障的樣子,此等心理,令人心酸。
擇優(yōu)拒差。一些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設置助學條件比較苛刻,比如,受助對象一定要重點大學,成績差的就拒之門外。有的甚至對外貌也有一定要求,遠遠背離了扶貧濟困的本義,使愛心嚴重變味。
助非所需。有的留守兒童并不貧困,他只是更需要陪伴和關心;有的貧困生并不缺乏書包鉛筆等學習用具,但有的愛心人士僅憑自己的一廂情愿捐助,造成“供”“需”之間嚴重脫節(jié),浪費了社會資源,成為“無效愛心”。
凡此種種,亟須精準助學歸正愛心,讓每一份愛都能恰到好處地“愛來愛往”,授者快樂,受者坦然,真正幫助貧困學子走過人生的泥濘,迎來陽光。
換位思考,尊重孩子?!捌D難困苦玉汝于成”,艱難的成長環(huán)境固然有助于逆境成才,但由此而帶來的自卑心理往往也會對貧困生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政府部門、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都要站在受助者的角度去思考,在活動安排、宣傳報道等環(huán)節(jié)盡量考慮尊重貧困學生和家長的心理,不要讓助學變成他們的另一種心理負擔。在媒體宣傳時,盡量不要讓貧困學生出鏡,如果要出鏡也要盡量采取背影或臉上打馬賽克等保護措施。
部門聯(lián)動,精準助學。當今時代資訊發(fā)達,民政、鄉(xiāng)鎮(zhèn)、銀行各項信用數(shù)據(jù)都已較為完善,教育部門可以牽頭,逐步整合其他部門數(shù)據(jù),建立專門的信用系統(tǒng),涵蓋貧困生家庭信息、留守學生實際需求等情況,作為考察貧困學生的根據(jù),逐步解決助學金等級評定和助非所需等問題。必要時也可以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去采集信息、實地考察,再也不要出現(xiàn)“哭窮”“述貧”等黑色幽默了。
一視同仁,有助無類。貧窮本已造成貧困生的經(jīng)濟地位不平等,如果助學再分等級,成績差的貧困生面臨學業(yè)上喪失信心和經(jīng)濟上陷入困窘的雙重壓力,更容易自暴自棄。因此,必須要糾正助學制度的認知偏差,助學金不是獎學金,要摒棄“精英教育”思想的作祟。同時要糾正助學制度的設計偏差,對困難學子要真正做到應助盡助,“一個都不能少”,而不能片面地以學習成績定對象、論數(shù)額。
助學助心,全面立體。目前,愛心捐助活動較多,金錢、物資的捐獻較之以前也相對豐裕。但對大量貧困學生來說,他們更缺乏的是“溫飽”之后的教育、促進心智成長的機會。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突出問題。社會各界應從重視“助學”變?yōu)樽⒅亍爸摹?,從過去偏重物質(zhì)方面的捐助,轉(zhuǎn)變?yōu)榫?、物質(zhì)雙管齊下,關懷貧困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層面的健康成長。可以引進心理專業(yè)團隊和學業(yè)輔導志愿者隊伍,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提供物質(zhì)和精神雙套餐,延伸助學鏈條,創(chuàng)新助學形式,使社會各界的愛心發(fā)揮最大的效益,從而讓每個學子都能更加從容、更有尊嚴地安坐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