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純真[江蘇省東臺中學, 江蘇 東臺 224200]
少年中國
于死亡中探求活著的意義——我讀余華《活著》
⊙金純真[江蘇省東臺中學, 江蘇 東臺 224200]
在塵世中躑躅,你我或許都曾有一瞬間的迷惘,忽然想拷問自己:我為什么而活著?我活著是為了追逐什么?換言之,你我想探求的正是活著的意義。于是,我再次捧起了那本黑色封皮的《活著》,求索余華先生在文字間隙中暗藏的生存哲學。
余華先生的苦難文學滿是壓抑,記得我上一次流淚還是因為一本屬于青少年的苦難文學著作《青銅葵花》。不同于《活著》,曹文軒筆下的苦難,淚水中飽含溫馨的香,疼痛里有著釋然的淺笑,頗有種苦盡甘來的意味?!痘钪穮s不得不讓福貴變得孤獨,只有讓他處于這種極端的情況下,他才會漸漸地了解活著的意義,才會在親人離世時以坦然的心充當收尸人的角色,才會向死而生。通過命運對福貴的一次次摧毀性打擊,你我才了解了《活著》中的死亡是一劑催化劑,它以殘忍的手段揭示了福貴活著的意義。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報以歌?!备YF的生命長河并不因眾人的離去而停流,即便愈走愈孤獨,成為一條毫無波紋的平行線,他仍似老牛般目空一切,疼痛永遠不能擊倒他。一個人,獨自承擔了無數(shù)辛酸,獨自默默在田埂間勞作,又平靜地細述往事,蒼老而安寧,這何嘗不是一種生存的力量?行文至此,我們不禁疑惑,福貴堅強的理由源自哪里,又是什么支撐他孤獨地活著——既然孤獨,為什么還要存在?
一個孩子孤獨觀日落的背影忽然闖入了我的腦?!行⊥踝印T谶b遠的星球上,有著這么一個沒有背負任何意義的純凈的孩子,他的活著帶給我同樣的疑惑——既然孤獨,為什么還要存在?
無疑,小王子與福貴給出的是截然不同的答案,他們的孤獨是不同的狀態(tài)。孤獨,不是文學家創(chuàng)作出來的情愫,不是偶發(fā)的心靈感冒,而是存在于一個人不同時期的無可解決的現(xiàn)實。小王子與福貴的孤獨是分別處在一個人不同時期的兩種現(xiàn)實狀態(tài)。拋開兩本文學著作的歷史背景不談,僅僅關注這兩個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答案。小王子給出的回答很明確,我們需要通過“馴化”和他人建立聯(lián)系。什么是“馴化”?用狐貍的話說,那就是用心去看去做的事情,是建立聯(lián)系的過程,是讓意義發(fā)生的過程。馴化中我們與世界發(fā)生聯(lián)系,心靈會有牽絆,世界對于我們的生存具有意義,我們的生存對于世界也具有意義。
再反觀垂垂老矣的福貴,他的孤獨是經(jīng)歷一切苦難后的滄桑。余華先生讓其品嘗生與死的苦澀果實,讓其與世界建立聯(lián)系,再一次次摧毀,讓其明白即便孤獨仍要遠行的生存哲學。福貴堅強的理由正是福貴活著的意義。余華先生早已給出一句精練的回答:“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备YF曾坐享父母給予他的萬貫家財、無數(shù)榮耀,可當一切如塵埃般散去,福貴仍然活著——他了解到物質(zhì)不是他活著的意義。福貴曾擁有愛他如命的父母,雖然他將家產(chǎn)揮霍一空,父母卻從未棄之不顧,仍然堅持收拾殘局。可當父母撒手人寰,家庭支離破碎時,福貴仍然活著——他了解到親情的牽絆不是他活著的意義。福貴曾有一雙可愛的子女,他們都有著質(zhì)樸的孝念。鳳霞的人生坎坷不平,可她的每一個舉動都飽含著乖巧與懂事。有慶短暫的人生里,順從、聽話幾乎成為他的關鍵詞。可當有慶、鳳霞逐一離去,美滿的生活如鏡花水月一樣消逝時,福貴仍然活著——他了解到子女不是他活著的意義。福貴曾擁有一份過命的交情,春生和他一起扛過炮,打過仗,同生共死??僧敶荷搽x開人世,朋友永不再見,福貴仍活著——他了解到友情不是他活著的意義。福貴曾有不共戴天、奪家殺父的仇人,龍二步步為營,陽謀暗謀,使他一家淪落??僧旪埗K于離世,福貴仍活著——他了解到復仇的執(zhí)念不是他活著的意義。福貴曾有一人愛他如生命,家珍為他付出了青春年華,任勞任怨,這份愛情可貴可嘆??僧敿艺渑P倒病床再不能起時,福貴仍活著——他了解到愛人不是他活著的意義。福貴曾經(jīng)的一線希望苦根兒,也終于如幻滅的泡沫般一觸即破,這唯一的寄托也不是福貴活著的意義。福貴的活著就是純粹的活,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活?!都t樓夢》中,寶玉“只愿這會子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來,你們瞧見了,然后連皮帶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再化成一股煙,一陣大風,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時散了,這才好”;《活著》中,福貴生命里的人恰都似一股煙、一股灰,一吹就登時散去了,只留得福貴一人嘗這碗“活著”的苦酒。林清玄曾說:“在煙中騰云過了,在雨里行走過了,什么都過了,還能如何?”這說的大概就是福貴活著的理由。這種生存哲學讓我想到了《圣經(jīng)》里的《約伯記》。約伯本是虔誠善良的基督教徒,有著令人艷羨的家庭、甜蜜的生活和使人尊敬的社會地位,然而撒旦為了挑戰(zhàn)他,讓上帝把他變得一無所有。在遭遇了生活的痛擊之后,他迷惘、困惑而痛苦,不明白為何虔誠帶來的卻是倥傯與惡果,因此去向上帝挑戰(zhàn)。令人奇怪的是,上帝并不打算直接解惑抑或是接受他的質(zhì)問,而是帶他領略自然之力,交游四海八荒,以萬物生靈顯示神明的偉岸。也許在上帝眼中,我們渺小的指責不值一提,他甚至不必動口就能將我們折服。命運對我們的安排甚至不是刻意捉弄,天地根本無意捉弄你我,而你我只應不怨天尤人也不反抗,這即是對生命本身的敬畏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所言甚是,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并沒有想取回什么報酬。于天地,你的生與死、幸與辛、仁與不仁、高尚與低劣,根本毫無關系,天地只是如春風倏忽吹過,潤了物便盡數(shù)散去,你我的瓜熟蒂落皆為自身因果。命運也從未要求你我順從,活著的意義只在于活著本身。余華先生將生命中無數(shù)的欲念抽去,只剩得福貴煢煢孑立,可這殘忍背后,活著的意義便真真正正地顯露了。我能否認為福貴在與天地的博弈中沒有慘???他坦然接受你我眼中的惡果,最終堅持了自己,忠于人生。他與命運勢均力敵,而命運也從未使他順從屈服。余華曾說:“《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人生而孤獨,死亦孤獨。除了你我自己的活著,其余皆是紅樓一夢。而孤獨地走向未來,向死而生,是福貴的人生最正確的選擇。他不是為了什么目的,也不是有什么牽掛。原來啊,他生存的意義只是純粹地活著,不在乎孤獨與否。他只是想緩緩訴說絕望的不存在。
蘇子瞻告訴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碑斘易x懂福貴的生存哲學,參透余華先生的箴言時,我依舊對自身活著的意義存疑。福貴活著,活在硝煙陣陣的世界。對那個時代,作為少年的我只能從文學作品中略窺一二,終究無法感同身受。我無法泰然地接受天地的仁與不仁,無法似莊子鼓盆而歌。我沒有經(jīng)歷過痛苦,沒有經(jīng)歷過死亡帶來的分離,沒有經(jīng)歷過時代的摧殘,我只能揣測每個深夜里那個生活不易的老人悲痛的心。也許等到我長大了,等到我在深夜里痛哭過,等到我不止一次覺得人生艱難、活著不易,等到我一次次被摧毀,還能夠微笑著面對世界,平靜訴說過往,我將知道有一種力量在支撐著我,那就是活著的力量。那么,我活著的意義,是不是微笑著等待風暴,微笑著打磨自己,微笑著向死而生,微笑著裝備這種堅不可摧的“活著”的力量呢?
可是,就拿福貴來講,未知死,焉知生?史鐵生說:“死是一件無須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庇谒劳鲋校也拍馨l(fā)現(xiàn)活著的意義——換言之,向死而生。生命是最具有張力的存在,一如它是極痛與極美的結(jié)合。向死而生,如福貴一般,大概是讓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即使會死,也要帶著信仰向前進。擁抱“向死而生”的觀念的你我,生命成了虛無上開出的花朵,生存成了詩意的所在。不同于福貴的“活著”,自我闡明的向死而生,能在虛無寂寥中開辟出生命的道路,能在茫茫夜空里綻出生命的星辰?!痘钪分猩喜∷赖谋救?,是福貴于死亡中探索活著的意義的慘痛助力。而書海中對于生老病死的細述,是你我于死亡中探索活著的意義的翅膀。
我快速掃過幾頁,又重新翻至《活著》的序言。余華先生如是說:“活著在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人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著的?!贝丝?,我如是說:“活著沒有什么意義,活著是為了尋找意義。”
作 者:金純真,江蘇省東臺中學在讀中學生,星光文學社成員,曾榮獲蘇教國際杯作文大賽二等獎。
編 輯:趙 斌 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