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徐特立:我也是個普通百姓,不要遠(yuǎn)送
王 剛
他是毛澤東的老師,毛澤東曾稱贊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周恩來稱贊他是“人民之光,我黨之榮”;黨中央評價他“對自己是學(xué)而不厭,對別人是誨人不倦”。這個人就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教育家徐特立(1877—1968)。
徐特立
適值徐特立140周年誕辰之際,回憶他鮮為人知的往事,以此緬懷這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
勤儉節(jié)約新中國成立后,徐特立住在北京,雖然物質(zhì)條件好了,但是他依舊保持著勤儉節(jié)約的作風(fēng)。他常對親屬說,生活上的簡樸,不僅可以省下錢來用于公共事業(yè),更重要的是不脫離群眾,鍛煉人的革命意志,培養(yǎng)人的高貴品質(zhì)。他的衣被鞋帽都是從延安時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補,他就堅持不換新的。后來,他總算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雙皮鞋,平時也不穿,只是因為要經(jīng)常出席一些重要宴會和參加外事活動的需要。
徐特立在飲食上也十分簡單,一直愛吃五谷雜糧和蔬菜。開始,他和中央宣傳部的部分工作人員住在一起,房子很舊,也較擁擠,孫輩回家只能睡在辦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組織上要給他蓋幾間房子。他幾次表示不同意,說等將來生產(chǎn)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慮。后來經(jīng)過多次勸說,并將修建費減去了二分之一,他才勉強同意。徐特立住在香山時,很少一個人坐小車。他跟警衛(wèi)員算過一筆賬:汽車、汽油是用實物或黃金從國外進(jìn)口的,從香山到城里,來回幾趟就把一個中農(nóng)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來進(jìn)城居住了,他還常常以步代車,保持了優(yōu)良傳統(tǒng)。
不坐轎子徐特立的故鄉(xiāng)是湖南長沙縣五美山。1956年6月,一個喜訊傳遍山?jīng)_:“徐二爺(指徐特立)要回鄉(xiāng)啦!”那時,公路還只通到江背,從江背到五美要走20里山路。鄉(xiāng)親們說,徐二爺就要滿80歲了,不能讓他老人家爬山越嶺,我們要用轎子接他回來。
這天清早,20多個鄉(xiāng)社干部抬著“馬轎”(當(dāng)?shù)氐囊环N簡易轎子),來到江背迎候。8點多鐘,汽車來了。徐特立身穿褪色的灰卡其布制服,腳踏平底布鞋,滿臉含笑,向鄉(xiāng)親們招手致意。當(dāng)?shù)馗刹堪艳I子抬到他身邊時,他卻連連搖頭說:“不坐,不坐!安步當(dāng)車?!编l(xiāng)親們再三勸說,他執(zhí)意不坐,拎起手杖,只管朝著通向五美山的羊腸小道大步走去。一輛空轎只好跟在他的身后。途中,陪同的干部擔(dān)心徐特立受累,幾次勸他坐轎,徐特立總是說:“過去二萬五千里長征都走過來了,這一二十里山路算么子!”徐特立返回長沙市時,仍堅持步行。走到復(fù)水橋時,他轉(zhuǎn)身向鄉(xiāng)親們招手說:“大家都回去,莫耽誤了工夫。我也是個普通的老百姓,不要遠(yuǎn)送?!?/p>
“逃跑”過壽1957年2月1日是徐特立的80大壽,壽日前一個月,朱德提出要為徐特立慶80大壽,徐特立堅決不同意。朱老總堅持一定要做。徐特立沒了辦法,三十六計走為上,于是在壽辰的前兩天偕夫人和兒媳徐乾乘火車,離開北京到了湖南長沙,準(zhǔn)備出席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
長沙是他的學(xué)生最集中的地方,得知恩師到來,他的學(xué)生們紛紛前來探望,一時間擠滿了一屋子人。除了和徐特立親切交談之外,還有人在竊竊私語商量什么。其中一位口快地提出:“我們明天給您祝壽!” 徐特立婉言謝絕了,說:“去年全國遭受嚴(yán)重的水旱災(zāi)害,人民生活還很困難,中央正大力提倡增產(chǎn)節(jié)約,勤儉建國,我們怎可為了個人的生日,浪費人民的財物呢?”并說自己的生日已經(jīng)過去了。在場的人都說他們記得清清楚楚,莫想瞞過。徐特立后悔莫及——躲壽不該躲到長沙來。于是趕緊買票,連夜上了去桂林的火車。
途中他的兒媳徐乾到餐車上想給徐特立做一碗長壽面,算是祝壽。乘務(wù)人員得知后,很快就做了一桌簡單的飯菜以示祝賀。徐特立從北京“逃”到長沙,最后在火車上過了一個“逃跑”的80大壽,給人們留下了美談。
當(dāng)官不忘種田人1958年11月,徐特立風(fēng)塵仆仆再返故園五美。這時,村里的老人都住進(jìn)了公社新辦的敬老院。徐特立驅(qū)車前去探望,當(dāng)看到他少年時代扒柴、看牛的伙伴陳三爺?shù)壤先藭r,就親切地噓寒問暖:“聽說鄉(xiāng)下糧食畝產(chǎn)萬斤,是真的嗎?”老人們你望我,我望你,過了一陣,陳三爺才悄聲說:“吹牛皮!”徐特立說:“是的啦!我在家里時,一畝田才扮(打)三四百斤谷。如今兩季能過千斤就了不起啦?!蓖A送?,他又問道:“你們一年多少口糧?”有人回答說:“300斤。”徐特立再問:“少了怎么辦?”有人答道:“紅薯瓜菜代?!毙焯亓櫰鹈碱^,半晌沒有做聲。他慢慢走到床前,看到床上都墊著篾席,又自言自語地說:“都是年過花甲的人啦,這怎么能睡?”
回到長沙后,第二天他就派人買了50床草席、50套臉盆和毛巾送到五美敬老院。老人們接到這些東西,激動地說:“徐二爺是當(dāng)官不忘種田人?!?/p>
“糟糠之妻不下堂”徐特立和他的夫人是結(jié)發(fā)夫妻,也是白頭到老的革命伴侶。早在1905年,28歲的徐特立就離開家鄉(xiāng),到長沙求學(xué),以后又在長沙辦學(xué)。這期間徐夫人一直留在鄉(xiāng)下操持家務(wù)。1919年至1924年,徐特立赴法勤工儉學(xué),兩人遠(yuǎn)別達(dá)5年之久。1927年大革命失敗,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離開長沙,為革命奔走,他們天各一方,不通音訊,一別10年,卻都忠實地等待著對方。直到1937年,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徐特立作為中共代表、十八集團(tuán)軍高級參議來到長沙,才與他的夫人團(tuán)聚。
1940年,徐特立從湖南回延安擔(dān)任自然科學(xué)院院長,而他的夫人仍在湖南老家,撫養(yǎng)不到一歲的小孫女?;氐窖影埠螅焯亓⒃诮o即將重返重慶的董老(必武)寫了一首詩,詩中寫道:“妻老孫孤弱,長沙有我家。寄書長不達(dá),傳說被搜查。報國何年邁,思鄉(xiāng)覺路賒。尺書望傳寄,藉以慰天涯?!?/p>
就這樣,從大革命失敗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多年來,徐特立雖和夫人異地分居,甚至長期音訊全無,但他即使是留學(xué)在外,受到資產(chǎn)階級“個性解放”浪潮沖擊的時候,對夫人始終是“患難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一直保持著堅貞、淳樸的愛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徐特立派人把夫人接來北京與自己一塊生活。這時他的夫人已經(jīng)71歲了,又是小腳,而徐特立早已名揚四海,成為德高望重的高級干部了。徐特立經(jīng)常對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你們對我的生活不要特殊照顧,可一定要在生活上照顧好老太太。她是家庭婦女,沒有文化,容易有自卑感,不要叫她有思想負(fù)擔(dān)?!笨磻驎r,他牽著夫人一起走;外出做客,他拉著夫人坐在自己身邊;到外地參觀,有機會就帶著夫人一起去。1960年徐夫人逝世后,徐特立一直把他與夫人的合影照片裝在隨身口袋里,走到哪里帶到哪里,以致照片中間留下一條深深的折痕。
朱德、康克清夫婦在《徐特立同志七旬一大壽》詩中曾寫道:“言為爾訓(xùn)身為則,群有師尊黨有光。現(xiàn)代圣人稱頌久,德高望重公堪當(dāng)?!笨芍^中肯。
(責(zé)任編輯:葉筱)
(郵箱:wind.01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