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中
看驢皮影:記憶深處的時髦范兒
張國中
筆者小時候,聽到一個謎語:“遠(yuǎn)看像座城,近看破布蒙,里邊一群嚎喪鬼,外邊一群糊涂蟲。”謎底就是唱驢皮影。那年代,農(nóng)村很少有熱鬧看,除了春節(jié)那當(dāng)兒看秧歌,唱落子(評?。?,偶然還來過說大鼓書的(樂亭大鼓),最普遍、最時髦的就是看驢皮影戲了。
驢皮影戲,又稱驢皮影或皮影,是河北灤南縣民間地方劇種之一,史稱灤州皮影,今又稱樂亭皮影、冀東皮影或唐山皮影。驢皮影,顧名思義,就是采用驢、羊皮革為主,制作而成的皮影人物道具等。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戲曲中的人物,一邊用當(dāng)?shù)亓餍谐磺{(diào),配合著音樂管弦伴奏。驢皮影最早誕生于兩千多年前的西漢,發(fā)祥于中國陜西,成熟于唐宋時代的陜西、山西和河北等地,極盛于清代的河北。
唱驢皮影首先得選址搭臺子,臺子上面的臺帳、幕布由驢皮影戲團攜帶,臺基是用椽子和壽板(厚木板)搭成。每個驢皮影戲團至少由5人組成。演唱驢皮影必須得4個主角:第一個是掌上線的,他負(fù)責(zé)鼓板和鑼镲;第二個是掌下線的,負(fù)責(zé)操縱驢皮影人兒,整理“戳子”(驢皮影身子)和挑選“頭查”(驢皮影頭像);第三個是頂燈的,也叫貼線的,負(fù)責(zé)操縱皮影人、燈具和掀影卷等;第四個是拉四弦的,大多是盲人,負(fù)責(zé)打鼓和吹喇叭。這4個主角,缺一個都不行。
“戳子”和“頭查”里學(xué)問多多,比如戳子,有背靠的(就是背插四面小旗)、官袍服、英雄衫……“頭查”有文、武生巾,軟、硬羅帽,帥盔、扎巾、官帽等等,驢皮影人的服裝基本和戲劇里的服裝差不多,按照人物的角色,穿著各式各樣。
演驢皮影,與其他戲劇舞臺上的人物坐念唱打基本一樣,也有上場詩。如,金殿朝臣的上場詩是:“殿上袞衣明日月,硯中旗影動龍蛇;從橫禮樂三千字,獨對丹墀日未斜?!痹獛浬龓ぴ娛牵骸按髮⒛险髂憵夂溃鼨M秋水雁翎刀;風(fēng)吹鼉骨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丞相上場詩是:“三公府調(diào)和鼎鼐,宰相家燮理陰陽?!钡┙巧蠄鲈娸^多,如青衣旦是:“驚心最怕枝頭鳥,愁悵懶觀墻外花?!薄耙魂圍L風(fēng)情渺渺,半窗明月影遲遲。”花旦:“東邊日頭西邊雨,莫道無情卻有情?!薄帮L(fēng)吹杏蕊飄飄舞,雨打桃花片片沉?!辈实骸皰伌u引玉琢成器,吹簫引鳳候乘龍?!边@些詩句有的雄渾、豪放,有的婉約、清麗,給人一種精神享受。
驢皮影共有5種唱腔,即小、大、生、髯、丑。旦角唱“小”;奸面和黑臉(凈)唱“大”;白臉和紅臉年輕的唱“生”;紅臉、白臉有胡須的和老旦唱“髯”;爛眼邊唱“丑”。驢皮影有“大難哭,小難笑”之說。就是唱凈(大)悲的腔調(diào)不好唱;唱旦角(?。┬Φ那徽{(diào)不好唱。唱腔的句式一般以七言為多,分上下句,下句押韻,像七言詩的絕句。也有“三趕七”唱法,都是對句,三個字,四個字,五個字,六個字,七個字,然后甩腔拉韻。還有一種“硬唱”,每句五個字,分上下句,押韻,像數(shù)來寶似的。不管哪種唱腔,都是將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及結(jié)尾敘述給觀眾,讓人聽后明白。
鄉(xiāng)下演驢皮影,分“會影”和“院影”兩種。一臺會影演四晚,是由村集體負(fù)擔(dān),演出在村子開闊的場地舉行,影臺一般搭在學(xué)校操場或場院,對農(nóng)業(yè)豐收、重要節(jié)日表示慶賀,讓村民一飽眼福。院影講究頗多,一臺院影演三晚,皮影戲臺必須搭在還愿者的大門口或者院子里。驢皮影的窗戶(屏幕)要面對還愿者的門窗。院子里還要圍上神棚,里邊供奉神仙牌位。每天晚上東家要作揖磕頭,燒香上供。演出的第二天,還要待客收禮,親戚朋友都來上門祝賀。這天上午,還要“唱亮影”。唱亮影就是白天支上影窗戶(屏幕),敲鑼、打鼓、吹喇叭,拿線的(操縱皮影人的人)選好一組神仙“頭查”,在影窗戶上(屏幕)擺弄一陣子,影匠用本功嗓子(不掐脖子)齊唱“天官賜?!保硎窘由裼?,接喜迎財,消災(zāi)祛禍。折騰一陣之后,東家開始收禮金,開席待客,宴請親朋。
那時候,秋收一過,一直到來年春天,農(nóng)村活躍著好多驢皮影戲團,有時一開演就是十天半個月。張家演完李家演,從這個村攆到那個村,經(jīng)常追著看。有的影卷較長,就像現(xiàn)在的電視連續(xù)劇一樣,如《燕飛女俠》《紅娘女俠》等,一部影卷40多本書,能連續(xù)演個把月。
每天晚上驢皮影開演前,“咚咚鏘鏘”地響起鑼鼓,這遍鑼鼓叫“開通(
四聲)”,鑼鼓镲一停,支起影窗戶(屏幕)。四弦一拉,鼓板一敲,就是“叫板”,表示馬上要開始演出了。
皮影臺跟前,仰著脖子看驢皮影的都是些“勺兒蛋子”(十幾歲的男孩),成年人、老人和婦女離影臺距離較遠(yuǎn),有的從家里搬來板凳、椅子、簍子等坐著看。臺跟前人群特別擁擠,有時還起哄。大人們一般喜歡看“穩(wěn)出子”(文戲),主要是聽唱。四弦伴奏,有板有眼。有的悲觀內(nèi)容能把心軟的人唱出眼淚來。小孩子喜歡看“殺仗”(武打)。兩人對陣,刀槍相碰,臺里一敲木板,發(fā)出“叮當(dāng)”響聲,猶如真的一樣。倆影人上場對殺,也分幾個回合,然后勝者回馬一刀或一槍,殺死對方,拿線的手疾眼快,換上“血查子”,頂燈的影匠一吹燈,“呼啦”一閃,十分精彩,看著特別過癮。再就是愛看丑角一類的“小矬子”和“大爪子”,他們上場出怪態(tài),逗樂子,惹得臺下捧腹大笑。
驢皮影的人物一出場,就會告訴你是良善還是兇惡,是好人還是壞人。例如《保龍山》中的沈恒威,《千里駒》中的劉瑾,《兩狼山》中的潘仁美,《珍珠塔》中的嚴(yán)嵩等,一看臉譜就知道是大眼奸臣。驢皮影里的丑角和戲曲中的丑角角色相同,俗稱之為“爛眼邊兒”,這種臉譜不好區(qū)分好壞,像《升官記》中的徐九經(jīng),《審誥命》中的唐成,《卷席筒》中的蒼娃,臉譜都是白鼻梁兒,爛眼邊兒,但他們都是好人。最難區(qū)分的就是旦角,只有聽懂驢皮影戲,看懂戲里內(nèi)容的,才能區(qū)分出好壞,不然,就像魯迅幼年看社戲一樣,紅的進(jìn)去,綠的出來,湊熱鬧而矣。
40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F(xiàn)在,鄉(xiāng)下演驢皮影已經(jīng)基本絕跡,驢皮影被電影、電視取而代之。年輕人基本不喜歡看驢皮影,也聽不懂唱腔,看不懂劇情。這一民間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戲曲正在被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科技所淹沒。
(責(zé)任編輯:楚文)
(郵箱:zhouwenji03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