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容識+蓋君悅
【摘 要】投資和投機極其難以區(qū)分和把握,尤其在證券市場中,股票只要交易的多了,心性就很難定下來,巴菲特和芒格式高尚而優(yōu)雅的、純粹的投資心境就難以形成,更別提做到寧靜致遠。
【關鍵詞】價值投資;巴菲特;長遠利益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鏈說過:“中國股市從某些方面來看就是一個賭場?!惫墒惺琴€場我們?yōu)楹芜€要進入?貌似賭場的股市里還有沒有真理?有沒有一條正路能成功穿越這個邪門?我們的答案將是非常的肯定,就是恢復股市的本來面目。政府設置證券交易所的初衷——價值投資,是把錢匯聚到優(yōu)良的企業(yè),讓企業(yè)產生利潤使投資者得到回報。如果我們真是投資者,加上“價值”二字都多余。通往彼岸的航線不知有幾條,攀上峰頂?shù)穆芬苍S會很多,但巴老先生終生實踐的價值投資航線絕對能到達。
中國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和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經濟快速獲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特別在十九大后,中國經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 2020年后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人均GDP和居民收入又都將翻番。在這一百舸爭流的改革奮進大潮中,屆時世界級的企業(yè)將不斷在中國誕生。我們也將拓展心胸、睜大眼睛,充分發(fā)揮巴菲特式價值投資的智慧,找出并持有這些偉大企業(yè)。
投資區(qū)別于其他生意模式的特別意義就在于復利,或是滾雪球式的發(fā)展,找到夠厚的雪,找到夠長的山坡就行了。巴菲特在一次富豪度假會議演講上提了兩個問題:一是你的錢準備在股市上投資多少時間?二是你想在股市上每年賺多少錢?
我們的投資就是圍繞復利來經營運作的,按復利20%計算,10萬元變成1000萬元需要耐得住相當長時間的寂寞,大約24年;但當?shù)谝粋€1000萬元實現(xiàn)時,賺取第二個1000萬元則區(qū)區(qū)僅需4年多,100萬元變1億元也是如此。4年就能賺1000萬元或1億元這就是復利的魅力,這將徹底改變一個人一個家族的物質命運。投資中斷或減持,尤其是前期都如將種子當做口糧,收獲季節(jié)時將令人惋惜,應及早看清其本質。我們經過6年多,不斷學習和踐行巴菲特老人家的投資方法和意趣,也獲得了翻兩番的絕對收益,更重要的是驗證了這種價值投資方法的有效性。
而對我們普羅大眾而言,你身邊的親人就是華爾街,投資永遠是一項孤獨乏味的事情,同時也是一項高危的職業(yè),人性最大的弱點之一就是跟隨大眾盲從,也就是科學術語中的“羊群效應”。我的家人在2011年5月就購買了30萬元興業(yè)銀行股票到現(xiàn)在都沒有賣,現(xiàn)在已經增值到110多萬元。后來我們家里又賣了兩套房子,加上以前做企業(yè)的資金,都投入到他們評估的所謂好企業(yè)中,如貴州茅臺、五糧液、格力電器等,每只重倉股票平均持股5年以上,現(xiàn)在累計資產是原來的3倍多。
價值投資雖好,要想有很深的造詣,難點在哪里?在這里要求我們懂得如何去為公司估值,只有正確的為企業(yè)估值我們才能知道公司到底便不便宜。而公司的絕對估值是一個綜合各種信息的辯證思考過程,讀懂一個企業(yè)是一個艱辛的過程,遠非價格上比較一下,或者根據(jù)價格與價值這一簡化思維工具就能得到。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當我們賴以生存的過度簡化的思維模式失效時,我們的大腦不是去進行艱苦的客觀的企業(yè)價值研究,而是避重就輕的選擇另一條捷徑——看看K線表畫畫曲線找找趨勢、聽聽專家的說法、打聽下小道消息、簡單的看一下PE或類似企業(yè)的價格對比,并假裝騙自己他們的說法就是有效的,并以此做出了莽撞的投資決定,然后祈求上帝讓自己所買的股票快點兒漲。
當然,這種建立在失效的思維定勢之上莽撞的投資決定,肯定不會給你帶來確定感和美感,面對市場上爆炸的信息患得患失,飄忽不定,內心充滿了疑惑,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仍有自知之明的人只是拿出“丟了也毫不心疼的錢”來碰碰運氣,玩一下而已;這種情況仍敢于大筆投資的就成為了純粹的賭徒,其結局不言自明。炒股者向來是70%虧損,20%不贏不虧,10%盈利。而類似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者長久來看虧損者幾乎沒有。
我們認為,世間的大多事物:快即是慢,慢即是快,在股市中也不例外。以前,看到這句話,很多人總感覺不太理解,或者說理解不深刻。下面看看我們的分析,里面有一個形象的公式,很好地闡述了“快即是慢,慢即是快”的內涵。
在股市中什么叫快?簡單來說,那當然是能在短時間內翻番或翻幾番,那肯定叫快了。那什么又是慢呢?這里的慢,不是一般字意的慢,有穩(wěn)中求勝的意思,也就是在確定性較高的標的上,穩(wěn)穩(wěn)地贏取你能贏取的利潤。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兩個算術式:
算術式一:
2×0.7×1.5×0.6×1.4×0.8=?
這個算術式的意思是:某人在第一年本金漲至2倍,賺了100%;但第二年光景不好,跌去30%。幸虧第三年又是好光景,漲至1.5倍,第四年又跌去40%,第五年又大漲40%,第六年跌去20%。從表面來看,這個人的確不算差,6年內經常把握機會,獲得大贏小輸。但最終來看,他的收益是多少呢?1.411倍,也就是說,6年內他的本金只增長了41.1%。
當然,相對于90%都虧損的散戶來說,這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了。然而大家想想,我們散戶又有多少能做到大贏少輸呢?由于有落袋為安和死套不跑的心理,也就是說,這個算術式式極有可能是這樣:1.3×0.5×1.2×0.7×1.4×0.8=0.611,6年后本金只剩下61.1%了。這是大部分散戶的真實寫照,想快但卻不能真正快起來,快即是慢!再算上通貨膨脹的每年約3%,6年后這個股民手中的錢的購買力只剩下原來的一半左右。
算術式二:
1.30×0.9×1.4×1.3×1.2×1.1=?
這個算術式的意思是:某人在第一年本金漲至1.3倍,賺了30%;但第二年光景不好,跌去10%。第三年還算好光景,漲至1.4倍,第四年穩(wěn)賺30%,第五年小漲20%,第六年小漲10%。從表面來看,這個人的成績平淡無奇,6年內不管好壞年景,僅獲小贏,但幾乎未輸。那么6年來他的收益是多少呢?2.81倍,也就是說,6年內他的本金增長了180.1%。如此來說,如果能在較高的確定性下取得小賺不輸?shù)某煽?,積少成多,竟然取得了不錯的結果??磥砺词强欤嫦啻蟀滓稽c不假。
這兩個算術式再進一步演化一下會不會是這樣一種趨勢。
因為有積少成多的交易摩擦與費用,結果會不會是
演變算術式一:0.99×0.99×0.99×……=-∞
比較優(yōu)秀的企業(yè)每年賺一點錢是很正常的,我們在中低價位買入這家企業(yè)比較長久持有,幾乎沒有交易費用,結果會不會是
演變算術式二:1.01×1.01×1.01×……=+∞
這就顯示了大多數(shù)人掙錢、賠錢的最基本的道理。
從上面的兩個生動的寫照,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投資時,我們應該選取確定性較高的穩(wěn)定成長性標的,長期持有,與企業(yè)一同成長,在“慢即是快”中樂享本金的增長,免去不斷的懊悔與抱怨,免去坐過山車的刺激與擔憂之苦。我們的欲望越少,我們追求的越少,反而容易得到。我們想要一次得到太多的東西,反而會一無所得,所以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吃得太多會消化不良。
我們購買股票時,會和巴菲特一樣把它當成是生意的一部分,對所要購買股票的分析,與買下整個生意時所思考的內容非常相似。一開始會判斷自己能否容易地估計出資產未來5年或更久的收入范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并且處于與其估算底線相對應的合理價格內,就會購買這股票(或生意)。
別讓變化無常的市場行情影響我們的生活吧!更何況世界經濟史顯示,真正的頂級富人大部分是靠長期耐心持有少數(shù)幾家杰出的企業(yè)的股權而而造就的呢!天才般的人自己都說“我用屁股賺錢比腦袋多”。時間是最有價值的資產,耐力勝過腦力。一家不能投資5年,10年的企業(yè),我們10天也別去投。
對于股票的了解的確千差萬別,操作方法也五花八門,股市是個“不講理”的地方,誰也說服不了誰。但巴菲特的方法真的對個人和實體有百利而無害,只不過人們要有耐心對這套方法非常深入研究和實踐,并且悟透耐心長期持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