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萍 鄭玉玲
(1.閩南師范大學 閩南文化研究院,福建 漳州363000;2.閩南師范大學 藝術學院,福建 漳州363000)
漳州哪吒鼓樂儀式表演的田野調(diào)查——以薌城區(qū)正順祖廟、文衡殿為例
楊秋萍鄭玉玲
(1.閩南師范大學 閩南文化研究院,福建 漳州363000;2.閩南師范大學 藝術學院,福建 漳州363000)
大量的田野調(diào)查顯示,漳州哪吒鼓樂是一種古老的儀式吟唱表演,是漳州民間信仰遺存的活化石,其開壇、踏火、咬旗、吟唱等儀式具有濃厚的宗教性和歌唱性,表現(xiàn)出了深厚的閩南文化內(nèi)涵與價值,值得進一步保護與傳承。
哪吒鼓樂;開壇;踏火;吟唱表演
漳州哪吒鼓樂是福建省重要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有著悠久的歷史,融合了閩臺兩地傳統(tǒng)的吟唱和表演成分,包含多元豐富的內(nèi)容,是閩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遺存。本文以漳州薌城區(qū)正順祖廟和文衡殿為例,在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上,試從民俗學、音樂舞蹈學、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對哪吒鼓樂進行調(diào)研分析,從中窺探其文化內(nèi)涵與價值。
在漳州和臺灣民間俗稱的太子爺,就是李哪吒,或稱哪吒太子、中壇元帥。道教以他為護法主將,凡瘟疫泛濫或需要驅(qū)邪消災時,民間都祭拜太子爺以化災解厄。哪吒是佛道不分的神祇,閩南民間許多宮廟都把哪吒當中壇元帥來供奉,流傳到臺灣,香火依然興旺。臺灣臺南有新營太子宮,每年進香人數(shù)多達200萬人次。宮廟的盛行、信仰的流傳和良好的民俗生態(tài)環(huán)境造就了哪吒鼓樂儀式表演的產(chǎn)生與日漸繁盛。
關于漳州哪吒鼓樂的起源并無確切史料記載,在與文衡殿林濟民先生訪談的過程中,他提到,根據(jù)前輩的代代相傳口授,據(jù)說是在明代時期從山西傳入漳州的,取哪吒足踏風火輪蹈火之意,融合了古閩越族原生態(tài)巫術儀式,形成獨具一格的民間信仰文化。下面就漳州哪吒鼓樂儀式表演內(nèi)容分析如下:
漳州市薌城區(qū)正順祖廟主祀廣惠圣王,配祀哪吒、黑虎將軍等神將,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哪吒鼓樂儀式表演。
開壇是漳州哪吒鼓樂儀式表演的前奏,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開壇開鞭儀式
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一晚上,頂田霞社內(nèi)信眾家家戶戶準備紅圓面線作為供品,統(tǒng)一供奉在殿埕的供桌上。開壇儀式一開始,由社內(nèi)德高望重的長者高舉天爐(里面點燃著檀香,用以驅(qū)邪),從廟里到廟外,繞著供桌上的供品走一圈,后面跟著另一位長者手拿柳枝和凈瓶水,對周圍的信眾灑凈水,意為幫助信眾驅(qū)邪避穢,所經(jīng)之處,信眾歡呼聲不斷。當長者舉著天爐從廟外再回到廟里時,法長開始念《開壇咒》,誦讀如下:
祖師為吾敕神鞭 本師為吾敕神鞭 一打神鞭天門開 二打神鞭地戶裂 三打神鞭人長生 四打神鞭鬼神驚 五打三十六員大神將 六打六丁六甲到壇前
誦讀的同時,法長右手執(zhí)鞭,朝左向地下甩六次鞭。接著,哪吒鼓隊隨著手中長柄鼓的節(jié)奏,吟唱六首咒語,營造了驅(qū)邪避穢的肅穆氛圍。
2.調(diào)營安營儀式
調(diào)營儀式旨在調(diào)東、南、西、北、中、外六營天兵天將。(在臺灣,調(diào)營一般只調(diào)五營,沒有外營。)調(diào)營儀式中,六營有各自相對應的神明和不同顏色的營旗,調(diào)各個營頭甩鞭的次數(shù)也不一樣。其調(diào)營儀式簡況詳見表1。
表1:調(diào)營儀式的簡況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外營黑虎將軍統(tǒng)領的軍馬和人數(shù)是最多的,沒有確切的數(shù)字,而數(shù)字十二最大,代表最多,甩十二次鞭由此而來。本文以調(diào)東營為例來介紹調(diào)營儀式。
(1)調(diào)營儀式
在廟門口處,身穿青色營頭服的法長拿著東營青色營旗,左手握旗桿,右手橫著展開旗面,俯身半蹲往前走三步,吸腿。在朝向東邊的方向,角落里放著天爐,法長在朝東的方向開始甩旗,旁邊的哪吒鼓樂響起,吟唱《調(diào)東營咒》。(詳見圖1)
圖1:調(diào)東營咒 (黃高勇提供)
法長右手執(zhí)營旗,揮舞營旗呈“橫8”狀,團旗數(shù)次后,做哪吒造型動作,主力腿半蹲屈膝,動力腿勾腳抬起,右手揚起營旗,左手做哪吒蓮花指的手型動作。(詳見圖2、圖3)兩個主題動作各做兩次。
圖2:調(diào)營動作1(楊秋萍攝)
圖3:調(diào)營動作2(楊秋萍攝)
由此可看出,調(diào)營動作的形態(tài)如屈膝、勾腳,還有哪吒蓮花指的手型動作等,汲取融合了哪吒形態(tài)元素,具有濃厚的宗教氣息。
(2)安營儀式
法長借助梯子把事先準備好的一束香和一面紅色小旗子安插在廟里東邊的屋梁上,表示東營的九千軍馬九萬人已經(jīng)駐扎在廟門口的東邊,同時在地上燒著壽金,意為犒賞安營扎寨的天兵天將。插好小旗子,法長開始甩龍蛇法鞭(長約四米),右手執(zhí)鞭往左方向朝地上甩,甩九次鞭,意為九千軍馬整裝待發(fā)。如此便完成了東營的調(diào)營安營儀式了。以此類推,后面調(diào)南西北中外營也是用以上同樣的方式。
3.做牙祭、飼馬儀式
開壇第二天就是農(nóng)歷四月初二,要做牙祭和飼馬儀式。廟里提前準備好豬肝酒、三牲、青草、清水、黃豆。儀式在上午十一點左右開始,六面營旗豎插于木架上,放置在廟門口,門口的供桌上擺放著三牲和43杯豬肝酒,依然是按照九、八、六、五、三、十二的六營數(shù)字擺成六份(詳見圖4)。龍蛇法鞭和虎爺神像也被請到了供桌上,且虎爺神像口中叼著一片生肉。牙祭儀式一開始,位于供桌兩旁的哪吒鼓隊隊員們開始吟唱哪吒鼓樂,吟唱內(nèi)容涉及廟里所有的神明。殿外殿埕備水桶一個,內(nèi)置水,還有黃豆、青草,一位長者拿著空碗舀水,并放入數(shù)粒黃豆在碗里,另一手抓著一把青草,當哪吒鼓樂吟唱到某位神明的時候,長者就把青草、水和黃豆一并倒在殿埕,直至吟唱完畢,意為犒勞天兵天將的馬匹。到此,做牙祭和飼馬儀式結束。
圖4:豬肝酒(楊秋萍攝)
以上儀式所需的法器有:長柄手鼓、龍蛇法鞭(法繩)、馬鑼,還有官將旗一面、營旗六面等。詳見表2:
表2:儀式表演所用法器的名稱、形態(tài)及用途
由表2可看出,哪吒鼓樂表演儀式需要眾多相關的法器,這些法器具有獨特的宗教儀式功能,在儀式表演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使儀式具有法力的效能,從而呈現(xiàn)出強烈的節(jié)奏感與莊嚴肅穆的宗教氣氛。
頂田霞社正順祖廟在每年的農(nóng)歷十月初九舉行踏火儀式,整個流程是:釘路界→二次調(diào)營→踏火。
1.釘路界儀式
初九上午,要先釘路界以確定避邪保境的范圍。廟管委會準備好木炭,從廟里端出天爐、符等相應的法器,來到社里的東南西北中外六個角落,先用柳枝往相應方位的墻上揮灑凈水驅(qū)邪,再把符貼在墻上。法長拿出官將旗對著墻上的符做揖拜動作,左手握旗桿,右手橫著展開旗面,俯身半蹲往前走三步,吸腿。旁邊另一位長者舉著天爐,并在相對應的方位角落燒金紙。做完釘路界儀式后,大家合力把事先準備好的木炭倒在殿埕,用天然氣點著木炭,六面營旗安插到社里六個角落,并把廟里的眾神像請到廟外安頓坐鎮(zhèn),以擋住外來的不干凈的東西。
2.二次調(diào)營儀式
到了晚上,要進行二次調(diào)營儀式。法長和哪吒鼓隊隊員先拜神像,向神明說明踏火儀式以及信眾祈求平安的心愿。眾隊員及要參加踏火儀式的信眾找法長拿一些符放在身上,以保過火時平安。一切準備就緒,法長開始誦讀咒語,先是調(diào)營,然后甩旗甩鞭,哪吒鼓隊隊員邊吟唱哪吒鼓樂,據(jù)說這樣可以壓火(踏火時火不會傷到腳)。整個過程跟開壇儀式幾乎一樣,只不過換成面對著火堆,在火堆外圍的六個方位調(diào)營。
3.踏火儀式
踏火是哪吒鼓樂最吸引人的儀式表演之一,它有驅(qū)邪祈福之意。順接前面的二次調(diào)營儀式,法長向火堆灑鹽和米,根據(jù)頂田霞社理事會黃高勇理事長的介紹,鹽和米是十分潔凈的東西,可以驅(qū)邪,灑在火堆里也是有驅(qū)邪保平安的意思。法長朝火堆吐一口水,拿符插入火堆,舉著廟官將旗在火堆上方左右擺動,意為壓火。哪吒鼓隊隊員及信眾抬著神像繞著火堆走三圈,再由法長帶領,一一赤腳踏過火堆三遍。踏火有嚴格的禁忌,家里有喪事未滿一年的人都不能參加踏火儀式,男丁才能踏火,也可以抱著小孩或抬著自家的神像踏火。第二天,信眾就用紅包包炭火帶回家里,放置在神像前以保平安。一年一度的踏火儀式就結束了。
神明有請有送,招來神明求平安,也要犒賞送神,所以,有開壇就有收壇。據(jù)黃高勇先生介紹,正順祖廟關于哪吒鼓樂的儀式表演流程,先是四月初一開壇,之后從四月到十月的每個晚上,哪吒鼓隊隊員都要到廟里吟唱哪吒鼓樂,每個月的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祭,以祈求平安,直到廟里廣惠圣王誕辰(十一月廿七)后,十一月廿八才收壇,收壇后就不用再吟唱哪吒鼓樂和做牙祭,整個過程歷時八個月。
1.表演形式與目的
哪吒鼓樂以“咬旗”陣式為其表演的絕活,是漳州民間信仰遺存的古老吟唱表演。據(jù)說目前漳州市區(qū)僅存打錫巷文衡殿哪吒鼓隊能演示咬旗陣。每逢社慶日或神誕日,鄰社各支哪吒鼓陣隊都會前來祝賀并一展技藝。打錫巷文衡殿主祀關公,農(nóng)歷五月十三是關公誕辰日,文衡殿的兄弟廟就會來為其慶賀,那一天會有很熱鬧的咬旗表演。文衡殿的哪吒鼓隊作為主隊,來慶賀的兄弟廟的哪吒鼓隊則是客隊。主隊要在社口迎接,如果來不及組織陣式,必須派兩人持賀燈迎接,稱為“擋陣”。待各自鼓陣隊到位后,雙方的頭旗手便會單手或雙手左右翻旗舞動各自的黑色營頭旗,腳上步伐隨哪吒鼓隊的鼓聲節(jié)奏(節(jié)奏以三拍為主)的變化而變化。據(jù)文衡殿的林濟民先生介紹,兩隊哪吒鼓隊最終以雙方兩旗打十字型重疊而示為親熱之誼。
2.主要動作和陣式
(1)隊形
行進中的兩排縱隊表演咬旗時,哪吒鼓隊以兩排縱隊并列形式往廟里行進,兩隊隊員行禹步,以交足蹲為主,移步,斜跨,兩隊的營頭旗交錯搖動。以頭旗→天爐→哪吒鼓隊→馬鑼順序排列,邊前行邊吟唱同調(diào)不同詞的哪吒鼓樂,展示各自的表演技法。
(2)主要動作
側身屈膝:基本動作以打赤腳側身屈膝行禹步貫穿全程。
客進主退的動作對舞:行進中,兩個哪吒鼓隊是客進主退的步法,客隊隊員左腿前交叉往前,主隊隊員右腿前交叉往前,都是往廟的方向前行。
當客隊進入殿內(nèi)立兩側吟唱時,主隊應蹲于殿外兩側吟唱,客隊吟唱完畢,執(zhí)香行禮,拜神明后,由客隊頭旗在殿埕向殿內(nèi)神明行鞠禮三次,隊伍跟著退出。
(3)咬旗打十字
兩支哪吒鼓隊在文衡殿殿埕圍成一圈,還是邊行禹步邊吟唱哪吒鼓樂,繞殿埕若干圈后在原地停下來,雙方的頭旗手持黑色營頭旗,展旗式的招式隨著哪吒鼓樂的節(jié)奏變化而變化,右腳向前跨出,吸左腿,勾腳,往右上邊舉營頭旗,來回若干回合,最后雙方的營頭旗打十字,以示友好親熱之誼。咬旗陣勢以頭旗為中心,以圓形為主要陣勢,風格較為粗獷。
而后,雙方哪吒鼓隊依次退出,陣式為客退主進送至社口。
哪吒鼓樂是漳州民間信仰遺存的古老吟唱表演。從音樂角度上看,漳州市區(qū)文衡殿吟唱哪吒鼓,樂曲來源大都吸收古代民間歌曲。樂曲非常豐富,除了保存一些已經(jīng)瀕臨失傳的樂曲之外,還為當今社會保留了很多民間歌舞曲中極少有的三拍子樂曲。哪吒鼓吟唱樂曲介于漳州古老吟唱歌謠與民間歌曲之間,是漳州民間歌曲的雛形,從開壇請神到送神至天界,擊打的樂聲規(guī)模壯觀,氣氛雄渾粗獷、古樸熱烈。哪吒鼓陣隊員們以敲擊貼有靈符的長柄手鼓,在馬鑼、天尺等樂器伴奏聲中吟唱漳州腔哪吒鼓,在咒語中必唱“覲請哪吒三太子”之句。
哪吒鼓的樂曲有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有緊、慢、中板,所用到的樂器有長柄手鼓、板(天尺)、馬鑼等。哪吒鼓可分為引子與正曲,引子屬于散板,正曲有規(guī)律式節(jié)拍。如果從曲辭的結構來看,可分為詩文體與散文體,詩文體中最常見的是整齊的句型,其中以七字句居多。
漳州哪吒鼓樂儀式表演具有宗教性與歌唱性兩個特點。在儀式表演過程中,哪吒鼓樂在開壇、調(diào)營、踏火、吟唱等儀式中蘊含著神秘的宗教色彩,具有宗教性;其豐富的吟唱結構及旋律使其具有鮮明的歌唱性。
1.宗教性
民間信仰與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漳州的哪吒鼓樂儀式表演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主要體現(xiàn)在:
(1)符和咒語——祈福保安的手段
符是道教中最重要的役神驅(qū)鬼的手段,在早期道教中,符已作為基本手段出現(xiàn),俞正夑《癸巳存稿》里寫道:“符,漢時有印文書名,道家襲之?!痹缙诘澜叹褪抢梅渲g傳道創(chuàng)教,為人治病解厄。與符一樣,咒術的由來與古代巫術緊密相聯(lián)。
哪吒鼓樂符法的象征。符是哪吒鼓樂儀式表演必備的法器,符合民眾祈求平安的心理,具有避邪保境的符力象征,被用于各種事項中。如哪吒鼓隊所使用的長柄手鼓上一定貼有靈符;再如,在儀式開始前,社里一定貼上靈符以確定避邪保境的范圍;又如,哪吒鼓隊隊員及信眾都以拿符作為第一要務,或放身上,或拿回家里,以保平安,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慰藉。在民眾心里,符具有超人力的自然神力,代表了天神的意志、指令,既能抵御自然災害、呼風喚雨,又能驅(qū)鬼避害;既能保佑人的安全健康,又能成為聯(lián)系神仙與凡人的媒介,給予民眾更多的希望和崇拜。
哪吒鼓樂咒語的特色。從功能上看,哪吒鼓樂所吟唱的咒語在儀式中被民眾寓意為祈福保安、增益開慧的功能,通過吟唱哪吒鼓樂使民眾置身于其中,有保持民眾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從內(nèi)容和結構上看,哪吒鼓樂的咒語均是以“覲請”或“拜請”開頭,以“神兵火急如律令”結尾,按照道令執(zhí)行,在語氣上有違規(guī)必究的意味,繼承了道教巫術咒語的結構和特點。
從宗教的意義上來看,咒語的結構表明它是托于神授,同時也具有神效,它反映了道教咒語的施行與其整個神仙譜系是緊密相連的,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
(2)儀式步法——禹步的宗教色彩
禹步最早是古代巫師跳神的步伐,巫師以此步召役神靈,因此人們也稱之為巫步。哪吒鼓樂儀式表演中的禹步,是源于道教施術中的禹步,吸收巫術表演步態(tài),呈現(xiàn)宗教神秘色彩而逐漸發(fā)展而來。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其禹步稱為步罡踏斗,是因為與星斗崇拜相融匯,尤重北斗七星,所以認為以此步態(tài)請神,可遣神招靈,獲七星之神氣,驅(qū)邪迎真。
筆者在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不管是在吟唱還是咬旗表演中,哪吒鼓隊行的禹步,融合了本地道教法事的色彩,它的主要形態(tài)為屈蹲狀,在咬旗等儀式表演中,哪吒鼓隊一二十個表演者均行禹步,屈蹲,重心向下,匯聚成一股凝聚力,這樣的沉穩(wěn)之勢把在場的觀眾帶進一種強大的氣場中,在人們看來,這樣強大的凝聚力和氣場足以驅(qū)除周邊不干凈的東西,人們借此方式表達向神明祈求平安順利的愿望。
2.歌唱性
漳州哪吒鼓樂是漳州民間信仰所遺留下來的音樂精靈。它用漳州腔吟唱,其樂曲介于古老吟唱歌謠與民間歌曲之間,是民間歌曲的雛形,易于唱誦,同時它保存了一些已瀕臨失傳的樂曲。除了三拍子之外,也有二拍子和四拍子,又分為緊、慢、中板。下面以《拜請?zhí)浦刑揖窞槔?,從襯詞、旋律、節(jié)奏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以說明其歌唱性。(附譜例1)
譜例1:拜請?zhí)浦刑揖ㄓ晌暮獾盍譂裣壬峁?/p>
(1)襯詞的分析
從譜例1《唐中太乙君》的唱詞中,我們可以看出,唱詞中加入較多的襯詞,例如“阿”“啰”“阿禮”等等,像是在說話一樣,吟唱結合,再加上是男丁齊唱,聲音渾厚,自然而然地把聽眾帶進一種古樸熱烈的氛圍當中。唱詞和襯詞有機融合,再現(xiàn)古詩詞的吟誦韻律。
在這段咒語中,襯詞對渲染吟唱氣氛、活躍吟唱者的情緒以及加強吟唱節(jié)奏和語氣、烘托吟唱旋律等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吟唱的表現(xiàn)力,使哪吒鼓樂更具有歌唱性,咒語吟唱結構更具完整性。
(2)旋律的分析
哪吒鼓樂的大部分唱曲都是單曲重復,循環(huán)式多段體旋律,這和漳州錦歌的單曲重復、南音的疊曲是大致相同的,即相同或相似的旋律配上不同的唱詞,重復旋律吟唱直到結束。以上的《唐中太乙君》亦是如此。哪吒鼓樂易于傳唱,聽起來朗朗上口,向神明祈愿就像是在說話一樣,用這樣如歌如訴的方式表達出來,滿足了信眾祈求平安的心理愿望。
(3)節(jié)奏的分析
漳州哪吒鼓樂有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速度有緊、中、慢板。如《昊天御史吳大帝》是二拍節(jié)奏,《哪吒三太子》是三拍節(jié)奏,《唐中太乙君》是四拍節(jié)奏。四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是強、弱、次強、弱,具有寬廣、穩(wěn)健的特點,表現(xiàn)出宏偉、豪邁、莊嚴的情緒特點。哪吒鼓隊吟唱的《唐中太乙君》,就體現(xiàn)出了它古樸、熱烈又莊嚴的音樂氛圍。
哪吒鼓樂儀式表演傳承的載體主要是人,社會廣大民眾是傳承哪吒鼓樂儀式表演的主體對象。關于漳州哪吒鼓樂儀式表演的傳承,在近幾年來備受相關文化部門關注,特別是從2009年文衡殿哪吒鼓樂申報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成功后,更是在傳承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哪吒鼓樂主要有三種傳承方式,分別是師徒傳承、學校傳承、文化部門與專家學者傳承。
1.師徒傳承
從文衡殿提供的申請非遺的材料中可看到哪吒鼓樂的傳承譜系如表3:
表3:漳州文衡殿哪吒鼓樂的傳承譜系
由表3可以看出,漳州文衡殿哪吒鼓樂的傳承從清末至今沒有中斷過,只要是文衡殿社區(qū)的男丁均可承襲,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后面哪吒鼓樂儀式表演形態(tài)的進一步發(fā)展。據(jù)筆者調(diào)研了解,現(xiàn)如今,文衡殿的哪吒鼓隊隊員年齡不限,有二十歲出頭剛大學畢業(yè)不久的年輕人,也有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年齡跨度稍大。有剛來學習不久的新手,也有已經(jīng)吟唱哪吒鼓樂好幾年的老隊員。他們從事不同的職業(yè),來自不同的年齡段,以大帶小,以老帶新,在哪吒鼓樂儀式表演方面互相學習提點,進一步傳承哪吒鼓樂。
2.學校傳承
(1)藝人進校園
哪吒鼓樂在申報福建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成功后,引起了漳州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通過“民間藝人入校園”的傳承途徑讓中小學生學習哪吒鼓樂。如民間藝人到漳州市薌城區(qū)第二實驗小學進行藝術實踐的傳授,用教學匯報的形式來展示哪吒鼓樂的傳承效果,使其得到很好的延續(xù)。普通中小學校聯(lián)合民間藝人進行哪吒鼓樂儀式表演文化再造工作,從民間走入課堂,讓中小學校的藝術教育承擔起哪吒鼓樂儀式表演藝術的傳承義務。
(2)提煉創(chuàng)作
除了學習原汁原味的的吟唱之外,薌城第二實驗小學還根據(jù)教學特點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編了《哪吒鼓娃》這一少兒舞蹈作品,以展示傳統(tǒng)的舞蹈意蘊。在訪談的過程中,文衡殿的林濟民老先生認為,這種舞蹈創(chuàng)新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對傳統(tǒng)的民間音樂舞蹈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未嘗不可,但如果因此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文化元素,也是一種損失。筆者認為,應該在遵循原生態(tài)的表演方式,保持內(nèi)涵不變的前提下,加以創(chuàng)新,融入新元素,進一步傳承哪吒鼓樂,以挖掘它的豐富的文化價值。
除此之外,近年來,漳州相關文化部門也高度重視,帶頭搜集整理哪吒鼓樂的相關資料,更有高校專家學者從歷史學、音樂學等多學科角度研究哪吒鼓樂,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傳承思考
哪吒鼓樂的傳承雖然有所進展,但還有待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在軟硬件措施上,政府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資力度,高屋建瓴、規(guī)劃布局。政府相關部門要牽頭制定中長期的傳承發(fā)展規(guī)劃,開展頂層設計,制定明確的傳承措施和目標,把哪吒鼓樂的傳承發(fā)展列入政府的文化規(guī)劃發(fā)展項目當中,讓哪吒鼓樂這一民間表演藝術更加發(fā)揚光大。其次,文化教育部門要重視對傳承人的保護并給予優(yōu)厚待遇,讓其有傳揚的熱情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第三,鼓勵高校研究人員進行深度調(diào)研,開展哪吒鼓樂的多維保護與研討項目,深層次挖掘哪吒鼓樂的原生態(tài)藝術保護與傳承規(guī)律。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鼓勵中小學的音樂舞蹈教師開展哪吒鼓樂的創(chuàng)新表演與鄉(xiāng)土教材編撰,使得其更易于被年輕人甚至小學生學習和接受,從多維層面營造良好的傳承氛圍。
哪吒鼓樂是漳州民間信仰的活化石,它既給予民眾祈愿的心理慰藉,同時也在儀式表演的過程中酬神娛人,具有一定的閩南民俗文化價值。在傳承與發(fā)展上仍需要政府和相關人員的大力支持,其更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注釋:
[1]許獻平、吳建昇:《新營太子宮志》,臺南:新營太子宮管理委員會,2012年,第4頁。
[2][11]鄭玉玲:《閩臺民間舞蹈研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年,第32頁,第413頁。
[3][4][10]《漳州市薌城區(qū)打錫巷文衡殿》,《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申報書》(打印本),2008年。
[5]李遠國、劉仲宇、許尚樞:《道教與民間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86頁。
[6]李遠國:《道教符箓與咒語的初步探討》,《中國道教》1991年第2期。
[7][8]熊永翔、王進、譚超:《道教禹步論》,《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第4期。
[9]龍逸:《漳州哪吒鼓樂的音樂傳承》,《閩南師范大學學報》2016第4期。
[12]哪吒鼓樂相關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有:龍逸:《漳州哪吒鼓樂的音樂傳承》,《閩南師范大學學報》2016第4期;陳松民:《漳州文衡殿哪吒信仰習俗與哪吒鼓》,《閩臺文化交流》2009年第2期。
〔責任編輯 鐘建華〕
The Field Research of Zhangzhou Nezha Drum Performance——TakingXiangchengZhengshunTempleandWenhengTempleasExamples
Yang Qiuping Zheng YuLing
Quantities of research shows that Zhangzhou Nezha Drum music is not only an ancient ceremonial chanting performance,but also a living fossil of Zhangzhou folk belief,which has the religious nature of singing in performance of kaitan,tahuo,yaoqi and chanting.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value can be found in the Drum music,so deserving our further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Nezha Drum music,kaitan,tahuo,chanting performance
楊秋萍(1990~),女,福建泉州人,閩南師范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閩南民俗文化與民間文藝專業(yè)碩士研究生;鄭玉玲(1967~),女,福建永春人,閩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閩臺民間舞蹈的源流與嬗變”(12BE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