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駱 婧
(華僑大學 文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莆仙戲傳播路徑新考
張麗娟 駱 婧
(華僑大學 文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莆仙戲的發(fā)展與成熟,得益于外來戲曲文化因素的影響。在劇本分析基礎上,探究外來戲曲對莆仙戲的影響,綜合莆仙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淵源的考察,可知水路和陸路為莆仙戲與外來戲曲交流的主要路徑。外來戲曲入閩是戲曲南流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對莆仙戲傳播路徑的探討,是戲文傳播研究的一大補充。
莆仙戲;傳播路徑
莆仙戲原名興化戲,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莆仙戲。莆仙戲歷史悠久,它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因保存有大量古老的劇目,素有宋元南戲“活化石”“遺響”之稱。歷來學界對莆仙戲的研究多深于源而淺于流,實際上,莆仙的地理位置對莆仙戲的形成極為重要,類似網絡一般與其他城市進行溝通交流,促成了莆仙戲發(fā)展成熟,成為中國戲曲史上的一顆明珠。
莆仙戲是基于民間歌舞小戲,結合外來戲曲文藝的要素,逐漸成熟的。對這一產生過程進行研究的學界大有人在,其中對形成路徑的探究也有不少,如楊麗霞《明清時期福建外來戲曲的傳播及戲劇史意義》一文認為整個明清時期外來戲曲入閩的多種渠道是福建地方戲曲繁榮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劉念慈《南戲新證》中有“南戲的產生”“福建古典戲曲調查報告”等章節(jié)提到海運是南戲南流的依托?!镀蜗蓱蚴氛摗吩凇捌蜗蓱虬l(fā)展的歷史脈絡”一章以時間為脈絡,勾勒多條路線,說明便利的交通促進了莆仙戲的形成,但觀點較為分散?!睹鞅境敝輵蛭奈恼摷贰赌蠎蛘摷返忍接憱|南沿海一帶地方戲曲與南戲的相關論文,有不少以沿海、陸上的交通線作為史料論證南戲或者地方戲曲的形成,但都沒有把路徑列為探究對象。便利的交通使外來戲曲通過多種渠道傳入與流播,促進莆仙戲的繁榮發(fā)展,顯然,要追溯莆仙戲的源流,路徑探究是繞不開的話題。因此,從空間視角出發(fā)、輔以文本分析,探討莆仙戲的傳播路徑,仍有深入研究的價值。
交通是文化傳播的載體,莆仙戲與外來文藝尤其戲曲藝術的交流基于交通?!白员彼文┤~以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形成了以臨安為中心形成了商品流通網,尤其是把各大城市聯(lián)結起來的水陸交通,為南戲向各大城市的集中以及向四外六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薄澳蠎蛑芊植嫉綔刂荨⒏V?、泉州、潮州、平江、衢州……等城市,莫不與這種商品市場的廣泛聯(lián)系有密切關系?!币蚨?,商品經濟的流通帶動戲曲流通,這些流通路徑同時也是戲曲的傳播路徑。圍繞莆仙戲與外來文化的交流,綜合莆田特有的地理位置,結合這座城市歷史上的繁盛興衰,可得莆仙戲傳播的路徑有水路和陸路兩種,水路中又包含海運、河運兩種,根據中國地圖,筆者繪制如下:
圖為中國古代進入莆仙地區(qū)主要路線
自古以來,福建陸上交通不便,水路發(fā)達,以內陸漕運、海運交通為主。水路是莆仙對外商業(yè)貿易的主要通道,自然也是戲文傳入莆仙的主要路線。梨園戲里有“上路”“下南”的說法,其中“上路”指的是由浙江南下的永嘉雜劇,這些劇目南流,通過河運和海運南流,經過并傳入莆田的可能性極大。
宋代泉州、莆田、仙游是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埠,由于泉州是五大對外商港之一,掩蓋了人們對莆仙兩個港口的關注。其實,莆田在宋代也是海上交通的要塞,是當時杭州、溫州及泉州中間一個重要的站點,其交通意義不容忽視,在戲文傳播的這條路線上亦是。下文試對莆仙戲與南戲的淵源關系進行論證。
莆仙戲的“靚妝”一詞沿襲了宋雜劇院本的謂稱,在莆仙目連戲中包羅各種滑稽雜劇,有“巧辯打斗”雜劇、“即興表演”雜劇、“連環(huán)式”雜劇等等,其多插科打諢的形式與宋雜劇的“副凈色發(fā)喬,副末色打諢”類似。南宋莆田邑人林光朝《閏月九日登越王臺次韻經過略敷文所寄詩》云:“閑陪小隊出山椒,為有吳歌雜楚謠??v道菊花如昨日,要看湯餅作三朝?!笨勺C江南一帶的吳歌楚謠傳入興化民間,并影響著莆仙戲。此外,北來而下的移民帶來了中古文化,在莆仙戲語言中大量保留,包括中古漢語,如將“桌子”說成“床”,稱“母親”為“姐”“想”說成“算”等,并非閩南地區(qū)的說法。
再舉南戲《白兔記》為例。明末毛晉所編的汲古閣本《繡刻白兔記定本》(以下簡稱汲本)比最早的版本成化本《新編劉知遠還鄉(xiāng)白兔記》在“劇本篇幅、曲調方面更多地保留了宋元舊本的面貌”,因此本文采用汲本與莆仙戲《劉智遠》(以下簡稱莆本)、梨園戲《劉智遠》(以下簡稱梨本)這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本子來考查莆仙戲與南戲的淵源關系??傮w情節(jié)上,三本基本一致,莆仙戲《劉智遠》與梨園戲《劉智遠》、汲古閣本《繡刻白兔記本》出目對照表如下:
1 2劉智遠(莆仙本)智遠首出偷雞得婦劉智遠(梨園本)1 智遠頭出白兔記1 2 3 4 7 5備注內容提要劉智遠自報家門(身世有細微出入,汲古閣本為劉知遠)李員外一家出場,神廟祭祀,劉智遠偷雞,員外招贅。(汲古閣本祭祀寫的比較詳細)莆仙戲沒有相關情節(jié),梨園本為殘缺本,無法判斷。6 牧牛開宗訪友報社祭賽成婚留莊8 游春 莆本、梨園本無此出9 保禳2 三娘奪槌 10 逼書 李洪一夫婦逼劉智遠寫休書,并將其灌醉。莆本無此情節(jié)
3 瓜園離別 3 戰(zhàn)瓜精11 說計 李洪一夫婦設計讓劉智遠看瓜,被瓜精所害無果,劉智遠踏上參軍之路。12 看瓜13 分別14 途嘆 莆本、梨本無此情節(jié)4臥雪招親15 投軍17 巡更18 拷問21 岳贅劉智遠投軍岳元帥,新兵已滿,被安排巡更,夜里被岳小姐看到,拿錯錦袍賞他,被元帥拷打不成,反招劉智遠入贅。16 強逼5 磨房生子19 挨磨20 分娩6 邠州送子 22 送子 三娘托人送子到劉智遠處23 求乳7 三娘寄書 24 見子 劉智遠父子相見,岳小姐撫養(yǎng)咬臍長大成人。25 寇反李洪一夫婦逼李三娘改嫁,三娘不從,受挨磨挑水之苦。并于磨房產子。26 討賊27 凱回29 受封莆本關于討賊情節(jié)幾句帶過,無具體內容。8 母子相見4 井邊相會 28 汲水30 訴獵5 逼父歸家 31 憶母咬臍出外打獵,追兔見母,井邊談話,回家獲知真相,指責父親。9 磨房相會 6 磨房相會 32 私會 劉智遠與三娘磨房相會10 聚會團圓 33 團圓 梨園本團圓一筆帶過,沒有懲罰李洪一夫婦。
前幾出中,汲本和梨本相似較多的,有李洪一夫婦逼劉智遠寫休書,且將其灌醉的情節(jié),有戰(zhàn)瓜精后得到寶劍和兵書的情節(jié),莆本沒有。莆本和梨本的部分情節(jié)也有相通處,都塑造了一個比較念舊情的劉智遠,在汲本中劉智遠被岳將軍招贅表現(xiàn)的是春風得意,三娘托人送子到府上時,他卻先詢問岳小姐想不想收留兒子等細節(jié),可看出其忠情程度不比梨本和莆本。
從下文來看,莆本和汲本有相似成分更多。如分娩情節(jié),莆本:
(旦)嫂嚇,奴自念自骨肉至親,腳桶水討一腳桶,借奴來洗一甲嚇。
(婦)腳桶未然枯(箍),水伏未然去擔。
(旦)嫂嚇,無戈桶必就聽,高刀借一支,乞奴束高臍帶。
(婦)高刀未然打??葏?,伊生達埔仔,事噲大久生。瓦今伊使共伊抉擇。
(旦)嫂嚇嗎,?嫂嚇,壞了!?嫂不辭而去,奴無高刀,只臍帶卜信生噲咧斷??葒槨?/p>
汲本:
[生兒介]嫂嫂。借腳盆來使一使。
[丑]散了。不曾箍得。
[旦]把身上衣服展干了罷。嫂嫂。剪刀借來使一使。
[丑]小廝偷去換糖吃了。
[旦]我那兒。做娘的瓦片不會準備得。就把口來咬斷臍臍腹。有命活了,遠遠命死了。
一番對話,李三娘磨房產子之艱辛,躍然紙上,且其嫂以腳盆未箍,沒有剪刀的理由敷衍李三娘,見死不救,二本如出一轍。再有追兔見母情節(jié),莆本:
(白)汝看,有一白兔住許,瓦不免用弓射。壞了!白兔帶箭而走,此箭乃是圣上所賜,今被帶箭而走。軍士,隨瓦向前追趕白兔,取回弓箭嚇。汲本:
[眾叫旦介]白兔兒不打緊。上有金皮玉箭在上。
以上二本都強調因箭追兔,相反,梨本中沒有提到箭的作用,通篇都是追兔的內容。此外在母子相遇的對話中,莆本和汲本咬臍名字都沒改動,出現(xiàn)劉智遠和咬臍之名一致的巧合,在梨本中,咬臍已改名承佑,故對話時只有其夫與其父同名。此外還有咬臍得知生母,沖撞養(yǎng)母岳小姐的情節(jié),劉智遠“三不回”的情節(jié)以及懲罰李洪一夫婦的情節(jié)等,莆本與汲本都極為相似,而梨本皆不存。
經統(tǒng)計得出莆本共用50個曲牌,除去重復使用的,有33個曲牌,其中與汲本相同的曲牌就有 9 個:【步步嬌】、【絳都春】、【駐云飛】、【一江風】、【八仙甘州】、【一枝花】、【下山虎】、【哭相思】、【皂羅袍】,這9個在莆本和汲本中大多是重復使用較多的曲牌,而梨本僅存六出中曲牌為【慢頭】、【錦板】、【北疊】、【風餐北】、【屈馬蹄】【福馬郎】、【北青陽】這幾種,沒有曲牌與之相同。
綜上,從出目、具體情節(jié)和曲牌的使用等情況來分析,足見莆本與汲本有著血緣關系且受汲本影響之大,可證莆本乃宋元古本之遺存,與南戲淵源頗深。因此,依靠發(fā)達的航運,盛行溫州的南曲戲文南下,使興化雜劇更臻成熟,成為宋元南戲遺響。海運作為莆田商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依托,為戲曲之間交流最重要的途徑。
莆仙地處福建沿海,在社會發(fā)展水平上是趕超山區(qū)的。海運為入閩通道重要一支,三國時期東吳平定閩越人叛亂時已通,“入閩通道有二:一是海路,經福鼎入閩東、閩南。”“宋代福建海上交通特別發(fā)達,閩、浙近鄰關系尤為密切,雙方船只常往返于福州、莆田、泉州和杭州、溫州間?!彼螘r,泉州是東方最大商港,在此設置市舶司據現(xiàn)存莆田《祥應廟記》,陳耕先生論及:“宋末至明初,莆田秀嶼港與溫州、泉州、廣州航運頻繁。泉州市舶司常從三佛齊(今印度尼西亞)運香料至莆田,船民上岸要到祥應廟祈拜媽祖,并‘清香火而虔奉之’;莆田船民也多‘商于兩浙’,每逢出海,亦……隨著興化與浙江商業(yè)交通的發(fā)達,流行于杭州、溫州的南戲亦流傳興化,并為興化民間所吸收”??梢?,通過海運,莆田與泉州、杭州和溫州等臨近幾個城市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宋時泉州已有戲曲演出活動,梨園戲為其保留至今的古老劇種,可以說與興化戲的歷史一樣古老。杭州、溫州更是早期學界認為的南戲起源地,因而海路沿途戲曲活動演出情況,表明海運是南戲流入莆田的重要途徑。海運這條路線是以莆田的港口(如秀嶼港、寧海港、涵江港)為中轉站,向南北連接,元代后期主要是涵江港發(fā)揮作用,弘治《八閩通志》載:涵頭市,“市瀕海港,魚鹽之所聚,商賈之所集,亦莆名區(qū)也”直到至今,莆仙海岸線的開發(fā)還是一大優(yōu)勢。
福建的平原穿插于丘陵之間,河網密布,因而河運是交通一大方式。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路上由江西鄱陽湖,經鉛山經分水關入閩,江西臨川、黎川經杉關入閩和浙江邊界山口入閩,或沿閩江順流直下,到達侯官等地,侯官往南遷徙到達木蘭溪流域。也就是河運交通線的形成,極有可能建立在閩江流域,可為戲文下來的一條路徑。河運和海路一般是互相結合的,莆田白湖市有個白湖廟,白湖市為興化灣入口到軍城的海船聚泊碼頭,這條海道為木蘭溪下游出海通道。白湖渡是木蘭溪入???,為泊船處。相傳元兵陷臨安后,杭州及溫州戲班藝人紛紛從海道向莆仙、泉州一帶逃難,他們平安登陸后會在莆田文峰宮(在白湖廟對面)演出謝神,久而久之,文峰宮便成為戲班經常聚會的地方。這雖然是個傳說,但也可以作南戲有可能從海道直接傳入莆田的旁證參考。
莆仙戲受民間聲腔劇種影響極大,尤以弋陽腔為甚。弋陽腔舞臺表演上,聲音高大、響亮,又有后臺幫唱為其特色,且舞臺動作夸張。在現(xiàn)今觀看莆仙戲演出中仍然可以感受到這種弋陽腔影響下的特點,如在觀看莆仙戲《目連救母》的演出中,劉四珍“后花園咒誓”一出,因益利揭發(fā)她開葷而氣的雙手叉腰,歇斯底里發(fā)誓的“推肩踏步”、受鬼卒拷打的“三吐血”等動作夸張至極。劇本上,取莆仙戲《高文舉》(以下簡稱莆本《高文舉》),梨園戲《高文舉》(以下簡稱梨本《高文舉》)和明萬歷年間文林閣刊本《高文舉珍珠記》(以下簡稱文林閣本《珍珠記》)三個本子進行對比,可以論證弋陽腔與莆仙戲的關系。
《古本戲劇劇目提要》文林閣本《珍珠記》:“今本為弋陽腔劇本,是民間戲曲作家據南戲《高文舉》改編的。”莆本《高文舉》祖本也是南戲《高文舉》,所以借此本為參照。莆本《高文舉》與弋陽腔傳奇《高文舉珍珠記》整體劇情基本相同,講述高文舉為王員外所助,并入贅,因科舉得中狀元被溫丞相逼贅,前妻王玉珍(梨本做玉真、文林閣本做金真)前往溫府受到現(xiàn)任溫小姐(梨本為殷小姐)的迫害,最后訴冤包拯,獲救團圓的故事。而梨園本《高文舉》不僅在故事內容與二本有極大出入,具體上沒有“米糷闌思妻”“龍圖斷案”等重要情節(jié),且在劇本風格上,梨園本《高文舉》偏文人創(chuàng)作的劇本,曲詞文雅、唱段極多,比如[冷房怨]一出,除了幾句念白,其他由【慢頭】、【大鬟著】、【麻婆子】、【竹馬兒】四個曲牌組成,全是唱段,【竹馬兒】有90句唱詞,加上梨園水磨腔的緩慢悠長,使得王玉真的冷房哀怨唱的淋漓盡致,勾人淚下。而莆本《高文舉》和文林本《珍珠記》則體現(xiàn)弋陽腔曲白結合,唱段篇幅沒有如此之大,言辭淺顯,少抒情,更符合民間老百姓的需求。因為弋陽腔“其節(jié)以鼓,其調宣”的特點更適合民間戲曲,興化腔的形成與弋陽腔的關系密切,雖然隨著時間發(fā)展,地域變化,莆仙戲為適應自身生存需要,將外來戲曲因素為我所用,做了不少修改,包括唱腔、科介等,但結合表演藝術,比較劇本,從中仍可詳見莆仙戲與弋陽腔的交流。
因內地水運更多為戲班或客商所選擇,所以弋陽諸腔的民間傳播便極大依賴水運。《南詞敘錄》說:“稱余姚者,出于會稽、常、潤、池、太、揚、徐用之?!庇嘁η蛔鳛槟蠎蜷L江流域系統(tǒng)的一支,其傳布的路線由常州、潤州、揚州、徐州一路,主要是沿著運河流播。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一市,從北方而下的戲曲通過運河至浙江一帶,再轉入福建閩江,最后可通至木蘭溪流域,為北方戲曲南下的重要路線。且長江流域的聲腔系統(tǒng)以海鹽、弋陽、余姚以及后來的昆山等聲腔為主,所以這一路下來的聲腔劇種對莆仙戲影響極大。
由于丘陵地貌,福建早期陸路的開發(fā)主要是用來溝通閩贛地區(qū)。據《三山志》可知,福建有道路的修建始于唐代,是由于閩江通航不便而開山路。唐代福建百戲繁盛,莆仙戲必也緊隨其后。莆仙戲中有被認為具有參軍戲遺韻的《吳梅講道》一劇,據宋人沙門道原纂《景德傳燈錄》關于莆田排百戲迎接宗一大師的記載,可知唐時莆仙一帶百戲盛行的狀況,進而得出莆仙戲孕育于唐。宋代以前,莆仙戲還處于蟄伏期,主要是閩地區(qū)歌舞百戲的積累互動過程。
陸路的開發(fā)極大程度是為官路服務的,官路的開通使得外地官員入閩,本地官員出閩更加方便,對于愛好雅樂曲藝的官員來說,戲曲隨著做官人士入閩就有了可能。將外來戲曲帶回莆仙,明清尤為繁盛。明清時期,朝廷在任用地方政府官員時,繼續(xù)沿用了 “南人官北,北人官南”的異地為官或 “避籍”的規(guī)定,這就使得不斷有浙江、江西、廣東等外地官員入閩為官。同時這些外地官員為了自身娛樂的需要,也帶來了各地劇種唱腔,如《明楊四知興視教正風俗議》“聞之閩歌,有以鄉(xiāng)音歌者,有學正音歌者。夫謳歌,小技也,尚習正音,況學書乎?”記載的是明萬歷年間(1573~1619)福建已有用官音演唱的戲曲了。這些戲曲由于使用了中州音韻、唱白用官話,也被稱之為北調、北管、正字、正音。除了外來官員入閩,還有閩籍官員回閩,這個路徑自然也是通過官路。那么在外做官的興化文士自然也會將外來聲腔戲曲帶回興化。比如仙游蔡氏家族,蔡京及其弟蔡卞和子蔡攸,三人在朝相繼為宰相,知音律,愛歌舞雜劇,擁有家伎?!稏|京夢華錄》卷六載:“蔡太師以次執(zhí)政戚里幕次……諸幕次中,家伎競奏新聲,與山棚露臺上下,樂聲鼎沸。”可見演戲場景之熱鬧?!镀蜗蓱蚴氛摗分幸端问贰罚C明蔡攸愛樂,會制曲和演雜劇。此外又舉莆田文人方梅叔養(yǎng)有家樂家伎之例,都為說明在外仕宦、謀生的興化籍官員及文人回鄉(xiāng)后,將北方的歌舞雜劇傳播到家鄉(xiāng),以論證其對興化雜劇的產生具有推動的作用。在莆仙劇目存有大量滾唱,以《莆仙戲傳統(tǒng)劇目業(yè)書》第四卷為例:
劇目 高文舉 高彥真 張君瑞 姜詩滾調 3 1 0 6劇目 李陵蘇武 蘇秦 朱弁回朝 朱弁回朝(短?。L調 3 3 2 3安安送米1蕭何造律4商軻 老商軻 韓朋0 1 1棒打薄情郎 唐明皇 鄭凱文0 0 1
如表所示,隨機統(tǒng)計一卷莆仙劇目,滾調運用頻率之高,《姜詩》僅存兩出,卻有六次滾唱,足見莆仙戲受青陽腔的影響之大。
《福建公路史》說“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唐代首都長安至福建的干線道路,是由長安至汴州,由汴州南下,經揚州、杭州、睦州、衡州、江山,逾仙霞嶺入閩,經浦城、建州至福州。在仙霞嶺未開通前,則由睦州轉處州、龍泉,逾拓嶺至浦城,或由衙州轉常山,經江西玉山、廣豐,逾二渡關至浦城。這條大路稱為‘福州官路’?!敝緯d:“仙霞未開以前,浙江入閩大路皆自處州龍泉逾柁嶺,達登俊、官田里,以至浦城……”仙霞嶺介于閩浙之間,仙霞嶺路開通后為兩支。1981年《浦城縣地名錄》說,其中一支東北行,過邊境的王村,由安民關北上一支西北行,過邊界的上筋竹村,直達江山的下筋竹村,北出浙贛,二路都為宋元明清人們上京應試所走的道路,即官路。光緒《晉江縣志》卷十:洛陽橋未建,人們?yōu)楸苈尻柦3钡闹垭U,都由泉州北門“經朋山嶺隔,巡白虹山,左入仙游,而至省城”。所以陸路的開通拓寬閩地的對外交流,成為莆仙戲與外來戲曲交流的路徑之一。
莆仙戲的形成不是一人一時一地的功夫,而是集諸多先民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在歷史長河中慢慢積蓄,吸收多地戲曲藝術于一身,才能形成現(xiàn)在這一個綜合程度高且保留較完整的劇種。對于莆仙戲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歷時性的角度,更應該看到這一戲曲有其廣闊的空間視野,平行看待其與其他戲曲藝術的交流過程。宋元時代繁榮的海上貿易為莆仙等地帶來了北雜劇和南戲,使莆仙戲融合了北雜劇和南戲的特點,稠密的水路為民間聲腔劇種傳播提供便利的途徑,加上以官道為主的陸路傳播上層士族帶來的戲曲文化,使莆仙戲得以綜合發(fā)展,成為戲曲界的集大成之一。而莆田地區(qū)相對封閉的自然條件,人員經陸路往來的不便,朝代更迭對福建相對較小的影響,導致了莆仙戲在吸收和發(fā)展自身的同時,也保留了豐富的古老戲文遺韻,為戲曲藝術保留了大量古老劇種表演技藝的遺跡,其價值不言而喻。所以要對莆仙戲源、流做重新的審視和探究,同時也是對戲文乃至而后的明清傳奇的傳播流變的一個補充研究。
注釋:
[1]楊麗霞:《明清時期福建外來戲曲的傳播及戲劇史意義》,《民族藝術研究》2012年第4期。
[2]劉念慈:《南戲新證》,文化藝術出版社,2014年。
[3]鄭尚憲、王評章編:《莆仙戲史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
[4]陳歷明、林淳鈞:《明本潮州戲文論文集》,香港:香港藝苑出版社,2001年。
[5]福建省戲曲研究所、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莆仙戲研究所合編:《南戲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年。
[6]張庚、郭漢成:《中國戲曲通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第122頁。
[7]張庚、郭漢成:《中國戲曲通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第123頁。
[8]使用Arcmap 10.3繪制。
[9]嚴真杭:《淺談莆仙戲靚妝行當表演藝術》,《中文信息》2013年第4期。
[10]馬建華:《莆仙戲與宋元南戲、明清傳奇》,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第209頁。
[11](宋)林光朝:《艾軒集》《四庫全書》第1142 冊《集部·別集類》。
[12]俞為民:《南戲〈白兔記〉的版本及其流變》,《文獻》1987年第1期。
[13]高刀:莆仙方言,剪刀。
[14]呂品等:《莆仙戲傳統(tǒng)劇目業(yè)書第四卷·劉智遠》,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3年,第229頁。
[15](明)毛晉:《六十種曲第十一冊·繡刻白兔記定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58頁。
[16]呂品等:《莆仙戲傳統(tǒng)劇目業(yè)書第一卷·劉智遠》,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3年,第242頁。
[17](明)毛晉:《六十種曲第十一冊·繡刻白兔記定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77頁。
[18]鄭尚憲、王評章編:《莆仙戲史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第90~93頁。
[19][20]劉元妹、陳豪:《莆田<祥應廟記>碑考》,《福建文博》2010年第2期。
[21]陳耕:《閩臺民間戲曲的傳承與變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10~711頁。
[22](明)黃仲照:《八閩通志》卷15,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99頁。
[23]陳支平:《福建六大民系》,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3頁。
[24]莆田縣志編集委員會:《莆田縣志·莆田戲劇史》,第8頁。
[25]觀福建省莆仙戲劇院《目連救母》演出所證。
[26]李修生:《古本戲曲劇目提要》,北京:文藝藝術出版社,1997年,第252頁。
[27]馬建華:《莆仙戲與宋元南戲、明清傳奇》,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第333頁。
[28](明)徐渭著,李復波、熊澄宇注:《南詞敘錄》,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年,第37頁。
[29]鄭尚憲、王評章:《莆仙戲史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第81頁。
[30]林慶熙等:《福建戲史錄福州》,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2頁。
[31]鄧之誠:《東京夢華錄》,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172頁。
[32]鄭尚憲、王評章:《莆仙戲史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第89~90頁。
[33]福建省公路局編輯組:《福建公路史》第一冊,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年,第10頁。
[34]上海書店出版社編:《中國方志集成·福建府縣志輯7,光緒《續(xù)修浦城縣志》卷十四《防守》,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第219頁。
〔責任編輯 吳文文〕
A New Investigation of the Source of Puxian Opera
Zhang Lijuan Luo jing
The assimilation of alien cultures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Puxian Opera.Bsaed on script analysis,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nfluence of alien operas on Puxian Opera.After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Puxian's geographic position and history,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Puxian Opera and other operas are mainly realized by water and land route.As the introduction of alien operas into Fujia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opera's diffusion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the exploration into the dissemination route of Puxian Opera will be a significant supplement to researches on opera diffusion.
Puxian Opera,source,route
張麗娟(1994~),女,福建省莆田市人,華僑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駱婧(1982~),女,福建省泉州市人,華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