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寧
(國網福建省寧德供電公司,福建寧德352000)
遙感技術在輸電線路工程建設中的實踐研究
陳安寧
(國網福建省寧德供電公司,福建寧德352000)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遙感技術應用到現(xiàn)階段的各個領域,對比傳統(tǒng)的監(jiān)測技術,遙感技術具有無與倫比的優(yōu)越性。遙感技術是科技發(fā)達的產物,通過這種先進的科技,能夠對輸電線路工程建設實時監(jiān)測,為更合理和科學的工程設計方案提供了依據。具體闡述了遙感技術的原理、發(fā)展現(xiàn)狀及應用等方面的內容,揭示了遙感技術對輸電線路的工程建設的重要性。
輸電線路;遙感技術;勘探;地質條件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遙感技術得到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監(jiān)測技術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發(fā)展的需求,難以檢測惡劣的環(huán)境和擁堵的交通狀況,還需要工作人員在勘探的基礎上進行實地考察?,F(xiàn)代遙感技術的應用可以從根本上消除這種缺陷,不但實效性強,獲得的信息量大,監(jiān)測的范圍和空間也大大擴展。不僅如此,它的低成本和便攜操作也讓其在各個行業(yè)里得到了廣泛推廣。遙感監(jiān)測的結果準確、圖像清晰,為電力、鐵路、油氣管道等大型工程建設提供了便利,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設效率。
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研究局最先提出了遙感技術;20世紀90年代,遙感技術在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方面獲得了較大的發(fā)展和較為廣泛的應用。人們常用其來對各地的地質條件和資源進行勘探,進而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城鄉(xiāng)建設和進行生態(tài)、環(huán)境管理。
1.1 原理
遙感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探測技術,它將物理、信息技術、化學等集于一身,利用物體的反射或輻射磁波的特性,在儀器不接觸物體的條件下,用傳感儀器對遠距離目標進行輻射或反射,收集電磁波,并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識別和測量,并最終獲得成像。
遙感系統(tǒng)創(chuàng)建于遙感系統(tǒng)之上,能有效獲取信息,實時存儲,用于傳輸并加以處理。它利用物體的光譜性能,根據實際情況,對物體作出正確判斷,提升勘測的質量。根據遙感技術所利用的波段,可以將遙感技術分為光譜波段遙感技術、紅光技術、綠光技術和紅外光技術。光譜波段技術主要是用于監(jiān)測氣象和海底魚群,紅光技術主要是用于對植物生長和變化的監(jiān)測,而紅外光技術主要是來探測礦產和土地資源,綠光技術則是用于對地下水的探測。
1.2 優(yōu)越性
遙感技術在輸電線路工程項目中的應用能大大提升工程勘測的準確性和效率。遙感技術引進了飛行工具,獲得的資料更豐富,圖像更逼真;采用了計算機技術和電子儀器等傳導和處理數據,讓輸電線路的監(jiān)測手段更現(xiàn)代化,為建立線路工程的數據模型創(chuàng)造了條件。不僅如此,遙感技術的探測不只在物體表面,它的微波能夠穿透目標物,更加深入地獲取物體內部的相關信息。
遙感技術在應用到輸電線路的探測階段后,能獲取更加全面的信息,幫助工作人員分析地貌特征,為選擇最佳的輸電線路提供便利條件。在遇到過地質災害的區(qū)域,比如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環(huán)境,遙感技術通過對地貌進行綜合分析,可以提前預測事故。
2.1 優(yōu)化路徑
做好路徑選擇工作是工程項目的最基礎的工作,路徑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包括工程的造價和施工的可行性等方面,線路工程竣工后是否能夠可靠運行也是路徑直接決定的。當前通用的GPS系統(tǒng)測量方式的測量效果雖然相比于全站儀的觀測是大有進步的,但由于受到其他方面因素的制約,不能高瞻遠矚地對線路的整體進行科學規(guī)劃。
遙感技術突破了傳統(tǒng)的勘測規(guī)劃模式,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新型的線路設計模式,遙感圖像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地質結構、河流和山脈的走向、道路交通線的狀況等,這些豐富的信息對輸電線路的路徑設計有很大幫助。工作人員依據這些數字模型,提出了更加準確和科學的設計方案。
2.2 優(yōu)化排桿
施工過程中,選定路徑后,還要對頂線和斷面進行測量,在縱斷面的合適位置設置桿塔,即定位。在定位中,確定的每一組塔點、塔高和塔型都組成1個具體的定位方案。在眾多的具有可行性的方案中,選擇工程量最小和工程造價最低的作為最佳方案。
海拉瓦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是遙感技術分析地形最主要的技術,由計算機硬件、專用的軟件以及高精度掃描儀共同組成信息處理系統(tǒng)。利用這種技術提前對線路進行分析,工作人員就免除了前往施工現(xiàn)場,也能確定桿塔最佳位置,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個工程的造價。在實際工程中,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大,對線路運行影響不是很大的桿塔立位等現(xiàn)象。一般情況下,工作人員都不會再更改勘測路徑,而是調整桿塔或采用其他基礎措施,進而滿足工程的地形要求,這樣會使投資大大增加。施工項目中,材料的消耗占工程成本很大的比例,應用遙感技術,可以反復地對預選路徑周邊的環(huán)境進行比對,進而選出工程量小、方便運行、經濟合理的桿位排列。
2.3 確定工程和運輸地形
工作人員往往是依據線路的路徑圖或深入現(xiàn)場實地考察獲得工程地形比例,將地形進行合理地劃分,并按照不同的比例進行統(tǒng)計。根據這個工作流程可以看出,地形比例的準確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輸電線路工程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對工程的造價也會造成深遠的影響,因此,地形的比例結果應該與實際工程完全符合。運輸物資的通道的地形不僅有人力運輸還包括汽車運輸。如果工作人員根據實際需要一一進行實地考察,不僅耗時耗力,還影響工程進度,人工考察的數據會存在誤差。遙感技術應用后,可以獲得更加翔實的圖像信息和數據信息,且遙感手段獲得的信息更加精確,為工作人員判斷地形地貌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2.4 其他
對于電網數字模型,通過遙感技術可以將多樣、繁雜的線路走廊地形以數據、圖形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可以為輸電線路的整體規(guī)劃、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隨著電網的發(fā)展步伐不斷加快,電力系統(tǒng)的輸電網絡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它呈現(xiàn)出范圍廣、工程復雜的特點,對其建設的有效、合理管理是相關單位始終關注的重點。遙感技術在電力工程中的應用為它開辟出了廣闊的前景。
[1]韋寧.輸電線路工程建設中遙感技術的應用研究[J].通訊世界,2015(05).
[2]徐世澤,許琳.遙感技術在輸電線路工程建設及運行中的應用[J].中國勘察設計,2011(01).
[3]黃偉業(yè).遙感技術在輸電線路工程中的應用[J].電力勘測,2001(02).
〔編輯:張思楠〕
TM75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4.160
2095-6835(2017)14-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