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我所負責的年級某班班長向我反映,他們班的張力(化名)已經連續(xù)三天沒有上課了,而且上學期三門課程缺考,聽室友說他晚上經常通宵玩游戲,白天就開始睡覺。聽到這個情況,我和班長立即趕到了張力所在的宿舍,果不其然,他在睡覺。
隨后我與張力進行了深入的交談……
在交談中我了解到,剛進大學時,張力用辛苦打工掙的錢買了一臺電腦,一開始他并不過度上網,但后來在室友的影響下,他接觸到了網游,從此再也沒了學習的心思,每天無法自拔。
經過對班級、室友和同學的走訪我更進一步的了解到:首先張力的性格比較內向,極少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也很少和同學交往,其次,他來自四川農村家庭,家境并不是很富裕,再次,他沒有學習目標,更沒有人生規(guī)劃和職業(yè)規(guī)劃,甚至認為大學成績再好以后也未必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鑒于對他實際情況的了解,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進行幫扶。
張力現在對網游已經產生了癡迷和依賴心理,因此,我便多次和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心取得聯(lián)系,陪著他一起去和心理輔導老師交流,以期從心理上幫助他樹立克服網癮的信心。心理輔導老師在重新自我定位、區(qū)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人際交往、為人處世、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等方面給予張力指導。
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的是輔導員具備一顆愛心,為了喚醒沉迷網絡的張力,我特意為其制作了一個長達兩個月的談話時間表。利用他不上課的空閑時間經常性的和他談心交流,并督促其學習、關心其生活、解決其遇到的難題和困惑,此外還積極為他申請各種貧困生補助,可以說這種潛移默化的關心和關愛,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他對大學生活的信心。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因此,面對這種情況,讓家長參與進來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我主動和張力的父母取得了聯(lián)系,告知張力的現狀,讓他父母督促和鼓勵張力解除網癮,好好學習。此外我每周都會和張力的父母通話一次,將張力一周的表現進行反饋,讓張力的父母適時地通過電話,面談等方式多多與張力交流,讓他體會到身邊的人都在關心他。
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張力之所以沉迷網絡,跟他室友經常上網不無關系,因此發(fā)動他身邊的同學,特別是室友為其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便讓班委和他的室友組成幫扶小組,明確分工,有的負責邀請張力參加各種活動、有的督促其按時就寢、有的對張力的平時學習和生活情況做好記錄并反饋給我……
人沒有了目標,就像大海里的船失去了舵。張力之所以沉迷網絡,不愿意上課,跟他沒有生活和學習目標有關系,因為為其樹立前進的方向和學習的目標顯得尤為重要。在充分尊重他個人意愿的基礎上,我為其制定了“本科畢業(yè)——考研——就業(yè)”的初步人生規(guī)劃,在學習上明確其每學期在班級的排名不能低于20名的目標,可以說明確的目標和規(guī)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他積極向上的動力。
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張力終于成功走出了網絡的泥潭,恢復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他的性格也變的開朗了起來。這件事讓我懂得,作為輔導員,當學生深陷網絡無法自拔時,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用耐心和愛心幫助他走出困境,而不是一味的職責和懲罰。
作者簡介:錢旺(1985.4-)男,漢,安徽蚌埠人,碩士研究生,浙江傳媒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政治教育,2013年畢業(yè)于杭州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