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子
炭火烤雞皮串
皮與筋,究其本質(zhì)而言,都是膠原蛋白,區(qū)別之在于皮的脂肪含量很高,而筋的要少一些。當(dāng)然對于真正的吃貨來說,正如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食物也就是食物,好吃就可以了。如果不是龍,扒下的皮和抽出來的筋還是相當(dāng)好吃的。想想炭火烤雞皮串,爐烤網(wǎng)上,木炭煙氣裊裊之間,滋滋作響,偶爾還有烤出的油掉在炭火里激起噗哧一聲,帶著油氣的香味縈繞在爐子周圍。豬與牛的蹄筋燉得軟軟爛爛,入口又腴又糯又滑,還沒有換掉乳牙的小朋友和年齒已老的人們都能領(lǐng)會其中千回百轉(zhuǎn)的微妙。
我還算經(jīng)歷過物質(zhì)匱乏年代的人,年輕一點的人們記憶里的雞肉可能已經(jīng)都是雞腿雞翅之類,我的童年里買雞肉并沒有那么方便,好像一直到上初中,香菇紅燒雞皮都已經(jīng)算吃了一頓雞。那時的肉類加工廠有時候會放出一些冰凍成一塊一塊的雞皮,買回家解凍以后按照香菇雞的做法來紅燒,燒得久一點,雞皮里的膠質(zhì)把湯汁變得粘稠,連湯汁一起來拌飯,也是庶民的美食了。不過《紅樓夢》里,鼎食之家也會吃“酸筍雞皮湯”,感覺雞皮似乎地位也沒那么低下?
豬皮飯
前些年去臺灣,山里的客家人聚居區(qū)市場有豬皮飯賣,與我們家的香菇雞皮飯異曲同工,蓋因客家人在臺灣較為弱勢,占不到好的土地,資源相對少一些,手里不多的資源一定要物盡其用。時常被當(dāng)作下腳料的豬皮,拿鹵肉飯的做法料理一番,膠汁十足,像我這樣從小吃紅燒肉最愛吃肉皮的人,捧上一碗豬皮飯,會有進天堂的感覺,滿滿地都是軟糯的皮!
把豬皮上的油脂刮得干干凈凈,煮熟晾干再入油鍋,炸出來的就是響皮。老一代人做燴三鮮,響皮是重要的三個主角之一。吸飽湯汁的響皮,最能體現(xiàn)這道菜的成敗,所有的精華都在其中。更為貴重的海參反而經(jīng)常追不上響皮消失的步伐。
燴三鮮
如果不想要做燴三鮮這種需要海參、玉蘭片、魷魚等等復(fù)雜食材和繁瑣步驟的大菜,用響皮直接做一道皮肚湯或者直接在蔬菜湯里來幾塊響皮,也能體會到炸過的豬皮自帶的觸感醍醐。泰國北部的人民對豬皮愛得更深,直接把炸豬皮做成了蝦片一樣的零食,墨西哥也有炸好的豬皮,可零食可食材,頗有一些懷念祖國美味的海外學(xué)子,用這些異國食材來呈現(xiàn)中華響皮魂。想想泰國和墨西哥的調(diào)料風(fēng)居然好像有那么一點點接近,酸辣口味料理肥腴豬皮,油膩一舉被趕盡殺絕。想來可能豬皮變成人們的舌尖寵物,初衷大概還是處理下腳料,這種脂肪量爆炸的食物,最早肯定是勞動人民的好朋友。
有些家庭的燴三鮮,響皮會被蹄筋代替,制作水準上又要稍微復(fù)雜一點,離勞動人民的生活也要稍微遠一點點。蹄筋的口感也是走軟糯滑一路,不過不如響皮吸味,要入味要更下些功夫。不過,在蹄筋出鏡的燴三鮮里,一般來說,海參依然沒有那么受歡迎,甚至還有俗語說“蹄筋味道賽過參”。按照祖國以形補形的樸素的健身飲食觀,蹄筋比皮的地位要高多了,畢竟古代人還沒有膠原蛋白的概念,想求身強體健腳步如風(fēng)的人肯定也比現(xiàn)在想要滿臉緊繃自然肌膚的人要多多了。
海參蹄筋
自家做蹄筋,發(fā)制過程就比較繁瑣,要慢慢熬燉入味,又需要很多功夫。不過成果當(dāng)然非常值得期待,入足味道的蹄筋比響皮要多一些不屈,更有咬勁。貴州街頭的牛肉粉對于廣大的蹄筋愛好者是非常好的選擇,大部分店家都有加蹄筋的選項,各家軟硬程度不一,但只要在牙齒能接受的范圍內(nèi),就能感受到牛骨頭牛肉原湯燉出的牛蹄筋最本質(zhì)的味道。
還有一類筋,來自于動物的身上而不是腿部。在辣條紅火之前,一小袋一小袋的辣牛板筋,曾經(jīng)也在零食舞臺上領(lǐng)過一陣風(fēng)騷。辣中帶甜的牛板筋,對牙齒的考驗和辣條不相上下,年輕的時候有一袋能磨很久的牙,簡直是肉食類嚙齒動物的最佳選擇。
香辣牛板筋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豬板筋,每頭豬的里脊能出一長條,上面是白花花的肥肉,下面是紅通通的大排瘦肉,透明泛白的板筋在中間,就好象茫茫大海里連接水天的地平線。好像到目前為止,這種食物最受歡迎的地方也還是在發(fā)源地貴州,這一溜的單價遠超豬的任何其他部位。
豬板筋用來宮保之泡椒之麻辣之都非常好,入口有肥肉和瘦肉都不具有的糯感與脆感,剝離板筋的時候多少會帶上一點肥肉和瘦肉,讓口感更為豐富。其他的地方還不知道它的好,也是一件好事。就好象牛背筋用來做火鍋,能讓牛背筋煥發(fā)出驚人的光彩,與在塑料小包裝里被禁錮的味道與口感完全不同,但是知道的人也不多。
泡椒豬板筋
去牛肉店里買筋頭巴腦的人應(yīng)該不多,所以這種類似于下腳料的牛肉部位比一般的牛肉要便宜,但其實做好以后口感獨特,完全不輸給其他的牛肉高級部位。就好象市場上賣豬肉的人,經(jīng)常會給自己把靠近骨頭的肉剔下來,骨邊肉與筋頭巴腦就有某些相同之處。頗有一些人沉迷于鹵牛肉里的筋,可是一塊腱子肉帶有的筋并沒有那么多,反倒是筋頭巴腦里的筋更多一些,調(diào)理得法非常美味,比如用來做咖喱飯,與平常的牛肉咖喱飯幾乎不在同一個星球。不過肥肉一定要認真去掉,不然會很膩。好像某部日劇里,女主角的殺手锏就是牛筋肉做的咖喱飯,可見還是有頗高殺傷力的。
皮與筋帶到餐桌上的是唇齒觸感的迷宮,忽而是軟糯的溫柔鄉(xiāng),忽而又是脆如凝雪的爆裂感。說起來其實都是某種結(jié)締組織,或者直接就都是蛋白質(zhì),想到這里,覺得身為吃貨還是必須感謝自然造物的神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