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科學院 水利部江湖治理與防洪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10)
水沙演變
三峽水庫蓄水后長江中游河床粗化及含沙量恢復特性分析
郭小虎朱勇輝黃莉劉亞
(長江科學院水利部江湖治理與防洪重點實驗室,湖北武漢430010)
三峽水庫蓄水后清水下泄,長江中游含沙量將長期處于嚴重不飽和狀態(tài),水流含沙量沿程恢復將會引起長江中游河道長距離沖刷。根據(jù)三峽水庫蓄水以來實測資料,分析了長江中游河段河床粗化與月均含沙量恢復的特性。結(jié)果表明:三峽水庫蓄水運用以來,宜昌-枝城河段床沙粗化明顯,河床已基本以卵石為主;枝城-監(jiān)利河段河床粗化較為明顯;監(jiān)利-螺山河段、螺山-漢口河段河床有一定程度粗化。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后,dlt;0.125 mm粒徑沙量在長江中游沿程恢復緩慢且恢復程度遠小于蓄水運用前,dgt;0.125 mm粒徑沙量在宜昌-監(jiān)利河段恢復速率較快,且在監(jiān)利站附近該粒徑含沙量基本恢復飽和。宜昌-監(jiān)利河段月平均含沙量恢復達到最大值,監(jiān)利-螺山河段月平均含沙量以減小為主,而螺山-漢口河段月平均含沙量變化不明顯。研究成果為將來水庫下游不平衡輸沙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參考。
河床粗化;含沙量恢復 ;長江中游
三峽水庫蓄水后,水庫攔截大量泥沙,清水下泄,壩下游河段尤其長江中游河段將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nèi)處于嚴重不飽和狀態(tài),下泄水流為了恢復其飽和挾沙狀態(tài),水流含沙量沿程恢復,進而會對壩下游河道造成一定沖刷,引起下游河段長距離、長歷時的河床沖淤演變調(diào)整,再加上水庫調(diào)蓄作用引起壩下游徑流量過程改變,從而可能給壩下游河道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及水環(huán)境生態(tài)等帶來一定不利的影響。
關(guān)于水庫下游泥沙輸移、含沙量恢復等研究成果眾多,如錢寧、謝鑒衡認為,水庫下游長距離沖刷是由于水流挾沙力沿程增加,其根本原因是床沙粒徑沿程變細[1-2]。韓其為分析了水力條件以及河床組成沿程變化對分組沙沖淤的影響后認為,水力條件變化不大時,粗顆粒在床沙中所占比例沿程減小,細顆粒所占比例沿程增加是導致粗顆粒淤積細顆粒沖刷的主要原因[3]。尤聯(lián)元等指出水庫下游河道縱向沖刷不斷下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沿程懸沙和床沙間的不斷交換,沖刷距離的長短與床沙組成的沿程變化狀況以及流量的大小有關(guān)[4]。李義天等分析實測資料后指出,床沙補給不足是導致細顆粒泥沙發(fā)生長距離恢復的根本原因[5]。黃悅等認為三峽工程建庫后下游河道含沙量增加的過程為含沙量的恢復過程[6];陳建國等分析三門峽水庫下游實測資料后得出,水庫下游含沙量恢復的距離隨水庫下泄流量的增加而增加[7];盧金友根據(jù)葛洲壩水利樞紐修建后實測資料分析認為,下游河道發(fā)生沿程沖刷的影響至1994年已基本結(jié)束,且僅限于松滋口以上河段[8]。陳飛等認為,水庫下游發(fā)生長距離沖刷的主要原因是床沙補給不足,尤其是細沙補給嚴重不足[9]。郭小虎等分析三峽水庫蓄水以來的實測資料后發(fā)現(xiàn)[10],dlt;0.125 mm粒徑沙量在長江中游沿程緩慢恢復且恢復程度遠小于蓄水前,這是壩下游河段發(fā)生長距離沖刷的根本原因;而dgt;0.125 mm粒徑沙量在宜昌-監(jiān)利河段恢復速率較快,且在監(jiān)利站附近該粒徑含沙量基本恢復飽和,這也是造成沖刷重點集中在荊江河段的主要原因。沈磊等認為,水庫下游低流量級與高流量級含沙量恢復速度較快,而中水流量級含沙量恢復速度較慢[11]。以上學者對水庫下游泥沙輸移、含沙量恢復等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根據(jù)三峽工程運用以來的實測資料,詳細分析了長江中游河床粗化及含沙量恢復特性,該研究進一步豐富了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為將來水庫下游不平衡輸沙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chǔ)。
三峽水庫蓄水后,長江中游干流河道水沙發(fā)生了較大變化,表1統(tǒng)計了蓄水前后各個主要水文站點水沙變化情況。
表1 長江中游主要水文站年均徑流量、懸移質(zhì)輸沙量及粒徑變化
注: ①各站2002年前徑流量和輸沙量統(tǒng)計年份:宜昌站為1950~2002年;枝城站為1952~2002年,其中1960~1991年采用宜昌+長陽站;沙市站為1956~2002年(1956~1990年采用新廠站資料,缺1970年);監(jiān)利站為1951~2002年(缺1960~1966年);螺山、漢口站為1954~2002年。②表中宜昌、監(jiān)利懸移質(zhì)泥沙中值粒徑資料統(tǒng)計年份為1986~2002年,枝城站為1992~2002年,沙市站為1991~2002年,螺山、漢口站均為1987~2002年
由表1可知,與蓄水前相比,三峽水庫蓄水后長江中游宜昌、枝城、螺山及漢口站年徑流量分別減少了 8.2%,8.0%,8.1%及 5.7%。各主要水文站年徑流量有一定程度的減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上游來流量偏少。
與三峽水庫蓄水前相比,蓄水后長江中游宜昌、枝城、沙市、監(jiān)利、螺山及漢口站年輸沙量分別減少了91.2%,89.5%,85.4%,78.0%,77.1%及72.4%。各主要水文站年輸沙量均大幅度減少,其主要原因與三峽水庫攔蓄、上游梯級水庫群運用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等因素有關(guān)。由于三峽水庫攔蓄作用,導致進入長江中游河段輸沙量較少,水流含沙量偏低,致使河床補給沙量,即使通過三口分流分泄了部分沙量進入洞庭湖區(qū),但荊江河段沿程主要站點輸沙量仍呈遞增趨勢,說明荊江河段床面補給量相對較大。受洞庭湖區(qū)、漢江匯流及床面沖刷補給等影響,螺山、漢口站年均輸沙量也呈遞增趨勢。
長江中游宜昌-枝城河段河床以卵石夾砂為主,而大埠街以下河段河床則以沙質(zhì)為主。由于在三峽水庫清水沖刷下卵石夾砂和沙質(zhì)河床具有明顯不同的抗沖性,因此,根據(jù)長江中游主要水文站點床沙級配變化來分析三峽水庫蓄水運用以來河床粗化特性,如圖1~3所示。
由圖1可見,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后,宜昌站床沙粗化明顯,2002年12月床沙D50為0.19 mm,而2006年12月為 0.40 mm;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該站床沙進一步粗化,至2009年12月為12 mm,預計隨著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影響的繼續(xù),該站河床沖淤將基本達到平衡。
圖1 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前后宜昌站汛后床沙顆粒級配變化
圖2示出了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前后沙市站床沙顆粒級配變化情況。由圖2可見,2000,2003,2005,2006,2007,2008年和2009年汛后,沙市站中值粒徑D50分別為0.212,0.215,0.212,0.239,0.245,0.446,0.246 mm,除2008年汛后中值粒徑明顯增大外,其他年份數(shù)值變化并不明顯。分析沙市站床沙粒徑組變化情況后得出,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前,沙市站90%以上的床沙粒徑在0.062~0.50 mm之間,各年變化不明顯,最大粒徑一般小于1 mm。在2000年汛后,該站14.4%的床沙粒徑在0.125mm以下,55.3%的床沙粒徑在 0.125~0.250 mm之間,30.0%的床沙粒徑在0.25~0.50 mm之間,僅有很少的床沙粒徑在0.50 mm以上。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后的2003年汛后,沙市站 7.0%的床沙粒徑在 0.125 mm以下,56.8%的床沙粒徑在 0.125~0.250 mm之間,34.4%的床沙粒徑在 0.25~0.50 mm之間,也僅有很少的床沙粒徑在0.50 mm以上。對比分析可知,2000年10月至2003年10月沙市站粒徑小于 0.125 mm沙量被大幅度沖刷;至2008年汛后,該站僅 0.1%的床沙粒徑在 0.125 mm以下,2.0%的床沙粒徑在0.125~0.250 mm之間,54.7%的床沙粒徑 0.25~0.50 mm之間,約 43.2%的床沙粒徑在0.50 mm以上,說明在該時段沙市站床沙粒徑小于 0.125 mm沙量絕大多數(shù)被沖刷,而粒徑 0.125~0.250 mm的床沙也是大量被沖刷;而在2009年汛后,該站床沙粒徑在 0.125~0.250 mm的沙量有較大程度恢復。由此可知,沙市站床沙組成隨著河道沖淤變化呈粗化現(xiàn)象,其中,粒徑小于 0.125 mm的床沙絕大多數(shù)被沖刷,粒徑 0.125~0.250 mm的床沙被大量沖刷。
圖2 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前后沙市站汛后床沙顆粒級配變化
圖3示出了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前后漢口站床沙顆粒級配變化情況,漢口站1998,2001,2003,2004,2005,2006,2007年12月床沙中值粒徑D50分別為0.16,0.17,0.19,0.19,0.19,0.21,0.19 mm,與蓄水運用前相比,有所粗化。從床沙不同粒徑組變化來看,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前,在2002年汛后,漢口站19%的床沙粒徑在 0.125 mm以下,68.5%的床沙粒徑0.125~0.250 mm,9.5%的床沙粒徑0.25~0.50 mm,僅有3.0%的床沙粒徑在0.50 mm以上。在2007年汛后,該站22.3%的床沙粒徑在0.125 mm以下,65.0%的床沙粒徑0.125~0.250 mm,10.7%的床沙粒徑 0.25~0.50 mm,僅有2.0%的床沙粒徑在0.50 mm以上。由此可知,在2003~2007年期間漢口站粒徑 0.125~0.250 mm的床沙沙量略有沖刷,導致粒徑 0.25~0.50 mm的床沙沙量相對增加。
圖3 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前后漢口站汛后床沙顆粒級配變化
綜上所述,三峽水庫蓄水運用以來,宜昌-枝城河段床沙粗化顯著,河床基本已以卵石為主,枝城-監(jiān)利河段小于 0.125 mm床沙沙量被大量沖刷,粒徑 0.125~0.250 mm的床沙沙量也大量被清水沖刷,河床粗化較為明顯。監(jiān)利至螺山河段、螺山-漢口河段粒徑0.125~0.250 mm的床沙沙量有一定程度的沖刷,河床有一定程度粗化。預計受三峽水庫蓄水的進一步影響,監(jiān)利-螺山河段、螺山-漢口河段河床也將進一步發(fā)生粗化現(xiàn)象。
根據(jù)三峽工程運用后2007~2012年期間的實測資料,按照宜昌站月均流量5 000,10 000,19 000,32 000,39 000 m3/s 這5個流量級分別統(tǒng)計了三峽工程運用以來長江中游主要水文站點月均含沙量沿程恢復情況,相對應挑選的月份分別為2007年1月,2008年4月,2011年7月,2007年7月及2012年7月。由于洞庭湖匯流后對長江干流含沙量濃度影響較大,可根據(jù)螺山站、洞庭湖出口城陵磯站簡單推算出下荊江出口處含沙量數(shù)值,在這里命名為城陵磯上,統(tǒng)計結(jié)果見圖4。
圖4 三峽工程運用以來長江中游月均含沙量沿程恢復變化
由圖4分析可知,宜昌站的月均流量越大,長江中游各個水文站月均含沙量數(shù)值則越大。在宜昌站同一流量下,宜昌-沙市河段月均含沙量明顯增加,沙市-監(jiān)利河段月均含沙量一般也以增加為主;下荊江(監(jiān)利-城陵磯上)河段月均含沙量略有減??;受洞庭湖“清水”匯流的影響,城陵磯上-螺山河段月均含沙量明顯減??;螺山-漢口河段月均含沙量數(shù)值變化不大。
在宜昌站月均流量為5 000 m3/s時,宜昌-沙市河段水流含沙量以遞增為主,而沙市站以下河段月均含沙量濃度基本變化不大。宜昌站月均流量為10 000,19 000,32 000 m3/s時,宜昌-監(jiān)利河段月均含沙量均以遞增為主,且在監(jiān)利站月均含沙量恢復數(shù)值達到最大;監(jiān)利-城陵磯上河段月均含沙量略有減小,受洞庭湖“清水”匯流的影響,城陵磯-螺山河段月均含沙量明顯減??;螺山-漢口河段月均含沙量數(shù)值變化不大。宜昌站月均流量為39 000 m3/s時,月均含沙量恢復至沙市站則達到最大值;沙市-城陵磯上河段月均含沙量有一定程度減小,受洞庭湖“清水”匯流的影響,城陵磯-螺山河段月均含沙量也明顯減?。宦萆?漢口河段月均含沙量數(shù)值變化不大。
根據(jù)宜昌站5級流量分別統(tǒng)計分析了三峽工程運用后2007~2012年期間長江中游各個水文站點dlt;0.125 mm與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沿程恢復情況,見圖5和圖6。
圖5 三峽工程運用后長江中游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沿程恢復變化
圖6 三峽工程運用后長江中游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沿程恢復變化
圖5表明,宜昌站的月均流量越大,長江中游各水文站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數(shù)值同樣也越大。在宜昌站月均流量為5 000,10 000,19 000 m3/s時,至監(jiān)利站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恢復數(shù)值達到最大,而在宜昌站月均流量為32 000,39 000 m3/s時,至枝城站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恢復數(shù)值達到最大,這種變化規(guī)律與清水沖刷下含沙量恢復距離變化一般性規(guī)律有一定相佐,其主要原因估計與大流量下荊江三口分流分沙較多,進而導致下游河段挾沙能力明顯減弱等因素有關(guān)。
在監(jiān)利-城陵磯上河段,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一般略有減少;而在城陵磯上-螺山河段,受洞庭湖匯流影響,當宜昌站月均流量為5 000和10 000 m3/s時,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一般以增大為主。其主要原因是三峽水庫蓄水后長江干流河道在枯水流量下月均含沙量濃度較低,而長江干流對洞庭湖出口的頂托作用較弱,洞庭湖出口處水流中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大于長江干流的相對應泥沙濃度。宜昌站月均流量為19 000,32 000,39 000 m3/s時,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一般以減少為主,其原因正好與枯水流量下的情況相反。
螺山-漢口河段在中小流量下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略有減小,而在中大流量下月均含沙量略有增加。
分析圖6可知,宜昌站的月均流量越大,長江中游各水文站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數(shù)值一般也越大。宜昌站月均流量分別為5 000,10 000 m3/s時,在宜昌-城陵磯上河段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沿程恢復,其中在宜昌-枝城河段其恢復的速率較慢,而在沙市-城陵磯上河段其恢復速率較快,這種變化主要與不同河段河床組成有密切關(guān)系。宜昌站月均流量分別為19 000,32 000,39 000 m3/s時,宜昌-監(jiān)利河段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沿程恢復,其中至監(jiān)利站其恢復達到最大值;同樣受不同河段河床組成的影響,在宜昌-枝城河段其恢復的速率較慢,而在沙市-城陵磯上河段其恢復速率較快;受荊江三口在大流量條件下分流較多的影響,宜昌站月均流量分別為32 000,39 000 m3/s時,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在沙市-監(jiān)利河段恢復速率有一定程度減緩;而在監(jiān)利-城陵磯上河段,在中大月均流量下,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均略有減小。
在城陵磯上-螺山河段,由于洞庭湖匯流入長江水流中的泥沙一般均是細顆粒,在以上5個流量級下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均明顯減小。
螺山-漢口河段在中小流量下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略有減小,而在中大流量下月均含沙量略有增加。
三峽水庫蓄水后,“清水”下泄,水流為達到飽和挾沙狀態(tài),含沙量在長江中游河道沿程恢復,其恢復的數(shù)值不僅與流量大小有關(guān),而且還與河床組成級配密切相關(guān)。一般而言,離三峽大壩越近,河床遭受沖刷的強度越大,其主要原因是靠近大壩河段的水流含沙量濃度較低,與其恢復達到飽和后的數(shù)值存在較大差距,在這樣的河段極易遭受沖刷下切,由于沙市河段以上為卵石夾沙型河床,在河床表層的細顆粒泥沙也容易被“清水”沖刷。從宜昌、枝城、沙市站月均含沙量濃度變化來看,在以上5個流量級下,宜昌-沙市河段水流月均含沙量均明顯增加,說明宜昌-枝城、枝城-沙市河段沖刷下切較為嚴重。至2009年12月,宜昌站床沙中值粒徑D50由蓄水前的 0.19 mm變?yōu)?3 mm,枝城站床沙中值粒徑D50由2003年10月的 0.28 mm變?yōu)?009年10月份的0.32 mm。這些均說明三峽水庫蓄水后靠近大壩的河段沖刷嚴重。三峽及上游梯級水庫群已陸續(xù)運用,再加上長江上游區(qū)域水土保持工程的實施,三峽工程下泄泥沙濃度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不會發(fā)生較大改變。但隨著時間推移,近壩段河床粗化程度將越來越大,床面提供可沖刷的泥沙就越來越少,近壩河段水流中的含沙量濃度也會越來越小。
沙市以下河段均為沙質(zhì)型河床,其河床粒徑一般均在 0.5 mm下,其中又以0.125~0.250 mm床沙粒徑居多,沙質(zhì)型河道床沙粒徑較細,在清水作用下這種床沙極易被沖刷。在以上5個流量級下,沙市-監(jiān)利河段月均含沙量也以增加為主,其中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明顯增加;至2009年12月沙市站床沙中值粒徑D50由2003年10月的 0.215 mm變?yōu)?009年10月份的 0.246 mm,監(jiān)利站床沙中值粒徑D50由2002年10月的 0.18 mm變?yōu)?007年10月份的0.20 mm,這些均說明三峽水庫蓄水后沙市-監(jiān)利河段河床逐漸粗化,且河段也以沖刷下切為主。在三峽水庫下泄水流泥沙濃度未發(fā)生較大改變的情況下,隨著時間推移,上游近壩段河床粗化程度越來越高,河床向水流提供可沖刷的泥沙愈來愈少,進入該河段的水流含沙量濃度也將會越來越低,沙市-監(jiān)利河段將會長期處于沖刷下切狀態(tài),但隨著河床高程下降,水深增加,預計該河段提供水流的泥沙也會逐漸減少,在相同流量條件下各個站點含沙濃度均不會超過現(xiàn)有水平。
下荊江監(jiān)利-城陵磯上河段河床組成同樣以沙質(zhì)型細顆粒泥沙為主,在以上5個流量級下,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一般略有減少,在中、大月均流量下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略有減小,在中、小月均流量下其濃度則遞增;監(jiān)利站床沙中值粒徑則有一定程度粗化,也說明該河段遭受“清水”沖刷,較之上游河段,沖刷幅度相對較小,主要原因是其離大壩較遠。在三峽水庫下泄水流泥沙濃度未發(fā)生較大改變情況下,隨著時間推移,上游沖刷重點將逐漸下移至該河段,預計監(jiān)利-城陵磯上河段也會遭受長期沖刷,但隨著水深不斷增加,該河段提供水流的泥沙也會逐漸減少,在相同流量條件下各個站點含沙濃度均不會超過現(xiàn)有水平,且逐漸呈下降趨勢。
城陵磯上-螺山河段,由于洞庭湖匯流入長江的泥沙一般以細顆粒為主,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濃度較低,在以上5個流量級下,受洞庭湖匯流的影響,長江干流河道dgt;0.125 mm月均含沙量均明顯減??;在中枯流量下,由于長江干流對洞庭湖出口的頂托作用較弱,洞庭湖出口處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也大于長江干流的相對應泥沙濃度,因此長江干流河道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均明顯增加,而在中大流量下,由于長江干流對洞庭湖出口的頂托作用較強,洞庭湖出口處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小于長江干流的相對應泥沙濃度,因此長江干流河道dlt;0.125 mm月均含沙量均略有減小。由于距離較短,該河段泥沙濃度的變化主要受洞庭湖匯流的影響。隨著時間推移,該河段泥沙濃度變化格局不會發(fā)生較大改變,但隨著上游河段不斷刷深,泥沙濃度不斷降低,預計洞庭湖匯入長江干流dlt;0.125 mm細顆粒濃度的影響程度會越來越高,但dgt;0.125 mm粗顆粒泥沙濃度對長江干流的影響仍會較小。
螺山-漢口河段離三峽大壩約430 km,在已有分析年份內(nèi)的資料顯示,經(jīng)過上游河段沖刷補給,水流中dgt;0.125 mm含沙量一般達到飽和狀態(tài),該河段河床泥沙組成粒徑一般在0.125 mm以上,dlt;0.125 mm的泥沙較少,河段內(nèi)沖淤變化幅度不大,在以上5個流量級下,一般水流月均含沙量變化不大。在三峽水庫下泄水流泥沙濃度未發(fā)生較大改變的情況下,隨著時間推移,上游沖刷重點逐漸會下移至該河段,預計螺山-漢口河段也會遭受長期沖刷,水深不斷增加,河床持續(xù)粗化,該河段提供水流的泥沙也會逐漸減少,在相同流量條件下各站點含沙量均不會超現(xiàn)有水平,且逐漸呈下降趨勢。
本文根據(jù)三峽工程運用以來的實測資料,詳細分析了長江中游河床粗化及月均含沙量恢復特性,得出以下結(jié)論。
(1) 三峽工程運用以來,宜昌-枝城河段床沙粗化明顯,經(jīng)過粗化后河床基本以卵石為主;枝城-監(jiān)利河段河床粒徑dlt;0.125 mm沙量被大幅度沖刷,粒徑 0.125~0.250 mm之間的沙量也被大量沖刷,河床粗化也較為明顯;而下游監(jiān)利-螺山河段、螺山-漢口河段河床有一定程度粗化。
(2) 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后dlt;0.125 mm粒徑沙量在長江中游沿程恢復緩慢且恢復程度遠小于蓄水運用前,而dgt;0.125 mm粒徑沙量在宜昌-監(jiān)利河段恢復速率較快,且在監(jiān)利站附近該粒徑含沙量基本達到飽和。宜昌-監(jiān)利河段月平均含沙量恢復達到最大數(shù)值,監(jiān)利-螺山河段月平均含沙量以減小為主,而螺山-漢口河段月平均含沙量變化不明顯。
(3) 在三峽水庫下泄水流泥沙濃度未發(fā)生較大改變的情況下,宜昌-城陵磯上河段會遭受長期沖刷,沖刷的重點會逐漸下移,水深不斷增加,該河段提供水流的泥沙也會逐漸減少,在相同流量條件下各個站點含沙量均不會超過現(xiàn)有水平,且逐漸呈下降趨勢;洞庭湖匯入長江干流河段,對城陵磯上-螺山河段泥沙濃度變化格局不會產(chǎn)生較大改變;隨著上游沖刷重點逐漸下移至螺山-漢口河段,預計螺山至漢口河段也會遭受長期沖刷,水深不斷增加,含沙量也會呈下降趨勢。
[1] 錢寧, 張仁. 河床演變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7.
[2] 謝鑒衡. 河床演變及整治[M].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2.
[3] 韓其為. 水庫淤積[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
[4] 尤聯(lián)元,金德生. 水庫下游再造床過程的若干問題[J]. 地理研究, 1990,9(4):38-48.
[5] 李義天,孫昭華,鄧金運. 論三峽水庫下游的河床沖淤變化[J]. 應用基礎(chǔ)與工程科學學報, 2003,11(3):283-295.
[6] 黃悅, 黃煜齡. 三峽水庫下游河床沖刷趨勢探討[J]. 長江科學院院報,1998(3):7-10.
[7] 陳建國,周文浩,袁玉萍. 三門峽水庫典型運用時段黃河下游粗細泥沙的輸移和調(diào)整規(guī)律[J].泥沙研究, 2002(2):15-22.
[8] 盧金友.荊江三口分流分沙變化規(guī)律研究[J]. 泥沙研究, 1996(4):54-61.
[9] 陳飛,李義天,唐金武,等.水庫下游分組沙沖淤特性分析[J]. 水力發(fā)電學報, 2010,9(1):164-170.
[10] 郭小虎,李義天,渠庚,等. 三峽工程蓄水后長江中游泥沙輸移規(guī)律分析[J].泥沙研究, 2014(5):11-17.
[11] 沈磊,姚仕明,盧金友.三峽水庫下游河道水沙輸移特性研究[J].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11,28(5):75-82.
(編輯:朱曉紅)
2017-09-15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水資源高效開發(fā)利用重點專項課題資助(2016YFC0402303,2017YFC0405306,2016YFC0402305)
郭小虎,男,長江科學院水利部江湖治理與防洪重點實驗室,高級工程師.
1006-0081(2017)11-0019-06
TV143.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