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快看,江蘇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文萃小學(xué)三·3班的教室里異常熱鬧。他們有的說得津津有味,有的聽得直流口水,還有的興奮得手舞足蹈,盧甬月老師不時地給予稱贊。那么他們到底在談?wù)撌裁茨??我們不妨也去聽聽?/p>
丁美旗:我的家鄉(xiāng)在貴州,烙鍋是我們貴州有名的小吃,比較出名的是水城烙鍋。水城烙鍋始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傳說,平西王吳三桂調(diào)兵鎮(zhèn)壓水西彝族土司,可是到達水西后糧草不足,官兵們只好取來屋頂瓦片和瓷器土壇片,架在火上,用獵獲的野味和采摘的野菜放在上面烙熟后充饑。正是當(dāng)年的這一無奈之舉,創(chuàng)出了今天這道美味。
徐俊嶺: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我們家鄉(xiāng)如皋的傳統(tǒng)美食——如皋香腸。如皋香腸歷史悠久,是全國聞名的香腸。如皋香腸與“廣式”香腸媲美,被稱為“如式”香腸。早在1910年,就在南洋勸業(yè)會上獲得了二等獎。1934年,如式香腸在江蘇物品展覽會上獲得嘉獎。如皋香腸條形整齊,肉質(zhì)緊密,色澤鮮艷,咸甜適度,香味濃郁,營養(yǎng)豐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膩,十分可口,深受群眾的喜愛。如皋香腸,天下名揚!
嚴天宇:我的家鄉(xiāng)是美麗的青島,我們家鄉(xiāng)有一種特產(chǎn)——蛤蜊。酒宴上,飯店里,就連平常人家的飯桌上都能見到蛤蜊的身影。蛤蜊的外殼很漂亮,如果把它的殼擺在一起,那一定是一幅令人折服的藝術(shù)作品。近看你會發(fā)現(xiàn),蛤蜊外形看上去像一把把小扇子,殼上有許多的花紋。遠看它又像是一塊塊小小的石頭一樣,很迷你,好似珍珠一般。小蛤蜊在水里時,尤其可愛,它會時不時地伸出它那長長而又纖細的尾巴,有時我會把手伸進去碰一碰它的長尾巴,但它好像不讓碰似的,急忙把尾巴收回去,像一只縮頭烏龜。
楊弈涵:我們江蘇的茶馓歷史悠久,源于戰(zhàn)國,風(fēng)靡于清代咸豐年間。茶馓并非正餐,而是與茶同食,所以就有了茶馓這個名字。又因為它環(huán)環(huán)入扣,絲絲相連,又有了別名——細環(huán)餅。茶馓細如絲,黃如金,條索纖纖,如金繞成,像扇子,似梳子,如菊花,看一眼就能令人大飽眼福,垂涎三尺。無怪乎唐代詩人劉禹錫留下了:“纖手搓來玉數(shù)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的詩句。茶馓可干吃,也可以用開水泡著吃,如果用開水泡著吃也可以放糖哦!
賀遠航:松鼠桂魚非常有名,是我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我特別喜歡吃松鼠桂魚,它的味道又酸又甜,魚上還灑滿了番茄醬。而它的產(chǎn)地就是我們蘇州,剛開始它叫松鼠魚,后來改叫松鼠鯉魚,最后才叫松鼠鱖(桂)魚。我們這里稱為松鼠桂魚,還有的地區(qū)叫花鯽魚。松鼠桂魚的歷史悠久,很多人都喜歡吃。
陶澤宇:雞頭米是我們蘇州的特產(chǎn),每年的八九月是它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我們這里最忙碌的時候。雞頭米不僅好吃,還有很多功效,被譽為“水中人參”,并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雞頭米能生吃,也能熟吃,還能炒菜吃。比如桂花糖水雞頭米、雞頭米炒蝦仁等等,是很多人的最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