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成為學霸,我披星戴月地學習,規(guī)定自己每天做多少題,并制訂出各種宏偉計劃,但每次出考試成績時,我還是與學霸有著不小的差距,這讓我抓狂。我告訴自己,再牛的學霸也是學出來的,他可以,我也可以!但怎么突破瓶頸,進一步提高,我還需要您的意見和建議。
潘雯雯
答:很多人說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距是堅持,這點我認同,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是你學習雖然努力,卻沒有抓住重點。
不斷加大知識的儲備和做題的數(shù)量,只能讓你對知識點做到熟悉、熟練,達不到掌握和精通。這樣,分數(shù)提到一定程度后就會遭遇瓶頸,再也提不上去了。怎樣和學霸比肩呢?并不是沒日沒夜地刻苦學習,而是要學會抓住學習的兩個重點。
一、給知識做減法
要為每個學科找到一個做減法的策略,這樣才能脫離題海,找到解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也就是說,要抓住核心考點,找到一條貫穿學科知識的線索。
比如語文,語文的核心是詞語,以詞語為基點,從詞語到語法結構,從語法結構到表現(xiàn)(修辭)手法,我們可以串聯(lián)起字音字形題、語法改錯題、閱讀理解題以及作文題。
第一步:詞語“墨守成規(guī)”,為什么是“墨”而不是“默”?因為這個典故講的是“墨子守成規(guī)”而不是“默默地守成規(guī)”。
第二步:從詞語到語法結構
根據(jù)意思可知,墨守成規(guī)在語法上是主謂結構。由語法結構知識可以判斷“看了《中國好聲音》,得到很大收獲”的語病為缺主語。
第三步:從語法結構到表現(xiàn) (修辭)手法
閱讀理解中,有些句子是不符合常規(guī)的語法順序的,如“大家都注視著這位新同學,高高的,瘦瘦的”,跟常規(guī)表達不同,但閱讀理解中一般不會出現(xiàn)病句的,那問題在哪里?原來作者采用了倒裝手法,我們也能據(jù)此回答出這句話的作用是強調。
其他學科,你也可以試著自己去整理。
二、答題標準化、客觀化
不要以為解題的能力通過大量做題就能提高,從普通生變?yōu)閷W霸沒那么容易,這是一門學問,你必須得練!面對一道試題,學霸的思考步驟通常是:1.題目要求得的是什么;2.要求得這個結果,需要哪些條件;3.題干給出了哪些條件,要順利解答該題還缺少哪些條件;4.缺的這些條件如何找到。
如此,解題的標準化思維過程就出來了。
許多同學在浩如煙海的試題摧殘下,已經喪失了思考的能力,遇到難題時,第一反應不是像學霸那樣認真分析試題,而是憑以前練題時的記憶,想當然地套用各種公式、定理,解到一半時發(fā)現(xiàn),題目所問問題與自己的解題方向是背道而馳的。不要奢望在考場上做到平時練習過的原題,題目越相似,越要當心是陷阱。
要成為學霸,除思維嚴謹外,還要抓住考試的本質,在考場上始終保持“客觀性”。
如這樣一道題:“一天沒吃飯了,我要大吃一頓?!边@句話說明了什么?
A.一天沒吃飯,我餓了 B.我正在大吃一頓 C.我一天至少吃一頓
選A的同學就是習慣性主觀,題目告訴你,我一天沒吃飯就代表我餓嗎?題目字面上就沒餓了這回事,所以不對。選B的是沒有根據(jù)題目字面意思去做題,要吃還沒吃呢,所以也不對。C答案似乎不合理,但答案就是C,因為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一天至少要吃一頓,這就是客觀。
一句話,要跟著題目本身走,不要跟著以往做過的題目走。給知識做減法、打破定式思維從而保持客觀性,這樣你離學霸就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