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本文對上饒師院文理科學生參加羽毛球運動的狀況進行調查,對文理科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體育專業(yè)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對比,根據(jù)文理科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特點,課外參加體育鍛煉的狀況和羽毛球的專項訓練方法進行闡述。
關鍵詞 文理科羽毛球隊學生 身體素質 羽毛球 訓練
一、前言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相互進行擊球對抗的球類項目。
(一)研究對象
上饒師院文理科羽毛球隊的學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研究課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2.調查訪問法
在研究過程中,征求多為專業(yè)老師的意見和見解,通過與老師的交流獲得與本文有關的資料。
二、文理科羽毛球隊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及身體素質
(一)對文理科羽毛球隊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進行調查
從除體育學院除外的12個文理科學院中各抽取13級的學生20人(男女各10人),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情況進行調查,有59%的學生表明自己經(jīng)常進行課外體育鍛煉,23%的學生表明偶爾參加課外體育鍛煉,10%的學生表明自己天天參加課外體育鍛煉,8%的學生不會參加課外的體育鍛煉??梢娢睦砜茖W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狀況還是良好的。
(二)文理科羽毛球隊的學生身體素質調查
從文理科羽毛球隊的學生中抽取20人(男女各10人)進行基礎的身體素質調查,分別對他們的800米。50米,跳遠和仰臥起坐進行測量,并算出男女生各項目的平均成績,根據(jù)測量的數(shù)據(jù)對他們的身體素質狀況進行調查分析。
三、身體素質在羽毛球運動中的作用與意義
(一)身體素質在羽毛球運動中的作用
羽毛球運動的快速、靈活、對抗激烈、變化多端的特點,決定了運動員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承擔大負荷訓練和激烈比賽的基礎。羽毛球運動速度快、競爭激烈,運動員控制場地面積大,訓練和比賽的負荷也很大。
(二)身體素質在羽毛球運動中的意義
身體素質是提高、發(fā)揮和保持競技能力先決條件,羽毛球技、戰(zhàn)術水平的高低與身體素質的強弱有著密切關系:運動員身體素質好,有利于掌握復雜、先進的技、戰(zhàn)術,相反,如果身體素質差,那么即使具備一定的技、戰(zhàn)術能力,其發(fā)展也會受制于身體素質的而不能充分發(fā)揮技、戰(zhàn)術水平。身體素質的提高是靠集體形態(tài)改變和機能提高來實現(xiàn)的,加強身體素質訓練,提高身體素質水平,促使羽毛球運動技術水平越來越好。
四、如何提高文理科羽毛球隊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
(一)速度訓練
1.反應速度的聯(lián)系
(1)聽口令,看信號做各種起跑——如站立、蹲式、高抬腿、背向跳、跳起后馬上起跑;
(2)聽哨音變速跑,快速沖跑15米,練習4組;
(3)聽口令變向跑——在快速移動中聽信號后突然變向沖跑10米;
(4)聽口令快速轉身跑,反復4~6次;
(5)看手勢向前后、左右方向啟動。
2.動作速度練習
(1)擊掌打節(jié)拍進行原地高抬腿,頻率依次加快,持續(xù)30秒;
(2)高頻率跑樓梯臺階,4~6組,一組4趟;
(3)快速揮羽毛球拍練習;
(4)單、雙搖跳繩,兩腳交替跳繩。
(二)力量訓練
1.上肢專項力量練習
(1)揮拍練習——揮網(wǎng)球拍,重點進行前臂、腕、指的各種擊球動作以發(fā)展擊球爆發(fā)力;
(2)投擲壘球練習——對墻投擲壘球,以發(fā)展擊球時的揮臂速度和手腕的閃動爆發(fā)力;
(3)穩(wěn)腕練習——手持啞鈴于體前或側體繞8字練習,以發(fā)展手腕的動作幅度和靈活性;
(4)轉臂練習——手持啞鈴于體側作旋內、旋外練習,以發(fā)展手臂的靈活性。
2.軀干專項力量練習
(1)仰臥起坐,左右體側起,以發(fā)展腰腹肌力量;
(2)仰臥挺身練習——俯臥于墊上,兩手相握放于背后,頭部和上體反復做后仰動作,以發(fā)展背部力量;
(3)屈伸負重練習——肩負20~30公斤杠鈴分腿站立作屈伸練習,以發(fā)展腹背肌肉力量;
(4)負重轉體練習——肩負20~30公斤杠鈴分腿站立身體向左右方向旋轉,以發(fā)展軀干兩側肌肉力量。
3.下肢專項力量訓練
(1)負重跨步走——肩負30公斤左右的杠鈴,做跨步練習,以發(fā)展跨步的步幅和大腿力量,15米一組,練習4組;
(2)負重半蹲提踵——肩負50公斤左右的杠鈴,兩腿分開,稍比肩寬,做半蹲提踵動作,以發(fā)展踝關節(jié)和小腿肌肉力量,20個一組,練習4組;
(3)負重半蹲起——肩負20公斤杠鈴,作半蹲起動作,以發(fā)展下肢爆發(fā)力;
(4)原地縱跳,單足跳,蛙跳以發(fā)展下肢爆發(fā)力;
(5)跳臺階練習,以發(fā)展下肢的彈跳力,20個一組,練習4~6組;
(三)耐力素質練習
1.以提高非乳酸性無氧代謝能力為主的練習
(1)中距離跑——400米、800米跑;
(2)中長距離跑——1500米、3000米、5000米;
(3)越野。
2.間歇性專項練習
(1)30米沖刺跑——俯臥撐——原地縱跳,20次為一組,連續(xù)做2組,休息2~3分鐘,做4~6組;
(2)羽毛球步伐練習,每組30秒~1分30秒,6~12組,快速,組間休息2~3分鐘,做4~6組。
3.多球練習
(1)采用單項和綜合技術,前、后場多球移動接球練習,每組前后各20個球,每2輪一組;
(2)全場移動接球練習,60個球為一組,組間休息2~3分鐘。
五、結論
羽毛球運動是對抗性運動項目之一,要想增強體質,提高球技,促進健康,都一定要堅持長期的練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逐漸加大強度和運動量,決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蠻干,這樣會造成不必要的運動損傷,因此我們要根據(jù)文理科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科學羽毛球運動的身體素質訓練,從而提高球技。
參考文獻:
[1] 肖杰.羽毛球運動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6.
[2] 張健.教你打羽毛球.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