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月
摘 要:《水石緣》一書以朗磚和尚為線,講述了水、石兩家的姻緣。細讀小說內容,可發(fā)現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塑造、情節(jié)結構安排、愛情主題設定等與王實甫的元雜劇《西廂記》極為相似。
關鍵詞:《水石緣》 《西廂記》 接受
清乾隆甲午年間,稽山(今紹興)棣園李春榮一反古代傳統才子佳人小說“總以吟詩為謀,牽引茍合,漸致淫蕩荒亂,大壞品行,殊傷風化”而作《水石緣》一書,已編入《〈紅樓夢〉資料叢書》之中。關于《紅樓夢》對后世文學的影響之大,我們毋庸置疑,魯迅先生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一書中提到“《紅樓夢》方板行,續(xù)作及翻案者即奮起,各竭智巧,使之團圓,久之,乃漸興盡,蓋至道光末而始不甚作此等書”。李春榮先生在“自敘”篇章論“誰謂傳之必可信哉?又誰謂不信之可不傳哉?”時便提到“元稹記會”“元人百種,錄舊翻新”,而后又在“后敘”篇提出采蘋的形象設定依據為“《西廂》為詞曲之祖,深惜紅娘不識字,茲令采蘋知書,以補缺陷”,可見李春榮先生的《水石緣》除了受《紅樓夢》的影響之外,還與元雜劇《西廂記》密切相關。
與《西廂記》的才子佳人終成眷屬的故事類似,《水石緣》主要講述了隱于繡嶺的水家與相隔千里的浙東龍湫石家在朗磚和尚的牽引下,歷經波折而成就美好姻緣的一事。從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jié)的設定,以及審美情感歸向看,《水石緣》似乎更大程度地接受了《西廂記》的影響。
一、人物形象設置方面的繼承與發(fā)展
《西廂記》的人物形象主要有戲劇主人公張珙、崔鶯鶯,條件人物紅娘、老夫人、鄭恒、杜確等,構成情節(jié)發(fā)展。而在條件人物中,紅娘脫穎而出,屬于有關鍵性作用的條件人物?!段鲙洝肥沟貌抛蛹讶说娜宋镄蜗笤O定多在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中出現,也最為接受者關注。受此影響,李春榮在《水石緣》中設定了石岫、水盈盈的才子佳人形象,也出現了侍女采蘋的“紅娘”形象。
《西廂記》中旦角相國之女崔鶯鶯以“詩詞書算,無不能者”出眾,而《水石緣》中水盈盈也是“魏夫人之書,管夫人之畫,謝道蘊之詩,班婕妤之賦,蔡文姬之琴,無技不能,有能必絕,生平所喜,詩詞為最”??梢娫诩讶舜搡L鶯形象的影響下,《水石緣》中水盈盈的典型人物形象設定也為蕙質蘭心的才女佳人。此外,小說中佳人“水盈盈”之名也與“崔鶯鶯”在結構、讀音方面極為相似;與《西廂記》不同之處在于小說中的水盈盈與崔鶯鶯的市俗化形象相比,多了一分才女的淡雅。
《水石緣》另一主人公石岫則同張珙形象類似,是世間難得的才子定位。王實甫筆下的張珙其才學如黃河之水一樣雄渾壯闊,而《水石緣》中的石岫則是“學本鴻儒。氣宇崢嶸,襟懷磊落;多情多感,恍宋玉之重逢;能酒能詩,儼青蓮之再出”,同樣才學深厚。然,相比《西廂記》中張珙“才高難入俗人機,時乖不遂男兒愿??盏裣x篆刻,綴斷簡殘編”的愁苦,作者李春榮則在石岫身上添加了一份瀟灑坦蕩的才子氣概,這種“時不我遇,我不入仕”的灑脫是作者根據自身所處的現實社會環(huán)境而做的恰當安排。
紅娘的形象影響之深遠,毋庸置疑。在《西廂記》中,紅娘可以說是崔、張二人自由戀愛得以實現的關鍵性條件人物。《水石緣》中,水盈盈身邊的小婢女采蘋同樣也如紅娘一般,在水、石二人的私自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牽連作用。與“聰穎機靈”的紅娘相比,李春榮在小說中所設定的采蘋形象的文學素養(yǎng)略高一籌,“麗而知書,盈盈雅愛重之。分雖主婢,情同姊妹,每得佳句,輒令歌以自賞”。正如《水石緣·后敘》中所說:“《西廂》為詞曲之祖,深惜紅娘不識字,茲令采蘋知書,以補缺陷”。此外,對于功名,紅娘與采蘋的觀念不一致:《西廂記》中紅娘告誡“先生當以功名為念,休墮了志氣者”,而采蘋對功名卻不屑一顧,“我若做了男子……憑他掀天掃地的功名富貴,再也哄我不動”。但放到作品內部來看,兩個不同的“功名”觀念則與兩部作品中所呈現的功名利祿觀相輔相成:《西廂記》包含著對科舉及第的期待,而《水石緣》隱藏著對歸隱山林的追求。
二、故事情節(jié)的仿照設定
仔細閱讀《水石緣》一書,我們不難發(fā)現其情節(jié)中有大量元雜劇《西廂記》的痕跡?!段鲙洝分写?、張二人的自由戀愛發(fā)生在普救寺,而《水石緣》中水、石二人的姻緣是由雨花寺的朗磚和尚牽得。王實甫、李春榮二人筆下的才子佳人愛情故事都緣起于寺廟,都有著佛教的文化背景。與《西廂記》開始便進入了戲劇主線——崔、張二人愛情故事不同,《水石緣》中水盈盈、石岫二人的感情從小說第十四段開始。
小說第十四段“聞琴聲隔院覷佳人,和題紅投箋考詩賦”中,石岫立于倚墻的石幾上偷看水盈盈彈琴,與張生在太湖石畔的墻角兒邊偷窺“崔鶯鶯夜焚香”的情節(jié)設定極為相似。其中水、石二人隔墻相會,賦詩交往也如《西廂記》中張生、崔鶯鶯的以詩相交。
第十五段“妙婢燈前雙遣候,纖蛾月底乍相逢”處,石岫因賦詩久不得回音而生相思之疾,恰似《西廂記》中張珙午夜調琴訴衷腸而害相思之癥。此處采蘋也似紅娘一般在相思成疾的石岫與嬌羞矜尚的水盈盈之間傳詩通信,以解二人相思之苦。水盈盈以詩“彩筆如椽鼎可扛,探閨一見已心降。今宵擬共嫦娥約,同載冰輪到碧窗”與石岫相約,恰與鶯鶯約張生“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一詩如出一轍。此外,《水石緣》中對石岫得相約之詩后的心理刻畫方面也同樣仿照了《西廂記》中張生之怨——“欲赴海棠花下約,太陽何苦又生根”,且看石岫“覺此日倍長,量著階前日影百般難得移動”的急切心理與之何其相似。
小說第二十段“山總戎絕親馳偽札,水散人拷婢得真情”中,石岫入秦后,其母舅山公得知水、石二人已私定姻緣而偽造書信,言石岫已與表親締結婚姻。此處情節(jié)安排與《西廂記》中崔鶯鶯的表哥鄭恒在得知崔鶯鶯已許配張珙后,妄言張生在京已娶尚書女一事十分相似。收信而得知石岫已與水盈盈私下相交一事后,水散人拷問婢女采蘋的情節(jié)構思也同樣取材于《西廂記》中老夫人拷打紅娘一事。
通過分析,便可知《水石緣》中的關于水盈盈、石岫的情節(jié)結構的設置及一些細節(jié)上的安排與《西廂記》相似之處極多。這充分體現了李春榮所作《水石緣》對《西廂記》的接受之深刻。
三、主題思想上的附和
王實甫在元雜劇《西廂記》中主要以普救寺為環(huán)境背景講述了歷經賴婚、賴簡等曲折后,張珙與崔鶯鶯二人的愛情終于以張珙金榜題名、才子佳人成婚收尾。在雜劇《西廂記》中,作者王實甫以“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為審美價值取向,滿足自己以及戲劇觀眾“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審美需求。雜劇中的此種才子佳人終成眷屬的愛情主題設定對后世文學作品有巨大的影響。
《水石緣》前十一段主要講述了石岫在其朋友松濤、云影的牽引下,與梅萼、柳絲兩位風塵女子之間的感情發(fā)展。特別之處在于與梅、柳的感情糾葛并沒有阻礙石岫“遍訪佳人”、尋覓良緣的初心。在天賜良緣的安排以及朗磚和尚的牽引下,水、石兩家姻緣從十二章開始,終從蠟丸詩中走入故事情節(jié)的實際發(fā)展。李春榮先生在小說中雖以水盈盈與石岫的天賜良緣為主線進行情節(jié)展開,但并未因主線的發(fā)展忽略其他情節(jié)的帶入。小說《水石緣》的結局在“悲歡離合各得其平”與“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情感號召下,以石岫與水盈盈、梅萼、柳絲、采蘋四位女子喜結姻緣、占盡英華為圓滿。
李春榮先生在小說中安排石岫功名得上第,是石岫為才子的證明。然而對于石岫來說,“‘功名二字殊非余志,只因十年磨礪,不甘默默;且不如是,無以副吾母丸熊畫荻之望。幸叨一第,愿已足矣。”便帶母親、妻妾與松、云兩家共同歸隱繡嶺,這也是故事之初石、松、云三人做“山中宰相”之念的實現,這也是三人人生的圓滿。
李春榮先生在《水石緣·自敘》中曾提到作品的創(chuàng)作目的“以爰書之筆繪兒女之情,雖無文藻可觀,或有意趣可哂,亦庶使悲歡離合各得其平而不鳴耳!”其中的“悲歡離合各得其平而不鳴”可以說是對《西廂記》“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一種附和。
四、結語
在《西廂記》才子佳人小說故事的影響下,李春榮的《水石緣》主要以朗磚為線,講述了相隔千里的繡嶺水家與浙東龍湫石家歷經波折而成就美好姻緣的故事。小說《水石緣》中的石岫、水盈盈的才子佳人的形象與婢女采蘋的“紅娘”形象以及圍繞在他們身上的一些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都較大程度地接受了《西廂記》的影響。除故事中的一些人物與情節(jié)外,小說所體現的主題“悲歡離合各得其平而不鳴”也是對《西廂記》的主題“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一種附和。
參考文獻:
[1] 李春榮.水石緣[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王實甫著.張燕瑾校注.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3] 曹萌.中國古代戲劇的傳播與影響[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4]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5] 陳菊,王慶云.明清時期文人對《西廂記》的傳播接受研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