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
在中國古代,為抵御冬日嚴寒,古人很早就發(fā)明了“足衣”以護腳、保暖。所謂“足衣”,即今天所說的襪子和鞋。古人冬天穿的棉襪有“夾襪”、“千重襪”、“兜羅襪”、“絨襪”等。目前存世最早的一雙襪子是公元前九世紀的皮氈襪,出土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緣扎洪魯克古墓中。
依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中的說法,至遲在“三代”時的商末,人們已穿襪子了。滅商而起的周朝的奠基人、文王姬昌,當年率兵去攻打商朝的屬國崇國,走到一個叫鳳黃山的地方時,襪帶子松了,自己動手將帶子系好。
古人穿的襪子也有冬夏與單棉之分。古人稱夏天穿的襪子為“暑襪”,暑襪質地輕薄,透氣性好。但古人冬天穿的襪子比暑襪款式更多,冬天穿的棉襪一般都是多層襪,夾層中納入保暖材料。
漢代的“夾襪”就是一種棉襪,這種襪子較單層襪厚實,里外兩層,故名。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曾出土過兩雙夾襪,由雙層素絹縫成,襪面用絹較細,襪里用絹較粗。這是女襪,出土時放置在棺木邊箱的竹笥之內,從襪子當隨葬品來分析,那時襪子已是生活中必備衣物。
唐朝人冬天穿的襪子叫“千重襪”,用一層又一層的羅帛縫納而成,因此得名。
宋朝人冬天穿“兜羅襪”?!岸盗_”是兜羅樹所結之絮,屬于木棉,將之縫進夾層中,就做成了既保暖又柔軟的兜羅襪。
明清時,人們已穿上了真正的棉襪——里外層之間用棉絮作為填空物的襪子。除了棉襪,還有絨襪——用羊絨做的襪子。羊絨襪曾是明末最流行的襪款。明范濂《云間據目鈔》記述:“近年皆用絨襪,襪皆尚白,而貧不能辦者,則用旱羊絨襪,價甚省,且與絨襪亂真?!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