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婭飛
胡喬木是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政論家和社會科學家、中國共產(chǎn)黨思想理論文化宣傳戰(zhàn)線的卓越領導人。1930年底,他在清華大學經(jīng)曾迪先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正式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秋,在其家鄉(xiāng)江蘇鹽城縣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到“左聯(lián)”工作任職。1941年2月起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前擔任毛澤東的秘書,1992年9月逝世。他先后參與黨內(nèi)大量重要文件的起草,同時編輯整理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著作,為中共理論宣傳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被鄧小平譽為“黨內(nèi)第一支筆”。那么,這樣一位理論大家當初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革命,選擇中國共產(chǎn)黨?本文試圖通過解讀《胡喬木傳》《胡喬木文集》《胡喬木詩詞集》等著作,來探究推動胡喬木走向革命之路的各種因素。筆者認為,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父親胡啟東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榜樣示范
胡喬木的父親胡啟東以教私塾為生,為人正直,富有正義感,熱心國事,是當時有名的社會賢達。因為少時家境貧寒,偶得讀書機會胡啟東便奮發(fā)努力,考取清末最后一屆科舉秀才。他初名胡意誠,學名胡應庚,后來在進步思潮影響下,痛恨官場腐敗和社會黑暗的胡意誠,視救國救民為己任,遂改名胡啟東,意為像啟明星一樣照亮東方。
1913年,胡啟東因文采飛揚聞名鄉(xiāng)里,而被選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的眾議院議員。在這屆議員中,國民黨議員占壓倒性優(yōu)勢,為了對付像胡啟東這樣被稱為“新派”的議員,袁世凱一方面授意老君主立憲派組成進步黨,成為國會中對抗國民黨的第二大黨,一方面又用金錢收買和武力威脅等手段,對國會議員采取分化政策,導致國民黨在議會中無法成為鉗制袁世凱的中堅力量。在這場斗爭中,胡啟東不為所動,堅決反對袁世凱的陰謀。在其主張遭到反對后,他憤然參加南方革命活動,進行反袁斗爭以及后來的護法運動。1918年9月,胡啟東到廣州黃花崗悼念72烈士,作詩《寓穗集》,滿腔愛國熱血和悲憤惆悵躍然紙上:“戰(zhàn)壘哀新鬼,荒山吊國殤。應余泉下恨,何日掃欃槍?!?923年,曹錕賄選期間,胡啟東聯(lián)合吳江、王紹鰲等議員堅決反對,組織“憲社”以示決心,堅決不當“豬仔議員”,并離京南下發(fā)文聲討。隱居回鄉(xiāng)后,胡啟東始終熱心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造福家鄉(xiāng)百姓,參與編修鹽城縣志,并同胡毓彬等人一起,校訂《鹽城鄉(xiāng)土史》和《鹽城鄉(xiāng)土地理》,使之作為小學教材被廣泛使用。
在國會眾議院議員任上,胡啟東曾多次購買包括進步書刊在內(nèi)的許多書籍帶回家,供子女閱讀。他歸隱家鄉(xiāng)續(xù)修《鹽城縣志》之余,更多關心子女的成長,教他們學做人,學處世,學為國為民的道理。所以,他給5個子女取名時,最后一個字均為“新”,履新、達新、鼎新(胡喬木)、穗新、文新,這里包含著他個人的殷切希望,新的思想、新的社會、新的國家……無疑,立志求新的父親在幼年胡喬木的心中就像一顆啟明星一樣,照亮了他的心靈,指明了他的人生航向。胡啟東格外器重胡喬木,專門陪兒子到揚州報考揚州中學。楊尚昆評價說,“胡老先生的道德文章和愛鄉(xiāng)愛國的正氣風范為縣人所敬佩。喬木幼承他父親的訓教與熏陶,養(yǎng)成了潛心讀書的良好習慣,奠定了比較好的文史知識基礎”,具備了素樸的愛國意識。這對他今后踏上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無疑具有深遠的影響。
揚州中學寬松的讀書環(huán)境:廣泛涉獵革命進步書籍
胡喬木從家鄉(xiāng)鞍本小學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江蘇八中(即后來的揚州中學)。揚州中學是一所校風正、學風嚴、質(zhì)量高、名氣響的省屬重點中學。胡喬木在此度過初中和高中共6年,學業(yè)上和思想上收獲頗豐。學校圖書館有很多藏書,為方便學生閱讀,每個班級還設有圖書專柜。胡喬木利用課余時間讀了大量的中外名著、進步書刊和左翼作家如魯迅、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的作品。胡喬木的小學同學胡公石說:“初中時,他已經(jīng)接觸到魯迅的《彷徨》等作品,這可能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契機?!?/p>
揚州中學治學嚴謹,左翼勢力非常強盛,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思想異常活躍。胡喬木的哥哥胡達新也在揚州中學念書,是國民黨左派人物,思想比較激進,積極參加進步政治運動,胡喬木從他那里接受了很多新思想。
到高三時,胡喬木已成為一名初步的共產(chǎn)主義者。這年4月16日,他在《揚州中學??飞习l(fā)表了3月22日寫的《近代文藝觀測》。文中寫道:進步的人類“需要如何的有偉大的真實的生命的宗教——這種宗教,不是幻的空疏的過去一切的舊的耶穌教,佛教,拜物教和拜金教,而是敢于以全人類的血肉為犧牲,以全人類的幸福為鵠的,將黑暗的昨日與混亂的今日勇敢的向明日的光明與快樂推進的新宗教——社會主義”。1930年5月31日,他在??习l(fā)表詩歌《別辭》,說自己不想再做“象牙塔里的學藝者們”,不想再“繼續(xù)混在犬儒和宿命論者之群里或凄然地藏在時代底暗角里”,那樣“我底青年的心會要發(fā)霉,我底手將癱瘓不能撥你了”!他告訴“我親愛的青春的友伴”,“我再不能忍受這非生靈的冷淡與平凡的空氣了”,“我將永不再彈布爾喬亞底溫暖而腐爛的歌聲了”。那么,他要彈怎樣的歌聲和調(diào)子呢?他寫道:
我要來奏一個粗暴的調(diào)子:那時——你將見你底密友倒臥在/人們所賜予的血跡模糊里,但他底臉上卻仍然溢出了/戰(zhàn)斗過來的紅色的歡笑,因為他底血液曾是沸熱/而他底靈魂是永遠地光明的。
詩中充溢著強烈的革命氣息,明確表明他向往紅色,追求光明。畢業(yè)前夕,揚州中學開除了幾名參加中共秘密組織的學生。對此,胡喬木非常氣憤,給校長寫信批評學校甘當國民黨的壓迫工具,令學校師生們刮目相看。
揚州中學的啟蒙教育和堅實的學習基礎,為胡喬木日后的成長打下了基礎。幾十年后,胡喬木為揚州中學《校友通訊》題詞,回憶起自己中學時代,說:“揚中當時并沒有指引我們革命的道路,也沒有教導我們許多革命的道理,但是揚州中學給了我們‘正直向上,熱于求知的教育,這使我們至今仍非常感激。”在揚州中學建校90周年之際,80高齡的胡喬木在病榻上應邀為母校題詞,后在題詞前又加了一段。這一段后來成為揚州中學的新校歌。歌詞如下:endprint
揚州中學,
你揚州的驕傲,
你中學的明珠,
在你的懷抱中生長,
怎么把你辜負。
??!
為河山要畫出新圖,
但一切我們還生疏。
??!
學習,學習,再學習!
進步,進步,再進步!
愿你放射的光輝永遠照耀人間。
揚州中學,
我親愛的母校,
我生命的搖籃,
六年似水的光陰,
多么值得眷戀。
愿你美妙的青春,
永遠駐守校園;
愿你放射的光輝,
永遠照耀人間。
可見,在揚州中學學習的6年,對胡喬木的一生影響之大。這6年培育了胡喬木的革命進取意識,培育了其一生的奮斗取向:通過學習學習再學習,進步進步再進步,立志要為身陷破碎的祖國河山畫出新圖。
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的活動:積極的思想宣傳和秘密黨組織的有效工作
胡喬木讀初二時,中共早期革命家惲代英來到揚州,在省立第五師范演講。惲代英當時是《中國青年》(1923年創(chuàng)刊,是共青團中央機關刊物)的首任主編,在革命青年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在演講中介紹了《中國青年》,講了讀書與救國的關系,主張讀書不忘救國,讀書為了救國。這次演講使胡喬木深受教育。從此,他開始閱讀《中國青年》。《中國青年》可以說是胡喬木青年時代革命的啟蒙老師,它使胡喬木樸素的愛國之情開始向自覺的革命意識轉化。胡喬木后來回憶說:“我第一次接觸《中國青年》后,才接觸到中國的共產(chǎn)主義運動。”
后來,他又讀了《向?qū)А?、陳望道翻譯的《共產(chǎn)黨宣言》單行本,以及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張國燾、蔡和森、羅章龍等共產(chǎn)黨人的文章。這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進步期刊和文章,使胡喬木懂得了救國救民的道理,其政治傾向日漸明朗起來。
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胡喬木直接接觸到中共秘密黨組織負責人——曾迪先。曾迪先是廣東梅縣人,1927年考入清華大學經(jīng)濟系,1928年加入共青團,是清華大學共青團學生支部的負責人,1929年起擔任中共北平秘密黨組織負責人。他在清華團結了一批進步學生,成立讀書會,宣傳進步思想。胡喬木列于其中。胡喬木與曾迪先的相識源于“反拖尸”隊伍?!巴鲜弊畛跏敲绹@里老生戲弄新生的一種游戲,宣稱用來殺一殺新生的傲氣,清華采用了這一陋習。每年新生入學報到,要先到體育館進行“體格檢查”,高年級老生命令新生做“鉆網(wǎng)過”“摸爬滾打”等動作,最后由4個人分別抓住新生的四肢,懸空著晃來晃去之后拋到旁邊的棉墊上。如果有人反抗,就會被扔進游泳池中作為懲罰。對于這種有損人格的做法,新生們敢怒不敢言。1930年秋,包括胡喬木在內(nèi)的一批新生集體商量應對方法,決定成立“反拖尸”隊伍,胡喬木在討論中提議罷課。他的這種勇于反抗的精神引起了曾迪先的注意,二人因此結識并成為朋友。曾迪先吸收胡喬木加入他組織的讀書會,成為“左聯(lián)”的積極分子,并在他的介紹下于1930年底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不久便被中共黨組織任命為共青團西郊區(qū)委書記,籌辦“平民夜校”“農(nóng)民補習學?!钡?,正式踏上革命之路。曾迪先于1991年1月18日病逝。胡喬木曾于3月25日致函曾迪先之子曾昭凱說:“他是我參加革命的直接介紹者,他在清華大學最后一學期的活動對我后來的人生道路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我永遠不會忘記他。”
當時,在清華大學還有其他各種秘密黨團組織,如社會科學研究社、反帝大同盟、鏟除基督教青年團等,胡喬木積極參與并組織領導進步社團活動,革命意志愈加堅定。
1931年暑假前夕,一個偶然的事件使得胡喬木失去在清華大學學習的機會。一天,香山農(nóng)民補習學校的一個農(nóng)民到清華大學找胡喬木,恰逢學校某學生宿舍發(fā)生失竊案,這個無辜農(nóng)民被當作是嫌疑人,被校方抓起來拷問。由于經(jīng)不起拷打,這個農(nóng)民招出了共青團的事,胡喬木的真實身份暴露。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翁文灝找胡喬木談話,給他兩個選擇,一是保證今后不再在學校從事“危險”活動,二是離開清華大學。胡喬木選擇了后者。
1932年春,胡喬木跟隨來京看他的父親回到家鄉(xiāng)。在家期間,他曾到其三姨父那里,幫他辦貧兒院。那里有一名教師叫劉必余,是中共秘密黨員。他向中共鹽城縣委書記嵇蔭根(又名蔡道生)作了匯報。后來,由嵇蔭根做介紹人,胡喬木于1932年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中共在社會各個階層的有效組織領導,及時地吸收了一大批包括胡喬木在內(nèi)的積極分子。黨組織是黨員開展活動的后方陣地和有效保障。沒有黨組織作依托,在白色恐怖彌漫、人心惶惶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有革命意圖的進步人士也難以憑借個人力量實現(xiàn)革命抱負。在胡喬木走上革命之路的過程中,中共秘密黨組織的領導發(fā)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紛亂復雜的社會背景:激發(fā)革命意識
胡喬木的青少年時代,恰逢中國社會處于軍閥割據(jù)、民不聊生的動蕩時期?!斑@是一個風云變幻的混亂年代,一個天翻地覆的年代,一個前所未有的年代,一個漩渦接著一個漩渦的年代”。
胡喬木出生于1912年。這一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宣告成立,不久,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為復辟帝制,接受日本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舉國為之憤慨。接著,便是無休止的權力爭斗和軍閥混戰(zhàn),黎元洪就任大總統(tǒng),張勛復辟,段祺瑞“再造國會”,直皖戰(zhàn)爭,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曹錕賄選,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胡喬木的家鄉(xiāng)江蘇省處于直系軍閥吳佩孚的控制范圍,年年混戰(zhàn)以及黑暗的統(tǒng)治,激起人們的反抗和革命意識。幼年時期的胡喬木正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生活在一個與當時的國家政治有著直接高層聯(lián)系卻又十分普通的家庭里,雖然尚不知何為革命,但幼年的記憶卻對他后來的成長產(chǎn)生影響。
比如,1926年冬天,為了宣傳國共合作共同北伐,迎接北伐軍的到來,揚州中學的進步師生組織起來走上街頭演講。當時,年僅14歲的胡喬木也參與其中,因在演講中公開揭露批判軍閥孫傳芳的倒行逆施,曾被當局逮捕,后因“年幼無知”被釋放。endprint
每一個人的思想都會受他所生活的時代的影響。在革命與戰(zhàn)爭為主題的年代,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激發(fā)了人們的反抗意識,每一個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或許都會為了生存而加入最后的抗爭。處于這一時代的胡喬木也不例外。正如他詩篇中所說,“祖國在流血,人民在呻吟……”,在這種情況下,覺醒和反抗的“鐘聲在呼喚:拿起槍,前進”,作為正值年少的熱血青年,“我們是生來就要做黑暗的反叛,生命好但是光明更好”。為此,我們青年的使命就是“為幸福為明天,要追逐到天邊”!周圍生活的悲慘狀況讓胡喬木義無反顧地選擇同黑暗勢力斗爭,而與此同時的愛國學生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革命斗爭,則進一步增強了他的抗爭意識,使他向革命之路越走越近。
愛國初心:繼承和發(fā)揚中華仁人志士關心國家命運的傳統(tǒng)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愛國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憂未悔”,到唐代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清代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再到近代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現(xiàn)代的雷鋒精神等等。愛國主義傳統(tǒng)代代延續(xù),成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持續(xù)發(fā)展的精神動力。生長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的胡喬木,也潛移默化地形成了這種愛國憂民的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fā),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具有愛國傳統(tǒng)的北平青年學子紛紛走上街頭,進行抗日游行和宣講活動。從小受父親愛國民主進步思想熏陶的胡喬木,更是走在許多學生的前面。季羨林是胡喬木在清華大學的同學。他在《牛棚雜憶》一書的《我的心是一面鏡子》一節(jié)中曾經(jīng)回憶說:“每天早晨,我們洗臉盆里塞上的傳單,就出自他之手。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人盡皆知?!薄氨M管蔣介石不抗日,青年學生還是愛國的多。在中國知識分子中,愛國主義的傳統(tǒng)是源遠流長的、根深蒂固的。”胡喬木繼承和發(fā)展了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當時,胡喬木正當青春年少,面對民族的危機,深深的憂國憂民之情油然而生,滿腔的救國熱情溢于言表。正如他在《救救大后方的青年》(1941年6月8日刊載在《解放日報》上)所說的:“有志的青年決不能懶洋洋地縮起頭來睡覺,靜候痛飲凱旋之酒。為了加速最后勝利的到來,每一青年都應振作精神,在環(huán)境允許的條件下,進行各種有益于抗戰(zhàn)的工作……”“要我們青年人不改變這世道,白活著能成?”
胡喬木早年走上革命之路,選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chǎn)黨是多種因素合力的結果,有來自家庭的、學校的、黨組織的、社會的、個人的因素。在選定自己的人生道路后,胡喬木便不知疲倦地為之奮斗一生,直到1992年生命快要走到盡頭的時候,他仍然作詩《希望》,感嘆生命之倉促。選擇革命和堅定革命同樣都需要巨大的決心和勇氣,而這份決心和勇氣的背后卻是信仰的力量。理想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只有鈣質(zhì)充足,才能屹立而不倒。
(責任編輯:胡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