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一直是教師在思考和研究的課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基于生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生活即教育.新課標明確提出“有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勇于探究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學問題”的目標.讓學生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符合新課標的理念,也是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身邊的現(xiàn)象,是讓學生從物理回歸社會,回歸生活,并從理論到實踐,學以致用,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例如,在講“摩擦力”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解釋如下現(xiàn)象.在拔河比賽中,為什么選取體重較大的同學參加?下雨天為什么容易摔倒?鞋底為什么要有花紋?體操運動表演之前為什么要在手上擦鎂粉?分析機場傳送帶運送行李的運動情況.教師要發(fā)現(xiàn)學生在生活中形成的與概念相悖的學習前概念.這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有的學生因為思維定式錯誤認為,只有運動的物體才能受到滑動摩擦力,只有靜止的物體才受到靜摩擦力.產生這樣的錯誤認識,源于學生在生活中看到好多滑動摩擦力產生于運動物體之間,而靜摩擦力產生于靜止的物體.教師要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作為反例,讓學生產生認知矛盾,從而破除思維定式.如,人走路,人在運動,但是人走路時腳往后蹬地,有相對滑動的趨勢,所以地面給人一個向前的靜摩擦力.借助人走路的例子,讓學生明白運動的物體也可以受到靜摩擦力.另外,讓學生雙手掌互相摩擦,摩擦時一只手不動,另一只手來回搓動,使學生明顯感受到兩只手都受到摩擦力,而且兩只手之間有相對滑動,它們之間的摩擦力屬于滑動摩擦力.
二、設計分層作業(yè)
作業(yè)的設置關乎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所有的學生都面臨一模一樣的作業(yè)題,使學生很難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發(fā)展需要的作業(yè).在分層教學的體系下,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不同的作業(yè).具體地來講,教師一方面要設計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簡單概念題;另一方面要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一些學生能就地取材的實驗題.此外,教師還要設計一些與生活生產、科技發(fā)展相接軌的探究性習題,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例如,在講“滑動摩擦力”后,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分層作業(yè)題.1.概念化基礎題:(1)東北地區(qū)的伐木工人在冬季工作時會利用雪橇運送木料.已知某滿載木料的雪橇總重力達到4.9×105N.在水平冰面上,馬要施加980N的拉力才能將雪橇勻速拉動,請求解雪橇與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滑雪運動是一項勇敢者的游戲.假設某滑雪運動員恰好能在傾角為θ的坡面上以恒定速度下滑,求運動員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3)如圖,一根長度為l的均勻木料放在水平桌面的邊緣,已知其質量為M,且其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現(xiàn)在以一個水平外力F來推木料,當木料達到圖示位置時,求其與桌面間的滑動摩擦力.2.設計性實驗題:(1)現(xiàn)提供一些細沙和一把卷尺,請設計一種方案來測量沙粒之間的動摩擦力因數(shù).(2)請運用最簡單的測量工具,設計粗測木塊與木板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的方案.3.探究性研究題:時代的進步,讓汽車走進千家萬戶.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汽車在剎車時車輪被抱住的力度是有講究的,剎車時如果車輪停止轉動,則車輪與地面之間將發(fā)生滑動摩擦;如果車輪仍在轉動,那么剎車片與輪盤間將發(fā)生摩擦.那么,哪種情況可以更快、更安全地讓車子停下來呢?請搜集資料,進行相關的模擬實驗來解答上述問題,并總結車輪驟然停轉可能給汽車安全所帶來的影響.這樣,能使學生將物理作業(yè)和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促進他們對物理規(guī)律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三、實施分層評價
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教師不能過分強調評價的選拔功能.科學的評價,能幫助學生診斷學習狀態(tài),從而調整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在高中物理分層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課堂日志:教師引導學生整理課堂上所發(fā)生的事情,如學生所提出的有意義的問題和見解,哪些學生在討論、實驗、探究等環(huán)節(jié)有突出的表現(xiàn).現(xiàn)場筆記:這主要運用于室外的參觀和考查,由學生自主記錄在相關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心得.調查訪談:教師通過與學生以及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上述手段,教師實時了解學生在分層教學中的表現(xiàn),并以此為參考來調整學生的層次,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方法,實施分層教學,提高教學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