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步華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不同程度的探索,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主動提問.主動提問是一種教學反饋,能使教師清楚哪些知識點學生掌握得較好,哪些方面學生存在不足,從而調(diào)整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提高教學效果.下面對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進行探討.
一、營造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數(shù)學課程的抽象性較強.很多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學科的時候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問題,對于課上老師的講解即便存在疑問,也不敢或者沒有自信去提問.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不茍言笑,會使學生對提問產(chǎn)生畏難情緒.這樣,學生不懂的問題不及時提問,一方面耽誤了自己對學科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使課堂教學氣氛十分尷尬.學生不主動問,使教師不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導致數(shù)學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應該對數(shù)學學科的性質(zhì)以及學生的心理有充分的認知,盡可能營造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引導學生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主動向老師提問,弄懂知識的來龍去脈.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重要前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講一些與知識點相關的小故事或者小笑話,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平行線”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語文中一些關于“平行線”的用法導入新課.“在形容兩個人沒有一點交集時,我們可以用數(shù)學中哪個詞來形容呢?”學生熱烈討論.有語文功底的學生可能就回答出來“平行線”.在討論與猜測的過程中,教師引入知識點,營造相對輕松的氛圍,為接下來學生的提問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勇敢地將“內(nèi)心的潛臺詞”表達出來.
二、創(chuàng)設形象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以及社會化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對于很多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教師應該基于對此的把握創(chuàng)設形象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提問.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在動情的課堂中,學生被吸引其中,減少“跑神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針對一個知識點進行探索,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主動提出來,并在提問后與老師一起探討,以求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例如,在講“弧長以及扇形面積”時,教師可以講解扇形面積公式:S=LR2,其中L指的是扇形弧長,R指的是扇形半徑.為了使學生清晰記憶這一公式,教師要帶著學生一起計算“生活中的扇形面積”.在貼近生活實際的知識點運用中,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并主動表達存在哪些疑問.如,計算教學樓前的圓形花圃面積.在計算其中“月季花部分的面積”時,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分別用直接方法和間接方法進行求解.學生會向老師提出質(zhì)疑:“既然有弧長和半徑,為什么不直接計算,還要通過求圓的面積減去另一部分面積進行求解呢?”此時教師要表揚學生的勇敢,并向?qū)W生傳達一種觀念,一道題如果有簡便運算一定不要設置障礙選擇復雜的方法.
三、利用有效的教學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對于任何人來說,積極的評價都是繼續(xù)努力的動力,尤其在解決有難度的事情上,積極的鼓勵與評價對于人的激勵作用不言而喻.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積極評價,力求利用有效的教學評價,引導學生主動對不懂的問題進行提問.這種評價,可以不僅僅是教師一個人的評價,還可以是同學的評價,身邊人的評價.通過大家共同對某個同學的進步進行鼓勵,能夠提高該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他愿意上數(shù)學課,并在大家肯定的氛圍中主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例如,在講“全等三角形”時,一個數(shù)學課堂上不愛發(fā)言的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答,并且回答得很完美,教師一定要不吝夸獎,通過表揚使這個學生對自己從內(nèi)心產(chǎn)生認同:自信心的認同以及對知識掌握的認同.這樣,每次遇見全等三角形的習題時,該生就會勇于在課堂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與疑問.此外,教師可以設置“評一評誰最愛提問”活動,由學生投票選出最愛提問的同學,并給予表揚和鼓勵.此時,對于同學的肯定,這位最愛提問的學生會繼續(xù)勇于表達自己的疑問.同時,帶動其他學生主動提問.
綜上所述,學生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的提問都十分重要.對于當前學生提問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幫助學生,使學生勇于對不解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與觀點.具體來說,教師要通過營造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形象的教學情境以及利用有效的教學評價,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使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