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湘
在2000年前,有個人拿到一筆用黃金支付的稿酬,一篇《相思賦》,得百金,一百斤金。這些黃金換算為今天的重量單位,應(yīng)當于25千克左右。多不多,真的是多,按照當今市價折算,約合人民幣700萬元還多。
那《相思賦》的原題名為《長門賦》,作者是漢代那個大名鼎鼎的司馬相如,愛情專家。當年他在邛城,用幾詩幾曲就將當壚賣酒的富二代卓文君拿下,二人不管不顧為愛私奔,留下情界佳傳。這會兒司馬相如又受漢武帝失寵皇后陳阿嬌的百金重托,寫了一篇騷體賦,后來也入了傳世名作之列。
這《長門賦》以一個受冷遇的嬪妃角色寫成,文句委婉凄切。君王許諾朝往而暮來,可是天色將晚,還不見幸臨。妾身獨自徘徊,對愛的期盼與失落充滿心中。登上蘭臺遙望君王行蹤,唯見浮云四塞,天日窈冥。雷聲震響,妾以為是君王車輦,卻只見風卷帷幄,不見馬馳車行。詞賦以景寫情,情景交合,寫盡陳皇后被遺棄后的苦悶和抑郁,細膩而真切。長門之賦,這代筆的情書,分量不是一般的重,那樣多的黃金,就是一個明確的衡量了。
來看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的南昌?;韬顒①R墓中出土的黃金,主要包括金餅在內(nèi)的金器接近500件,總重量合115公斤,多不多,真的是多,因為在考古發(fā)掘中前所未見。
這些黃金其實也不能算多,因為它只不過是三兩篇《長門賦》的價值。
再又說了,劉賀在做昌邑王時一次賞賜過舊臣一千斤黃金,這已經(jīng)是數(shù)倍于他墓中隨葬的黃金。那府中的存量黃金還有多少,不用細數(shù),沒有這個數(shù)的幾千倍也當有幾百倍。
我們還可由漢代黃金與銅錢的比值,來判斷這些黃金的價值?!逗鬂h書·食貨志》上記載,漢時黃金一斤兌換五銖錢一萬枚(十貫)?!稘h書·食貨志》的說法相同,“黃金一斤,值萬錢”。又說白金值三千,表明同量黃金僅比白銀貴3倍。只是從唐朝以后,黃金比價有明顯提升,據(jù)《靖康紀聞》說,北宋末年“金每兩三十二千,銀每兩二千五百”,一兩黃金能兌換32000文,一兩白銀只能兌2500文,黃金比白銀貴出十幾倍了。變到現(xiàn)在,黃金價值攀升到白銀的四五十倍,與漢代遠不能相提并論了。
如果以實物計價,有研究者根據(jù)《漢書·食貨志》記載考定,西漢初年每鎰黃金能買8石大米,秦漢一石為20升,裝米15公斤,8石大米即120公斤。每鎰黃金的重量為280克,280克黃金買120公斤大米,每克黃金的購買力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人民幣2元左右。這黃金在那會兒,還真的沒那么值錢。
這樣看來,劉賀用于隨葬的黃金,以實物價值折算合人民幣20萬元而已。
再如以銅錢判斷,劉賀墓中出土銅錢五銖錢數(shù)量壯觀,估計有10余噸,有近200萬枚,約為2000貫,相當于黃金200斤,這大體等同于隨葬的黃金。這樣一看,那些黃金也就算不上有多大的量了。
如此計算,司馬相如掙的那筆稿酬也不算多了。再想一想,司馬相如的百金稿酬,實物價值折算也不過合人民幣50000元而已,一定買不到一座豪宅。
漢代最能掙錢的不是作家是將軍,大將衛(wèi)青攻打匈奴,漢武帝高興了,一次就賞他黃金20萬斤。大將軍霍去病也是攻打匈奴,漢武帝一次賞他黃金50萬斤,多出一倍還多。
漢代時興以黃金作獎勵,有人統(tǒng)計過獎勵的數(shù)目,從幾百金到數(shù)十萬金不等,看看這些數(shù)字:
婁敬建議定都關(guān)中,田肯建議封嫡親子弟為齊王,各自得到五百斤黃金的賞賜;
叔孫通制定朝廷禮儀,賞賜五百斤黃金;
呂后臨終,遺詔囑賞賜諸侯王每人一千斤黃金;
陳平為結(jié)交周勃,用五百斤黃金送禮;
文帝即位論功行賞,周勃五千斤黃金,陳平、灌嬰各兩千斤黃金,劉章、劉揭各一千斤黃金;
吳王劉濞造反,斬殺漢大將的賞五千斤黃金,斬殺列將的賞三千斤黃金,斬殺裨將的賞兩千斤黃金,斬殺二千石官員的賞一千斤黃金;
梁孝王薨,金庫里有四十萬斤黃金;
武帝賞賜平陽公主一千斤黃金,賞賜卜式四百斤黃金;
宣帝即位,賞賜霍光七千斤黃金,廣陵王五千斤黃金,其他十五位諸侯王每人一百斤黃金,孔霸二百斤黃金,黃霸一百斤黃金;
元帝賞賜段會宗、甘延壽、陳湯各一百斤黃金;
成帝賞賜王根五百斤黃金……
當然也不是黃金不值錢,漢代國庫黃金儲備實在是充裕,又經(jīng)常有貢金送到,所以賞金的數(shù)量非常壯觀,它成為政權(quán)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基石。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