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紅
摘 要:討論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以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為切入點,對這部分工作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夠對改善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有所幫助。
關鍵詞:討論式;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應用;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44-01
小學是學生養(yǎng)成各種行為習慣的基礎階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因此,必須要重視小學這一階段的教育。目前,很多學生都缺乏基本的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溝通交流等能力。這正是落后的小學教學模式導致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下,傳授給學生的僅僅是知識,學生根本無法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而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從討論式方法的由來、產生的意義以及如何運用這一方法進行教學展開探討。
一、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由來
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其實來源已久。清代著名的教育學家梁啟超先生曾要求教師們用討論的方式來講授知識;蘇聯(lián)教育界曾經流傳著這樣一條準則“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取得效果,必須在課堂中運用研究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不能夠直接把現有的結論和方法告訴學生,而是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通過自身的觀察、實踐來得到相應的結論。”
教學實質上是幫助學生解決已知和未知、牢記和遺忘等矛盾過程,解決矛盾并不是目的,通過矛盾的解決幫助學生掌握正確處理這一系列矛盾的方法才最為關鍵。所以,必須要運用討論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將課堂還給學生,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運用討論式教學法的意義
1、拓展學生的思維。討論式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其想象力。數學本身是一門十分抽象難懂的學科。小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大都是通過形象性的思維來記憶和理解,這與小學生的認知模式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教師們應該多采取直觀形式的教學手段進行知識的講授,抓住學生學習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在練習中要多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比如在給學生講解“千克”、“克”這兩個概念時,可以用實物讓學生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差別。并且可以通過聯(lián)想與提問等途徑讓學生們充分理解生活中不同物品重量。像如提問“為什么XX同學的體重不能是50克?”等問題,就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從而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2、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討論式教學法所營造出的共同討論的氛圍能夠實現學生在課上的自主交流,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學生們可以在討論中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使得小組這一集體成為幫助大家共同提高的集體力量。在學生的探討過程中,教師進行積極地引導,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新的解題思路和思考角度。這既能夠樹立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又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討論式的教學,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是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方式。
三、正確應用討論式教學法
1、完善討論形式。課堂中進行討論的形式有很多,可以由組成人數的不同分為同桌討論、前后四人討論以及班級討論等形式。其中同桌討論,是在教師提出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時,同桌兩個人之間可以進行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這種討論方式,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口算能力,可以相互之間分析各自的解題思路,檢查對方習題的正確率等等。但是這種方式在兩人對于問題的意見不統(tǒng)一時,很難進行下去。
前后四人討論,這種方式大多應用于對較難問題的進行分析、討論。比如,一些題目要求找出題中內容的不同點,以及對同一問題不同的解題方式等問題。這種討論方式,是一種多層次、互動性更強的交流形式。四個人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信息,可以讓學生對問題產生更深層次的了解。有利于鍛煉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
最后是班級之間的討論。教師應該在組織組內討論的基礎上,再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班級討論,這樣才能夠實現討論效果的深化。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一名代表對小組內的意見進行發(fā)言,然后通過全班的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答案。班級內部的討論,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其他學生對于問題的見解,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問題的本質,從而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2、討論的技巧。教師在運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時,要注意討論技巧的使用。首先,要學生討論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這才能夠發(fā)揮討論式教學法的意義。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問題進行討論是沒有意義的。其次,要針對不同的問題,選取最合適的討論方式,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教師提問的問題,可以是在備課時提前準備好的,也可以是在課堂中臨時考慮到的,要根據情況來選取合適的探討方式。比如在要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探討時,以前后四個人為小組的討論方式是最合適的。但是在要求學生解決一些稍有難度的計算問題時,采取四人為小組的方式就不合理了,最好選擇同桌兩人的討論方式。
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答案,如果是錯誤的,不能立刻對其答案進行否定。可以引導學生對解題思路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思考,探討每一步的正確性,從而幫助學生得出正確的答案。要注意鍛煉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同時,也可以將學生的一些錯誤答案當作典型問題,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確自己的錯誤,并及時地改正,可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最后,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學方向,避免學生的探討脫離了問題本身,從而降低課堂教學的質量。
【總結】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同時,這種討論方式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具體的問題,采取合適的討論形式,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人哲. 討論式教學:價值、形式和前提[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24):47-48.
[2]朱婷婷. 小學數學討論式教學的實踐探討[J]. 生活教育,2015,(21):81-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