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金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0-0167-01
近年來,我?;瘜W教學取得了顯著進步。究其原因,我想和我們教學中作出的一些改變有關。具體來說:
一、改變導學案的使用方式,是我們提高的前提
以往,我們按照自己固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把導學案當作作業(yè)讓學生課后完成,教師有選擇性的批改和評講,把導學案等同于普通練習冊一樣使用。通過王老師在冶山鎮(zhèn)中、橫梁鎮(zhèn)中等兄弟學校舉行的全區(qū)教研活動,讓我們認識到如何使用導學案,才能最大化的發(fā)揮導學案的作用?;貋砗螅液秃阱永蠋熢诹中iL的督促下改變了導學案的使用方式,我們不僅按照他們的做法:三查三改。而且,我們每周的教研活動都把導學案通一下,盡可能抽空對導學案再加工,使之更好的為教學服務。如:《水的組成》導學案,我在【課堂討論】這部分增加了書寫第二單元6道化學反應的符號表達式。通過書寫這六道符號表達式一方面復習鞏固第二單元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鞏固了化學變化前后元素不變的化學知識;同時也為后面認識單質、化合物、氧化物作了鋪墊。第八單元的復習課,我在【課堂討論】這部分增加了書寫有鐵參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鐵生成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改變了導學案的使用方式,課堂更多的時間交給了學生:學生圍繞【課題討論】進行思考,有了前期的思考到交流討論時就有話可說。教師也從繁重的講解中解放出來,只要引導學生解答,學生糾錯,學生補充。這樣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二、改變基礎知識的教學,是我們提高的舉措
以往,我們所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平時教學中搶進度,然后用比較多的時間進行復習、鞏固、提高。具體是大量的做習題,講習題。帶來的后果是:基礎知識不扎實,不懂的學生煩死了,懂的學生厭死了。這兩年,我們都靜下來,仔細品味王老師說過的話:不要快,快了沒有用。知識需要在學生腦海中有一個消化過程,尤其是基礎知識一定要夯實。最近,我們李校長也說了一句頗有哲理的話:小碎步、低臺階、高頻率,同樣可以達到高山。細細評來,確實有道理。這兩年,我們放慢了課堂節(jié)奏,堅持夯實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力求每節(jié)過關。抓基本技能,主要是抓好化學用語的使用技能和實驗基本技能。學生有了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每周周末我們都根據(jù)一周的教學內(nèi)容編寫周末練習,周末練習主要有兩個欄目:【通過本周的學習,你應該知道】主要是一周來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力求識記。【鞏固練習】圍繞基礎知識所選擇的相關考題,有1-2題稍微難點,主要為好的學生提高。
三、改變教研方式,是我們提高的途徑
以往我們學校教研大多是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市區(qū)教研活動也大多是聽聽記記,回家就丟在一邊。這兩年我們在林校長的帶領下,加大校級交流的力度。我們和南京54中結對交流,兩校各出一名教師上課,課后進行集中點評,兩區(qū)的教研員都參與全程。特別這兩年我們橫梁片四所學校輪流開展活動,兩年來我們四所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上1-2節(jié)片內(nèi)公開課。片內(nèi)教研人人上課,上完課后,每一個人都要談體會,變過去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我們還邀請王老師參加點評,區(qū)內(nèi)名師包義才老師、林開富主任參與互動。記得,王老師說過一句話玩笑話:你們片內(nèi)的活動水平高到把我所要點評的話都說了。通過這樣接地氣的活動,我們轉變教學理念,改進的教學方式。
四、改變師生情感交流,是我們提高的保障
曾經(jīng)在一次教研活動中聽到專家說:“我在家里燒菜,若愛人表揚我燒的好吃,我會越做越有信心;反之我就會怕燒菜,不燒菜。同樣你給學生成功的機會和體驗,學生會用積極地心態(tài)回報你?!边@一點我體會頗深:以前我在課堂上一味忙著自己講,不給學生表演的機會,學生沒有成功的體驗,長期枯燥的聽講導致他們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課堂思想開小差、搞小動作時有發(fā)生,老師再一味的批評和懲罰進一步惡化了師生關系,教學成績滑坡?,F(xiàn)在我調整了教學策略,課堂上盡量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學生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解決,給學生充足的表演時間和體驗成功的機會。課堂實驗,只要沒有什么危險,我盡量讓“后進生”表演,錯了自己找同學幫忙,同學幫忙成功了,依然給他掌聲。這樣,一方面滿足他們表演的欲望,同時也幫助他們從課堂上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賞識機會。學生快樂了,我也快樂了,學生學的有興趣,我教的也越來越有信心。以前我工作累,累在課堂管理上,那樣的累是痛苦的?,F(xiàn)在我工作累,累在研究學生、研究備課上,這樣的累促使我提高幫助我獲得成功與歡樂,這樣的累值得。
高爾基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之地?!比诵灾凶畲蟊举|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
教學是一門藝術,永遠無法達到完美的境界,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有機會不斷的去完善、去提高。如果,我們一位的停留在已有的教學經(jīng)驗,而不追求改變的話,我們很難得到提高,我們的學生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