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明
摘 要:本文分析了化學高考答題中考生失分的原因表現在做題我行我素,丟三落四;化學用語不規(guī)范、描述實驗現象不準確;基本概念含混不清,審題不清,把握不住題目的關鍵點,答非所問等。對策是老師要對自己嚴格把關,把學生易錯的知識點拿出來重點講解,必要的練習不可少,要使用好錯題本。
關鍵詞:邊疆少數民族;化學高考;失分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283-01
化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自然科學,例如在鐵、鋁等一些物質的性質上可以構建知識性的網絡等,但是每一個知識點里又都有很多關鍵性的東西要掌握,如在熱化學反應方程式中要有各物質的狀態(tài)、焓變、單位和各物質前面的計量關系,這些全都要兼顧到,缺少一個環(huán)節(jié)就要前功盡棄。我們經常遇到的場景是,教師一講學生就會,可是學生一做題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比如很多學生在化學考試剛結束時,都會感覺自己做得不錯,但考試分數出來卻大煞風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仔細分析學生的做題可知,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由于粗心大意,或是對概念的理解不深刻等,導致很多該拿到的分都丟了。
從近幾年高考評價信息中了解到,學生在化學高考答題過程中,審題、文字表達、實驗技能、思維品質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仍不明顯,仍是失分的一個重要因素。最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做題我行我素,丟三落四。
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學生在做題時,他們不遵守化學計算法則和化學專業(yè)規(guī)則,或缺胳膊掉腿。比如化學方程式不配平,沒有沉淀、氣體符號,沒有標注條件;在填空題中漏寫單位;容量瓶沒有規(guī)格;電子式遺漏孤對電子;對有效數字置之不理等等,錯得最多的是在有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中,很多學生把注意力都放到有機物上了,結果把水、n等小分子和數字給漏了。
2、化學用語不規(guī)范、描述實驗現象不準確。
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學生無論高考還是平時測驗,由于化學用語不規(guī)范、描述實驗現象不準確使考生失分的現象十分驚人,如將硫酸鋁鉀的化學式寫成“KAlSO4”;如何檢查某溶液中含有Fe3+?很多學生是這樣表達:加KSCN溶液;有些化學方程式不配平、條件狀態(tài)未注明等等,這些學生明明知道答案,但卻會而答不全,會而答不對,而導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來越強調化學用語的規(guī)范表達,所以在總復習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化學用語的規(guī)范表達。
3、文字表達能力差,心里想的和文字表述不一致。
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學生由于受到經濟、文化、環(huán)境等諸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學生一看到非選擇題,特別是探究題,首先產生了恐懼心理,接著就會不知所措該從何下手。另外,這些學生除了在課堂用漢語交流外,私下交流時極少使用普通話,這樣就造成了在語言表達上的障礙,在敘述上產生了困難。
5、心情浮燥,審題不清,把握不住題目的關鍵點。
最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題目內容比較多,學生抓不住要點,所做答案與試題要求有偏差,有的甚至答非所問。問其因,學生答道:“平時做題時碰到相似的題型,一般不去認真審題,而以似曾相識去‘攀親投友?!睆倪@些中可以看出,很多學生不是因為題目難度大不會做而失分,而是因為心情浮燥、粗心大意,本來會做的題、應該得滿分的而失分,以致與大學無緣,是最令人惋惜的,甚至有的考生痛不欲生。
那么我們該如何來糾正學生所出現的這些錯誤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對策: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對自己嚴格把關。有一個故事說:螃蟹的媽媽想讓自己的孩子直著走(豎著走),孩子不會直著走(只會橫著走),媽媽說孩子笨,孩子讓媽媽示范給孩子看,結果做媽媽的傻了眼。是的,要讓學生規(guī)范性地學習化學,以求得高分,老師自己就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身體力行。表現在無論是復習舊知識還是講授新課,都需求真、務實、嚴謹、科學,給學生傳遞準確、無誤的化學信息,而不是模棱兩可糊涂漿。在授課過程中,老師不能懶隋,該寫清的要寫清,該講明的要講明;學生出錯的不可遷就。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把學生易錯的知識點拿出來進行重點講解。這些易錯的知識點,有的來自學生平時的作業(yè),有的來自學生平時的考試,老師在課下要抽出時間仔細分析學生的作業(yè)和考試試卷,從中歸納學生出現的錯誤集結在一起,針對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老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或者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故意設計錯誤解題題型,讓學生糾錯改錯,明確正誤之問區(qū)別所在。
第三,教師在完成新課的教學后,要給學生做相應的練習,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點。但題目的選擇非常重要,老師不能隨便找一套試卷就讓學生去做,應該根據本節(jié)知識的要點、學生容易忽視的知識點即知識的盲點有針對性地去選題,也可以自己去編題,設計一些小“陷阱”,讓學生去判斷,然后老師進行講解,指出學生答題時所出現的問題:知識點遺忘,一知半解、主觀臆斷,沒看清題目、表達不規(guī)范等等,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彌補自身的不足。指導學生如何審題,訓練解題技法,養(yǎng)成答題規(guī)范,讓學生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做題習慣,不粗心大意,注意細節(jié),這樣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全面掌握。
最后,使用好錯題本。老師應要求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準備一個較厚的筆記本,把自己平時易做錯的化學試題都記錄下來,并把老師訂正的方法步驟寫在對應的位置,過幾天,再把做錯的試題拿出來再做一遍,這樣就會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對常做錯的試題一定要反復去做,還要反思錯誤的原因,盤算如何避免錯誤的再次發(fā)生。更要強調的是,學生在每次考試前都要把錯題本上平時容易做錯的試題復習一遍,以防出現類似錯誤。此外,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不同的同學整理出的錯題可能有所區(qū)別,總結反思也存在著差異,因此,要求同學相互交換錯題本借讀,交流互動,這樣可以互相借鑒,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取長補短。
總之,在中學化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告誡學生隨時分析出錯的原因,摒棄隨意做題的壞毛病,養(yǎng)成規(guī)范做題的好習慣,為高考取得好成績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 黃延旭. 規(guī)范化學用語 提高學科素質. 河北理科教學研究. 2006.3
[2] 江會照. 從“首因效應”看化學課堂教學的規(guī)范性 .化學教學2006 .8
[3] 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