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亞麗
雄渾厚重 質樸蒼勁
——觀張紅宇先生山水畫
文/范亞麗
第一次拜訪張紅宇先生,是在一個炎熱的午后。在我的印象中,藝術家常常都是有些孤傲的。剛開始有些擔心,在這么熱的天氣去叨擾他,會不會讓他更加不耐煩。及至張紅宇先生的畫室,見到他本人后,一切疑慮均煙消云散了。張紅宇先生非但沒有一般藝術家的孤傲,甚至可以說是謙恭的,異常熱情。尤其是在見到他的作品之后,讓我更感敬佩。一個創(chuàng)作了如此之多精品的藝術家竟然還能如此謙遜,在如今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不能不令人心生敬意。
品味張紅宇先生的畫作,仿佛徜徉于雄渾壯闊的山水之間,瞬間感覺到天地的寬廣,人類的渺小。他筆下的山水,與婉約、秀麗無關,均是崇山峻嶺,雄渾厚重,質樸蒼勁,山之氣魄和精神被他摹寫得淋漓盡致。
東晉畫家顧愷之曾說過“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其臺閣,一定器耳,差易為也”。在顧愷之看來,越需要展現(xiàn)風骨、意蘊的對象,越難描畫,所以具有不同性情的人是最難畫的。而山水,在中國古代文人的眼中,是人類精神的棲息地,是畫家人格和精神的象征,所以也是難畫的,故李唐在一首題畫詩中曾有“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的感嘆。而張紅宇先生的山水畫,卻能將山之氣魄,水之神韻,盡展于尺幅之上。之所以能有如此境界,與他構圖的方式,筆墨的運用,甚至和他的人生態(tài)度,都不無關系。
一是滿幅構圖。為了凸顯山之雄偉、重疊之勢,在構圖上,張紅宇先生喜畫滿幅山水,構圖緊實,整幅畫面只有一兩處留白。且畫中多用“高遠”視角,以刻畫山之雄偉蒼勁,以“深遠”視角展現(xiàn)山之深邃厚重。如《白云生處有人家》,作品僅在上方左右角落及右下方處留有小片空白,其余均為山水樹木及掩映在山水之間的房屋。置身于這樣的作品面前,如身臨其境,似乎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山勢壓迫。
二是線繁點密,色彩濃重。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既要能夠展現(xiàn)山水的自然面貌,又要能夠傳遞畫家的主觀情感,達到主客和物我的統(tǒng)一。而筆墨作為中國畫的有機組成部分,既是繪畫造型的手段,又是精神傳達的載體,故清代畫家惲南田說“有筆有墨謂之畫”。筆墨可謂中國山水畫的血肉和靈魂。
張紅宇先生的山水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筆墨風格,線繁點密,色彩濃重,頗有密體山水之風。他的作品多以濃墨構形,盡現(xiàn)山石樹木蒼勁、深邃之態(tài)。在用筆上往往線皴、點皴、斧劈皴等多種皴法并用,以充分表現(xiàn)山的質感、體積感和空間深度,以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如《得魚圖》《春山翠色浮》《山家清景在新春》等,皴、擦、點、染層次豐富。畫面山巒起伏不斷,繁茂的林木依聚溪畔坡石,生動再現(xiàn)了濛濛潤濕、草木繁茂、生意郁勃的大自然景色。
滿幅構圖和色彩濃重,如稍有不慎,便會產(chǎn)生像黃賓虹先生所說的“如果用筆不分明,什么東西都分不出,立不起了”“如果用黑不融洽,什么東西都變成一個死物了”的弊端,使作品產(chǎn)生窒息之感。故畫山水,畫實容易畫虛難,而在實中求虛,更是難上加難,需要藝術家具有深厚的藝術功力。
張紅宇先生的山水畫,滿而不亂、實而不死,得益于他對實中虛白處的處理。在他的作品中不論虛白處大小、長短、寬狹,都能在氣脈上互相連貫。因此,既使實處能通泄,也使整幅作品呈現(xiàn)出靈動之感,更凸顯了作品的氣勢。如《梵音暗遞》《月照家山明》。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說到:“自古善畫者,莫匪衣冠貴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時,傳芳千祀,非閭閻鄙賤之所能為也?!笔状螌嫺衽c人格聯(lián)系起來,認為只有具有高逸品格的人,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不無道理。正如文如其人,一個人的繪畫作品也正是畫者人格精神的外化。
張紅宇先生雄渾厚重,質樸蒼勁的風格,與他長期的積淀和默默無聞的淬煉是分不開的。生于繪畫世家的他,從小醉心于繪畫,之后又經(jīng)歷了專業(yè)的訓練,幾十年精心鉆研,靜心作畫。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會有眼界上的廣度,思想上的厚度,認知上的深度,也才會有內(nèi)蘊于作品中的那種雄渾厚重,質樸蒼勁的氣魄。
靜觀張紅宇先生的山水畫,令人心胸開闊,滌除一切執(zhí)念,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狀態(tài)。
張紅宇 太行秀色 180cm×9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