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音 呂喆
摘 要:數碼互動顯微實驗室的建立,改革了現代顯微形態(tài)學教學模式,促進了組織胚胎學的實驗教學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它使組織胚胎學的實驗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提高改善。
關鍵詞:數碼互動顯微實驗室 組織胚胎學 實驗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1-0-01
組織胚胎學是我國醫(yī)學院校一門重要的形態(tài)學基礎課。這門課作為醫(yī)學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其教學質量的好壞與學生今后學好生理學、病理學等后繼課程密切相關,與醫(yī)學各基礎學科、臨床學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組織胚胎學實驗課更是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及獲取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與理論課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組織胚胎學是一門顯微形態(tài)學科,其特征是要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
一、組織胚胎學的傳統(tǒng)實驗教學方法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灌輸式”教學模式,采用電教、掛圖、光鏡觀察切片等方式組織實驗教學,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學生能單獨觀察自己的顯微鏡,卻看不到其他同學的實驗過程,教師也不得不經常重復不同學生提出的相似問題,教學效率低下。同時教師為了指導學生觀察切片,穿梭在學生之間,顧此失彼,費時費力。師生互動很難進行。
二、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的繪圖要求
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要求學生繪圖要能代表大多數標本中的細胞或組織的結構特點,又能最大限度地說明理論問題;要忠實于標本,各細胞的位置、形狀、大小及比例,核的樣式和各種結構的顏色,都要力求真實,不能夸張,更不能想當然;要強調實驗報告的書寫格式以及繪圖的布局簡明、整潔、美觀[1]。
三、組織胚胎學的傳統(tǒng)實驗教學效果
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效果可以通過學生的繪圖來了解,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忙于提問,教師忙于解答,基本上不能在一次實驗課課堂內完成對所觀察結構的繪制,常常需要課后參照圖譜進行繪圖,花費的時間很多,使實驗教學效率低下,不能達到教學要求。
四、數碼互動顯微系統(tǒng)對組織胚胎學的實驗教學改革
1.動態(tài)演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利用數碼互動顯微系統(tǒng)教學可將學生要觀察的標本同時展示在教師和學生的眼前,無論是結構或色彩均是學生鏡下結構的再現,同時可拍攝成從低倍鏡整體觀到高倍鏡某個結構的連續(xù)動態(tài)的畫面,真實而直觀地反映了學生鏡下觀察的 結構,同時師生還可以通過數碼互動顯微系統(tǒng)進行語音討論,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從傳統(tǒng)的黑板畫圖、布圖、幻燈到近年的電視錄像、CAI課件,再到如今的數碼互動顯微系統(tǒng)、數字攝像、語音討論等,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
2.資源共享
相同的結構,由于切的部位、角度、厚度、染色等一系列的原因導致平面圖像不完全一樣。比如多極神經元,有的切到細胞核和核仁,有的沒有;有的切到的突起多。有的切到的突起很少。如某位學生觀察到了既切到細胞核和核仁。又切到突起多的典型多極神經元時,教師就可選來示教。又如在觀察血涂片時,嗜堿性粒細胞數量很少,有的學生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找到.有時一張標本上可能根本就沒有嗜堿性粒細胞。如果有學生觀察到了,隨時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全體學生共享。這樣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學生可以看到其他學生鏡下圖像.既掌握了典型結構,又了解了一些特殊的或相異的結構,真正豐富了學習內涵,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實現圖像資源共享。
3.學生的繪圖情況
由于顯微數碼互動系統(tǒng)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主要不足點,只要授課教師在實驗課開始,利用自己的教師機(數碼顯微鏡)邊演示邊明確地向學生闡明本次實驗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項,并且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教師主控電腦隨時留意每個學生鏡下所觀察的結構,給予必要的引導、說明和幫助。多數情況下,學生都能獨立操作、認真思考,并且在課堂上將實驗報告交給教師批改,教師能及時糾正繪圖中存在的缺陷,使學生印象深刻。這樣,組織胚胎學實驗課中學生的科學觀察力、認真思考及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能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鍛煉,加深與鞏固了理論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以后相關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4.建立圖片庫,積累教學資源
由于學生鏡圖像和教師鏡圖像可上傳至微機,因此教帥可通過操作主控微機對任一臺顯微鏡上傳來的圖像進行捕捉、照相、處理和保存。更重要的是教師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對不容易見到的結構、典型結構及某些特殊現象可隨時捕捉、照相、經過處理后保存在電腦中, 從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儲備和豐富教學資料,并可將之用到后續(xù)的教學中去。經年累月的蓄積必定形成豐富的教學資源,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3]。
五、顯微數碼互動系統(tǒng)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鏡和教師鏡的像素應不斷提高,以便觀察到更為清晰的圖片。(2)由于我們對這個設備的性能和功能的認識還十分淺薄。教師的操作還不十分熟練,因此在使用過程中也常會造成一些互動交流故障或受到影響。(3)顯示器的圖像與鏡下圖像不完全相符,有些失真。(4)顯微數碼互動系統(tǒng)已成為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中具有革命意義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而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法還需進一步探索。
總之,顯微數碼互動技術將義、聲、圖融為一體,教師可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把課程內容通過圖像、課件等多種形式傳授給學生,并能及時了解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思維,真正地做到“寓教于樂”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鄧香群,易德保.組胚實驗課兩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繪圖能力的差異[J].醫(yī)學教育探索, 2008,7:1258-1259
[2]林雪梅,李芳菲.利用數碼顯微互動系統(tǒng),探索組織胚胎學實驗互動教學法的實施[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7(2):178
[3]周伊,羅秀成,吳庚利, 等. 顯微數碼互動系統(tǒng)在醫(yī)學形態(tài)學實驗教學中的優(yōu)勢[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5,4(5):329-3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