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瑩,高欣濤,劉 弘
某院623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黃月瑩,高欣濤,劉 弘
目的 了解某院藥品不良反應(ADR)發(fā)生的一般規(guī)律及特點,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某院2011-01-01—2015-12-31收集的623例填報完整和有分析評價的ADR報告進行分析。結果 ADR發(fā)生的男、女比例為0.99∶1;靜脈滴注引發(fā)ADR的比例最高(88.43%);涉及藥品種類以抗微生物藥最多(39.97%);ADR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最多的是皮膚及其附件(44.66%)、全身性損害(21.96%)等。結論 醫(yī)院應積極、規(guī)范地開展ADR監(jiān)測和上報工作,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藥學部門要加大ADR知識的培訓,提高醫(yī)護人員的重視度和積極性。
藥品不良反應;回顧性分析;監(jiān)測
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xiàn)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或意外的有害反應[1]。ADR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與醫(yī)療質量及醫(yī)療安全息息相關。通過對筆者所在醫(yī)院5年來收集的623例ADR報告進行整理、統(tǒng)計、分析,進一步了解和掌握ADR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點,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jù),對減少ADR的發(fā)生率起到積極的作用。
通過“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系統(tǒng)”收集筆者所在醫(yī)院2011-01-01—2015-12-31由科室醫(yī)師和護士上報的ADRs報告,共623例,并對患者性別與年齡、涉及藥品種類、給藥途徑、ADRs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及 ADRs轉歸等進行了分析[2]。
2.1 報告人職業(yè)分布情況 按照報告人職業(yè)統(tǒng)計,2011年—2015年筆者所在醫(yī)院623例ADR報告中,來自醫(yī)師報告181份,占29.05%;護士報告433份,占69.50%;藥師報告8份,占1.28%;不詳?shù)膱蟾鏀?shù)量為1份。
2.2 ADR患者的性別及年齡分布 623例ADR患者中,男311例,占49.92%;女312例,占50.08%,男、女比例為0.99∶1?;颊吣挲g最小3個月,最大87歲。發(fā)生ADR患者的年齡分布見表1。
2.3 既往過敏史和合并用藥情況 623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患者有明確過敏史者11例,占1.77%;無過敏史者455例,占73.03%;過敏史不詳者157例,占25.20%。623例患者中,懷疑單一用藥引起ADR的有390例,懷疑合并用藥引起ADR的有233例。
表1 發(fā)生ADR患者的性別與年齡分布
2.4 ADRs因果關系評價 根據(jù)國家ADR監(jiān)測中心ADR因果關系判斷標準進行評價[3],很可能的有361例,占57.9%;可能的有218例,占35%;肯定的有25例,占4%;待評價19例,占3.1%。
2.5 ADRs的級別 參照《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jiān)測管理辦法》附則中規(guī)定的新的ADR和嚴重的ADR的定義。623份ADR報告中,嚴重的5例,占0.8%;一般的598例,占95.99%;新的嚴重的2例,占0.3%;新的一般的18例,占2.9%。
2.6 引發(fā)ADRs的給藥途徑分布 623例ADRs報告中,引發(fā)ADRs的給藥途徑分布見表2,其中靜脈滴注引發(fā)的ADRs位居第1位,其次是口服用藥。
2.7 引發(fā)ADR的藥品種類、例數(shù)及構成比 623例ADR報告中共涉及187種藥品,其中以抗感染藥物引起的ADR報告例數(shù)居首位(39.97%),其次為抗腫瘤藥物(11.82%)。引發(fā)ADR的藥品種類、例數(shù)及構成比見表3(其中,有些藥品同時劃分在多個分類下,因此統(tǒng)計結果可能比實際數(shù)量偏多)。
2.8 引發(fā)ADR的抗感染藥物的分布 抗感染引發(fā)的ADR中,頭孢菌素類例數(shù)最多,占抗感染藥物的51.36%;其次為喹諾酮類(26.46%)和硝基咪唑類及β-內酰胺酶抑制藥(各6.61%)。引發(fā)ADR的抗感染藥物種類、例數(shù)及構成比見表4。
表2 引發(fā)ADR的給藥途徑分布
表3 引發(fā)ADR的藥品種類、例數(shù)及構成比
表4 引發(fā)ADR的抗感染藥種類、例數(shù)及構成比
2.9 ADRs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xiàn) 據(jù)ADRs報告分析,藥物所致的器官損害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及附件(44.66%),其次是全身性損害(21.96%)和消化系統(tǒng)(8.78%)。ADR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xiàn)見表5(其中,有些病例同時累及多個器官或系統(tǒng),所以總病例數(shù)超過623例)。
表5 ADRs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xiàn)
2.10 轉歸情況 623例ADRs報告中,治愈230例,占 36.92%;自愈 235例,占 37.72%;好轉 141例,占 22.63%;持續(xù) 9例,占 1.44%;轉院 1例,占0.16%;無死亡病例。
從事ADRs上報的工作人員中護士占69.50%,其次是醫(yī)師(29.05%)和藥師(1.28%)。筆者所在醫(yī)院藥品不良反應上報工作開始較早,各個臨床科室由護士和醫(yī)師組成的不良反應監(jiān)測員負責該科室的不良反應上報工作,醫(yī)師和臨床藥師在日常查房及詢問病史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也及時上報。由于護士長期在臨床一線,與患者接觸時間較長,因此發(fā)現(xiàn)和上報藥品不良反應的工作大部分由護士完成。由表1可知,ADR在各個年齡段均有分布,說明了其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發(fā)生的普遍性。623例ADR報告中男311例,女312例,男女比例0.99∶1,無顯著性差異?;颊吣挲g0~20歲的ADR有66例,21~60歲的有345例,60歲以上的有212例,分別占總數(shù)的10.6%、55.4%、34.0%。其中21~60歲和>60歲兩個年齡段發(fā)生ADR的最多,這與部分老年患者合并多種慢性疾病有關,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增加了ADR的風險;另外在某些藥物使用過程中,未按照老年人代謝特點合理調整劑量也是發(fā)生ADR的常見病因[4]。還有些藥物涉及肝微粒體酶代謝以及老年患者肝、腎功能不全等原因,導致藥物消除緩慢,在體內蓄積,增加了ADR的發(fā)生。由表2可知,623例ADR報告中給藥途徑為靜脈滴注的ADR報告占88.43%,說明ADR的發(fā)生率與給藥途徑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原因可能是由于靜脈給藥使用頻率高,直接進入體循環(huán),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注射用藥品的pH值、滲透壓、微粒、內毒素以及患者是否為過敏體質等都可能引發(fā)ADR[5]。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該院現(xiàn)無靜脈配液中心,各臨床科室的液體均由護士在該科配液室完成,護士配液過程中執(zhí)行無菌操作不嚴、消毒不規(guī)范以及輸注過程中滴速過快、部分要求現(xiàn)配現(xiàn)用的藥物放置時間過長等都是誘發(fā)ADR發(fā)生的因素。因此建議醫(yī)師在診療的過程中,重視靜脈給藥存在的風險,嚴格掌握適應證,遵循“能口服盡量避免靜脈給藥”的原則。
623例ADR報告中懷疑藥物合并用藥引起的有233例,占37.4%。由此可見,合并用藥的品種數(shù)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給藥順序以及患者依從性均增加了ADR的發(fā)生率。
由表3、4可知,抗感染藥物的報告例數(shù)多年居首位,占39.97%,其次是抗腫瘤藥物,占11.82%。抗感染藥物相關的ADR中,發(fā)生率最高的是頭孢菌素類和喹諾酮類。分析原因:目前抗感染性藥物是臨床使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盡管從2011年國家衛(wèi)計委開始全國范圍內的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到目前為止已有5年多的時間,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已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無指征用藥、藥物品種選擇不當、用藥頻次不當、療程過長等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依然存在,間接導致了ADR的頻發(fā)及多種耐藥菌的不斷出現(xiàn)。該院現(xiàn)有抗菌藥物目錄46個品種中,頭孢菌素類有16個品種,不論是內科治療性用藥還是外科Ⅰ類切口預防性使用,種類多、使用量大是其誘發(fā)ADR的主要原因;喹諾酮類藥物由于臨床使用方便、價格適中、適應證廣、不需要皮試、臨床療效佳等特點,故在臨床廣泛使用??鼓[瘤藥物由于本身大部分都具有細胞毒性作用,且治療窗窄,治療過程中藥代學和藥效學很小的改變就會產生嚴重的臨床結果。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骨髓抑制、腎毒性、肝毒性及過敏反應等,無其他新的和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另外中成藥類制劑尤其是抗腫瘤輔助用藥、活血化瘀類以及提高免疫力等在臨床上應用也比較廣泛,是引發(fā)該院ADR例數(shù)最多的第3類藥物。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藥制劑組成成分比較復雜,成分不明確,作用機制不確定,制備過程中提取不純等;部分醫(yī)師和患者認為中藥不良反應小、安全性好,往往在給藥時劑量偏大、療程過長、無辨證施治用藥、中藥與西藥混合輸注、重復用藥等現(xiàn)象,導致了ADR的發(fā)生。另外護士在操作過程中溶媒選擇不當也是造成ADR的一個原因。大部分的中草藥針劑是中藥的浸出液或提取物,成分較為復雜,多含大分子有機物,與氯化鈉注射液混配后??梢螓}析作用而產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且有些中藥中含有皂苷(如參麥注射液),因此不能與其他藥物同時滴注[6]。由表5可知,皮膚及附件系統(tǒng)的損害占ADR涉及器官/系統(tǒng)的44.66%,居于首位,其次是全身性損害和消化系統(tǒng)。皮膚及附件系統(tǒng)損害主要表現(xiàn)為皮疹、蕁麻疹、瘙癢、靜脈炎等,主要是因為皮膚及附件的損害比較容易觀察,而涉及到腎臟損害、肝損害以及血液系統(tǒng)損害等在臨床上不易觀察且容易與疾病本身相混淆,醫(yī)師有懷疑但不愿上報。各種藥疹主要為變態(tài)反應所致,臨床上常用的抗菌藥、抗癲癇藥、解熱鎮(zhèn)痛藥等本身即為全抗原或半抗原,進入人體后較易引起變態(tài)反應[7]。
綜上所述,ADR的發(fā)生率與患者年齡、自身體質、給藥途徑以及醫(yī)院合理用藥水平相關,雖然ADR不可預見,但臨床醫(yī)師和護士在診療過程中加以注意還是可以避免和及時終止嚴重ADR的發(fā)生。醫(yī)院層面上,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臨床科室為了完成每月的質控任務而上報,上報真實性可疑、瞞報漏報現(xiàn)象頻發(fā)以及上報表格填寫不規(guī)范等,應積極、規(guī)范地開展ADR監(jiān)測和上報工作,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藥學部門每年應組織全院工作人員進行一次培訓,提高醫(yī)護人員對ADR的重視度及積極性,嚴格掌握藥品適應證,中成藥要辨證施治,選擇合理的給藥途徑及滴速,注意患者的過敏史等,權衡利弊,謹慎用藥。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jiān)測管理辦法[S].衛(wèi)生部令[2011]81 號.
[2]玉順子,金英順,刁繼紅.我院113例藥品不良反應綜合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8,28(13):1121.
[3] 于 星,唐榮福,王衛(wèi)星,等.藥品不良反應防護[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97.
[4] 張 崢,肖琳琳,陳吉萍,等.藥品不良反應407例報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09,2(19):45.
[5]韓 俊.362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1(3):258-260.
[6]黃月瑩,徐麗娜.臨床131例藥品不良反應分析[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3,30(6):532-533.
[7]金振波,孫文輝,田德薔.我院2005~2008年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回顧性分析[J]. 中國藥學雜志,2009(1):1676-1678.
文獻綜述的選題要點
1.應當結合自己的日常或研究工作。要把查閱的文獻與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寫自己熟悉的內容,才能做到綜中有述,述中有綜,既不是純粹的文獻堆砌,又不是純經驗之談。專業(yè)人員所寫的文獻綜述如果沒有上述特點,就失去了發(fā)表的意義。這與情報人員寫純粹文獻綜述的要求是不同的。
2.獲取最新最近的文獻資料的條件。要考慮到能否充分地獲得所需文獻資料,特別是最新最近的文獻資料。如果不能,則寫出的文獻綜述可能如“坐井觀天”,要么是過時文獻的綜述,所述內容早有綜述發(fā)表或已成定論,自己卻還不知道;要么是純經驗體會文章。
3.直接閱讀外文資料的能力。要考慮自己有沒有直接閱讀外文的能力,尤其是直接閱讀英文的能力,否則,只能是國內文獻綜述,或非親自閱讀的一次文獻綜述,這樣,可能會出現(xiàn)重大問題遺漏,甚至曲解原意。
4.擬題不可貪大。不要企圖在一篇綜述中介紹全面或多方面的內容,以免由于知識水平欠缺、收集文獻不足,或受篇幅限制而無法把問題寫清楚。
Analysis on 623 case's reports with adverse drug reaction in a hospital of PLA HUANG Yue-ying,
GAO Xin-Tao,LIU Hong.Department of Pharmacy,No.152 Central of PLA,Pingdingshan,Henan 467099,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 and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 occurred in author's hospital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ational medication in clinic.Methods All the 623 cases of ADRs collec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1,2011 to December 31,2015 which were reported completely and had obtained analysis evalu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mong the 623 ADRs cases,the male to female was 0.99∶1,the highest percentage belonged to intravenous drip was 88.43%.The antimicrobial drug was the most drug varieties involved (39.37%).The most common involved organs/systems of ADRs were skin and appendages disorders (44.66%),followed by systemic lesions (21.96%).Conclusion The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ADRs should be carried on positively and normatively in hospital so that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using drugs.Pharmacy department should reinforce the training of ADRs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 attention and motivation of the medical staff.
Adverse drug reaction;Retrospective analysis;Monitor
R97
A
10.14172/j.issn1671-4008.2017.10.030
467099河南平頂山,解放軍152醫(yī)院藥學部(黃月瑩,高欣濤,劉弘)
[2017-02-22 收稿,2017-03-20 修回] [本文編輯:吳 蓉]
摘自《醫(yī)學論文與書稿編寫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