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元
目前正處于春玉米收獲上市期,玉米價格再次回落,但玉米季節(jié)性回調不會改變長期上漲趨勢。
美國農業(yè)部10月供需報告預計,2016/2017年度全球玉米總產量為10.75億噸,全球玉米總消費為10.62億噸,期末庫存為2.2699億噸,庫存消費比為21.3%。報告預估2017/2018年度全球玉米總產量為10.38億噸,同比減產3.4%;預估全球玉米總消費為10.64億噸,期末庫存為2.0096億噸,庫存消費比為18.8%。
農業(yè)供給側改革對玉米長期利多
從2016年開始,國內開始農業(yè)供給側改革,政府取消了在東北三省一區(qū)實施8年的玉米臨儲收購政策,開啟“鐮刀彎”地區(qū)種植結構調整。在糧價下跌以及鐮刀彎結構調整的影響下,今年東北四省區(qū)玉米種植面積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據(jù)前期調研了解,黑龍江玉米種植面積下滑尤為顯著,東北玉米面積減少超過2000萬畝。盡管今年東北玉米單產較去年有所增加,但總產量較去年下降。
此外,政府推出一系列刺激政策提振玉米消費需求。9月13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能源局、財政部等十五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根據(jù)方案要求,到2020年,我國全國范圍將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根據(jù)國家發(fā)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到2020年我國生物燃料乙醇的年利用量將達到1000萬噸。而生產1噸乙醇燃料,需要消耗3噸玉米。因此,按照規(guī)劃,到2020年我國生物燃料乙醇的年利用量將達到1000萬噸,將消耗超過3000萬噸的玉米。這有利于加快國儲玉米的去庫存進程,長期利多玉米。
本年度玉米臨儲拍賣累計成交5740萬噸,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國儲玉米的去庫存進程大幅加快。目前,國儲玉米庫存在2億噸左右,其中國家需要保證8000萬噸以上的戰(zhàn)略儲備,實際上待消化的庫存僅有1億多噸,未來兩到三年就可以消化完畢。因此,國內玉米的長期供應格局將越來越緊。
產不足需推動玉米價格重心上移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發(fā)布的10月報告稱,2017/2018年度我國玉米供應缺口預測值為431萬噸,高于上月預測的89萬噸,因為國內玉米產量低于預期,需求超出預期。報告預測,2017/2018年度我國玉米產量為2.101億噸,低于上月預測的2.1248億噸;玉米消費量為2.1562億噸,超過上月預測的2.1457億噸。
目前市場達成共識的是,2017/2018年度中國玉米產量將下降,需求繼續(xù)剛性增長。長期來看,大連玉米交易重心將明顯上移。
結合技術面分析,大連玉米底部不斷抬升,5月份低點1650元/噸將成為后期重要支撐位。10月份新玉米上市后將出現(xiàn)季節(jié)性低點,這是絕好的建倉買入時機,預計1600?1650元/噸是今年玉米的底部區(qū)間。從技術上來看,后期上漲第一目標為1840元/噸左右,遠期上漲目標為1980?2000元/噸左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