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有人說,中國有三把刀為世界所不及,第一把就是廚刀,其次為剪刀和剃頭刀,由此可見,中國人的善吃是出了名的。在吃這件事兒上,我們有炒、拌、鹵、炸、煎、熘、烤、燉、蒸等五花八門的烹飪方法,可是不管哪一種烹飪方法,都需要用到食用油。對待吃,我們是萬萬不能含糊的,所以這一日三餐,餐餐所需要的油,就有講究了。
動物油出現(xiàn)在人們視野源于無意之舉
在原始社會之初,人類依靠漁獵和采集植物為生。
火的出現(xiàn)讓他們開始學著烤制食物。在他們烤制肉食之際,發(fā)現(xiàn)從動物體內(nèi)滴下來的油脂具有特殊的香味,而且肥肉細嚼亦能擠出油脂。從此,我們的祖先懂得用日曬、烘烤和擠壓的方式,從含油豐富的肉類中得到油脂。
不同季節(jié)吃不同的油我們的祖先就是這么講究
我們的祖先對食用油類食品是很有講究的,他們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油: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豬,夏天用狗油煎野雞和魚干,秋天就用豬油煎小鹿,冬天則用羊油煎魚和大雁??梢娺@時候人們已經(jīng)對各種動物油的性質有所認識,因而強調(diào)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肉類要用哪一種動物油來烹飪才最好吃。那時人們食用的油多為動物油,稱為“膏”、“脂”。在《禮記》中就有要求用“脂”、“膏”烹制美食,敬奉老人。可以得知,那會兒“油”的地位是很高的。
夏商時期,在《楚辭·天問》有記載:“馮珧利決,封豨是射,何獻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即夏羿射殺一頭大野豬,用其肉膏來祭祀天帝,用野豬油來祭神。而神是人們想象出來的,神的飲食習慣也就是人的飲食習慣。由此可以推測,人們最先食用的可能是狩獵的野獸油,畜牧業(yè)發(fā)展以后,人們也就自然食用家畜的油了。
漢代發(fā)現(xiàn)了植物油并可作燃料
到了漢代以后,人在烤食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果仁掉進火里會飄逸出香味,也會熔出像動物油似的液體。植物油也從此開始應用。當時人們雖已經(jīng)知道植物果實中含油,但其提取的方法及成品還是較簡單和原始的。
東漢桓譚《桓子新論·祛蔽》中以油燈燃燒的火焰來比喻人的性命:“燈燭盡,則益其脂易其燭……猶火之隨脂燭多少長短為遲速矣”,意為人若想健康長壽就要像點油燈一樣,時時注意添油換灶,愛護備至??梢娔菚河褪强捎脕砣紵?。植物油初始時大多用于點燈照明或作為戰(zhàn)爭中的燃燒物使用,但那會兒已有專門從事脂油買賣的商人。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豬肪取脂”,就是把動物的油脂剝下來切成塊炒,煉出膏再凝而為脂。從此開始了人類利用動物油的歷史。據(jù)說暴君紂王發(fā)明“炮烙之刑”,就是把脂膏涂在銅柱上,讓“受罰者”滑跌墜落到燃燒的炭火中以取樂。雖然殘忍,但可看出人們對于油的性質有了一定的認識。
晉朝用來吃的芝麻油在北宋可以當錢用
直到宋代,才開始有食用植物油的紀錄,有麻油、豆油、菜籽油、茶油等。從此以后,人們可以食用的油脂就有動物油和植物油兩種了。
晉人張華《博物志·卷四·物理》中:“煎麻油,水氣盡無煙,不復沸則還冷。可內(nèi)手攪之。得水則焰起,散卒不滅?!笨梢?,芝麻油是最早的食用素油。
北宋時社會日趨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植物油開始得到廣泛使用,并且種類也大大豐富。沈括《夢溪筆談》中載:“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問何物,皆用油煎?!笨梢姰敃r食用油已經(jīng)非常普遍,并廣為人們接受和歡迎。宋代油產(chǎn)既可充歲賦之物,又需上稅。當時的植物油產(chǎn)量已經(jīng)非??捎^,也說明北宋年間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已經(jīng)很高。
元明清時期各種食用油陸續(xù)登場
元代名儒對茶油格外青睞,元朝的劉鶚在游歷期間結交甚廣,曾在揚州任要職,后來返鄉(xiāng)廣辟園地,種植油茶樹等農(nóng)作物,可見一代名儒對茶油的厚愛。而花生油也得到了普及應用,且與棉花、紅薯之類同食,“粵估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種之……尋常杯灼,必資花生,故朝市至夜市,爛然星陳。若乃海濱滋生,以榨油為上,故自閩及粵,無不食花生油。”
著名歷史學家謝國禎先生認為,此落花生乃指小花生,大花生當在明末清初才繁殖起來。
明代,植物油的種類更多,系統(tǒng)的造油方法也見諸記載,對各種植物油的性質、食量、功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短旃ら_物》中還詳細記述了各種植物種子的出油率和造油法,其中有榨法、水代法、磨法、舂法等,基本具備了現(xiàn)代食用植物油的種類及造油法。
清代,大量花生油開始出現(xiàn)在國人的飲食及日常生活中。據(jù)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官修的《續(xù)文獻通考·實業(yè)考·油業(yè)》記載,其時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有:大豆、花生、亞麻、山茶、紫蘇、蓖麻、油桐、大茴香等多種原料榨取的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