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巍巍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起到引導學生高效學習的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加以調控,體現出教師的主導地位。為了讓初中學生更好地探究文本,教師要在學生感到困難的時候適當提問架設框架,引導學生思考;在適當的時候,教師要發(fā)起追問,促使學生狧糠及米,從解讀文字表面深入到探究文本內核;在學生理解發(fā)生偏差的時候要及時加以指導,進行補偏救弊,解決問題。
一、搭設支架,并軌預設
學者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教師提問要圍繞學生的學情展開,多提出一些處于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為了激發(fā)學生解答問題的欲望,避免學生思維受到阻礙,教師可以在預設的過程中用問題搭設支架,促使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孔乙己》一文具有較強的思想性,教師可以通過架設問題支架的方法,促使學生從小的切入點分析文本,逐步理解文本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從“笑”入手,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嘗試找到文本中出現過多少次“笑”,并對其進行歸納整理,說說這些“笑”都是誰發(fā)出的,這些“笑”具有怎樣的特點,體現了什么。學生很快便發(fā)現文章中出現了不少的“笑”,有的笑代表冷漠之情,如酒店中的短衣幫,他們嘲笑孔乙己的遭遇,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和孔乙己一樣,處于被壓迫的狀態(tài),他們不僅對孔乙己表現出冷漠,更對自己的處境表示漠然;又如酒店掌柜的笑透露出冷酷無情,當他看見孔乙己被打斷腿后,依然對其嘲笑,表現了他卑劣的心理。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分析小說人物的心理,感受社會背景,學生就能更加容易的做出解答。
著名教師王君提出支架策略,指出可以運用轉換學生視角等方法搭建支架,在預設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基本情況,用并軌預設的方式引領學生閱讀取得進展。這種搭設支架的方法有助于進行調控,能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最深處。
二、適時追問,狧糠及米
部分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追求簡單的師生互動,喜歡提一些文本表層的問題,卻沒有能夠促使學生進行深層次解讀,這無法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在原有問題的基礎上進行適時追問,促使學生狧糠及米,挖掘文本深層次內涵。
《童年的朋友》一文為了讓學生體會其中的人性光芒,教師可以由淺入深地提出若干問題。例如:“文章中的‘我既然十分愛外祖母,那么為何在文章的開頭還要描寫外祖母的丑態(tài)呢?”這個問題引發(fā)了學生深入思考,有的學生提出:“‘我這樣形容外祖母,表現出‘我和外祖母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是‘一生的朋友,所以‘我才會有膽量描繪出外祖母相貌的丑?!边€有學生提出:“作者表面上只是客觀地描寫外祖母的外貌,實際上則是反襯出外祖母心靈的美。如文章中提到她雖然看起來很兇,但是當‘我問起她的頭發(fā)為什么這樣長的時候,她則又變得溫柔了?!痹谏钊肫纷x的過程中,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作者有著一顆熱愛外祖母的心,他將全部的情感投入到寫作中,才能創(chuàng)作出如此鮮活的人物形象。
孫紹振老師提出解讀經典文本的時候要促使學生把握關鍵性的詞語,教師可以將這些文本關鍵詞作為切入點,用逐步深入的提問促使學生感悟隱藏在文本深處的情感,和作者進行深層次共鳴。
三、補偏救弊,糾正誤讀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所以即使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出現人言人殊的現象,有的學生認識較為深入,而有的學生認識較為淺薄,甚至會出現偏差。教師在發(fā)現學生出現誤讀的時候,需要即時補偏救弊,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解讀。
在學習《濟南的冬天》的時候,教師提出問題:“作者筆下濟南的冬天具有怎樣的特點?”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發(fā)生了筆誤,將“溫晴”寫成了“溫情”,教師以此為契機,提出問題:“‘溫晴和‘溫情在語義上有什么不同,它們分別用來形容怎樣的事物?如果用‘溫情來形容濟南的冬天,你覺得是否可以?”學生在思考后回答:“‘溫晴用來形容天氣,而‘溫情主要用來形容人的情感,自然是‘溫晴更好。但是我認為‘溫情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反映濟南的風景。例如文章中提到濟南山上的矮松好像日本的看護婦,在我們的印象中,看護婦的形象都是十分溫柔的,而濟南的冬天寒風并不凜冽,也能理解成具有‘溫情?!边@樣,學生不僅理解了錯誤之處,更對文本有了更深的感悟。
對于教師而言,學生的理解錯誤其實也是一種有用的資源,教師要對其充分利用。如果能夠及時指導的話,將促使學生解決困惑,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也能更好地得以實現。
要實現生本課題,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加以合理調控,若能通過合理設問,創(chuàng)設學生自學支架,通過適時追問促使學生深入文本,通過補偏救弊引導學生避免誤讀,則能讓學生得到個性化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市丁堰初級中學)